,

想法、看法、做法——也談奉獻(寧子)2018.02.05

寧子

本文原刊於《舉目》87期和官網言與思專欄2018.02.05

 

奉獻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日常的生活態度,而不是偶爾為之的善行。通俗來講,它不是一次性使用的餐具,而是一個人日常的生活習慣和內容。

奉獻是一種感恩,也是一種本分。奉獻的本質是把你所領受的分享出去,首先給神,這是奉獻概念的起源,也是奉獻的根本;然後給人,因為聖經上說,你做在最小的一個人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這樣看來,一個奉獻的人,首先是一個領受者,然後是一個傳遞者,他手上給出去的正是他領受的。

有一年我去以色列觀光學習,旅途中有兩件小事令我非常感動。

在以色列境內,我們也看到一些乞丐,但以色列的乞丐與其他國家的乞丐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以色列的乞丐大多穿得乾淨體面,很有尊嚴。導遊說:“在以色列,如果有乞丐向你伸手,那就是說,你的弟兄有需要,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幫助他。”

果然,在我們參觀一個著名景點的時候,一個年長的以色列人向我們的領隊華牧師伸出了手,華牧師掏出錢包,給了他一些錢。

他接過錢,但沒有簡單地道謝,而是把手舉過華牧師的頭頂,向上帝感恩,也為華牧師祝福。這一幕深深打動了我,頃刻之間我進入了一種真實,一種在愛的關係中的真實,當華牧師把錢遞給乞丐的時候,在他與乞丐之間站著一位慈愛的天父。他是在天父的愛中給出的,那人也是從天父之愛中接受的。

導遊還告訴我們說,在以色列的麵包店裡,有不少人有個習慣,他們買了麵包,會切下一塊留在店裡,讓有需要的人拿取。

這兩件事最感動我的不是人們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怎麼做的?一個人的想法會影響他的看法,一個人的看法會影響他的做法。再往下深究,我們不難發現,影響一個人的想法的是他的價值觀,而影響他的價值觀的是他的信仰。一個人心裡真正所信的,就會成為他下意識所行的。

One response to “想法、看法、做法——也談奉獻(寧子)2018.02.05”

  1. 理真 Avatar
    理真

    相當引人深思的話題!
    當憐恤(施捨)和奉獻畫上等號時,我們對施捨的想法(態度)是不是驟然間嚴肅了許多?
    雖然只有在神的國度裡,憐恤彰顯了奉獻之美善,但是不論受施者現在是否是弟兄或姐妹,在神的眼中,都是得神喜悅的奉獻。
    只是許多基督徒的居住和工作環境都相當富裕,減少了可以施憐恤(奉獻)的機會。既然奉獻是一種本分,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從自己的環境走出去,到需要幫助的人那裡去盡我們的本分?
    所以奉獻,也可能是要付上相當大的努力才能盡到的本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