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磊
本文原刊於《舉目》89期和官網2019.01.10
古希伯来人看敬拜讚美是兩個連續性行動:敬拜源於動詞“跪下”,乃是由神推動的人的行動,是身心靈的和諧表達;讚美是經過悔改認罪後,放聲讚美感謝,更愛主,認罪後全身心的讚美。(註1)
敬拜神是信徒的命定。透過敬拜認識本相,去除攔阻,頌讚直達寶座;靠聖靈感動,領人歸主,這是敬拜讚美的最高期待。保羅也說:“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 (《西》1:28-29)
大衛在詩篇42篇7節中表達兩大“深淵”概念,他說,深淵與深淵響應。前者表神深厚之愛,後者表心靈深處。當神主動呼喚人心,如同深淵與深淵響應,聲勢浩大,信徒會尊榮神、愛神、讚美神和享受神,在神裡面的安靜喜樂化為同心合意的讚美,為主作出愛心的服事。
希臘人說,每個人的靈魂皆寶貴,被包裝在有形軀體內,肢體器官運作按部就班;信徒敬拜時,如能正確發揮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必能討神喜悅,這就是深淵與深淵響應的奧秘。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1-8)
一、靈性的視覺:仰望主
主前740年烏西雅王崩,舉國憂傷。早年他通曉神啟,定意尋求主。(參《代下》26:5)可惜他晚節難保,擅奪祭司位分,妄自燒香,後額頭長大痲瘋,直到死日。以賽亞是烏西雅的王親國戚,那天晚上以賽亞很傷痛。禱告間,他突感眼前一片明亮,見主神坐在寶座,泰然穩固。他見主衣裳垂下,遮滿聖殿。他又見,撒拉弗天使侍立,各有6個翅膀,各有分工,兩翅膀遮臉,兩翅膀遮腳,兩翅膀飛翔。
這聖殿異象,打開了以賽亞的靈眼。肉體之眼只能看見物質世界,而靈性之眼卻能看見靈性的世界。先知曾為烏西雅宗教改革歡欣鼓舞,如今他不再仰望肉身的王,乃是看見永活主的政權永世無疆。
大衛曾禱告道:“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因為祂必將我的腳從網裡拉出來。” (《詩》25:14) 仰望主乃敬拜的關鍵,表明谦卑的態度。仰望是從下往上看,從低處望高處,不再看人看物,看地位看榮譽,乃是看永活之主;仰望能挪走我們的驕傲、物質負擔等纏累我們的罪;仰望是朝着救贖主的方向,放下自我,讓主登上心靈的聖殿。
敬拜者也要如此仰望神。參加詩班者要定期靈修、讀經默想、禱告、過得勝和榮耀主的生活,仰望主的聖潔榮耀。如此謙卑的生命,能感動會眾,帶領會眾歸向主。
二、靈性的聽覺:聆聽主
感謝主,賜給我們聽覺。以賽亞不但得見主榮,他還如老約翰那樣,靠著主能聆聽奇妙之聲——天使翱翔伴隨着歡呼: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在原文句型出現了詩體:聖潔,聖潔,聖潔是無數天兵天將的主,全宇宙都充滿了主的榮耀!這種聖潔對於神本性等同於神聖。一旦聖潔之主對罪人發聲,人會從世俗的平庸中被分別出來。
聖經十分強調聆聽的重要性。耶穌教導門徒時,反覆使用“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的句型,意在教他們聆聽而遵行。保羅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證明聽的重要。失去聽覺,就失去與周遭人及世界的一種重要聯繫方式。同樣,當我們失去靈性的聆聽能力,照樣會失去和神的通暢關係。故此《啟示錄》中,神多次呼喚7個小亞細亞教會,要他們打開耳朵,全心來聆聽,有耳的就應當聽!
但願參加敬拜讚美的基督徒,要抵抗來自撒但干擾的雜音,保守自己靈性的聽覺能力,不要藐視主的道,對逆耳忠告不要一耳進一耳出,更不要只喜歡聽奉承舒服的假道;我們實在需要安装一台“靈性助聽器”,聆聽神的道,且牢記心中,使生命每日更新。
三、靈性的觸覺:觸摸主
耶穌曾多次觸摸各種人,也被人觸摸。這些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肉體蒙主醫治者,有大痳瘋得潔淨(參《太》8:3)、彼得岳母熱燒退去(參《太》8:15)、血漏婦人摸主的衣繸立刻潔淨(參《太》9:20)、盲人被主觸摸,得見光明(參《太》9:29)。
第二類是靈性方面的。比如懷疑的多馬,因觸摸主而疑雲散去(參《約》20:27),老約翰向信徒介紹主耶穌時寫道:“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约一》1:1)
耶穌基督曾有血有肉地活在門徒中間。如今,雖然主已復活升天,但是祂生命的實際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觸摸到、可以每時每刻經歷到。基督教信仰乃是滿有生命的,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書本上。對生命之主的敬拜也不僅是一套禮儀而已。愿更多的基督徒能夠在生命中鮮活地觸摸到聖潔慈愛的主,在敬拜中真實地經歷祂。
渴望觸摸主的人,務必記得自潔與分別為聖的原則:“你们离开吧,离开吧,从巴比伦出来,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要从其中出来。你们扛抬耶和华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 (《賽》52:11)觸摸主絕不是一件可以輕忽而行的事。烏撒伸手扶約櫃而被擊殺(參《撒下》6: 6-7),成為歷代的鑒誡。
先知以賽亞經歷到這場特殊敬拜時,他深感自己是個口舌污穢的人,他為本民、自我作認罪禱告: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原文中的嘴唇乃特指說話器官,嘲笑、諷刺、謾罵、咒詛和抱怨皆由此而出。因此,雅各曾發出警告:“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從一個泉源中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麼?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生橄欖麼?葡萄樹能結無花果麼?鹹水裡也不能發出甜水來。” (《雅》3:10-12) 保羅也曾規勸主內肢體,要保持口舌的聖潔。
我們的嘴既是要去敬拜神,就應常常省察,求聖靈光照,認罪悔改,努力活出言行一致的生命,如此所獻上的敬拜才能蒙神悅納。
四、靈性的味覺:品嚐主恩的滋味
天使用紅炭沾以賽亞的嘴,這滋味必使以賽亞難以忘懷。人類的味覺主要有5种:甜、鹹、苦、酸和鮮味。嘴唇最為敏感,火炭沾嘴唇,人不會樂意接受。當神用紅炭接觸到罪根時,人飽受罪中之痛以及赦罪之甜。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詩》34: 8)
曾領導屬靈大復興運動的芬尼牧師認為,每個人來到神前時,神不是要我們僅籠統地、含糊地認我們的罪;而神的道有苦味和澀味,能叫人知罪、悔罪,從而產生遠離罪的渴望,且靠著聖靈保守,得以在聖潔中,在神甜美話語的滋潤中成長。
“耶和华万军之神阿,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 (《耶》15:16)被靈糧滋養的人,乃是嚐到了主恩的滋味。
在敬拜中,我們能嚐主恩滋味。但在此之前,你必須認罪。耶穌曾教導進入敬拜的原則:“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 (《太》 5:23-26) 由此觀之,欠債和怨恨都是真誠敬拜的攔阻。一個領受主恩的人,也要將這樣的恩典分享給他人(參《太》18:23-35)。無論是財物、人情虧欠還是恨人,都要在敬拜前去處理好,不然敬拜時難得喜樂平安。
五、靈性的嗅覺:喜悦主
靈性嗅覺是敬拜必須的要素。神喜歡馨香的氣味,祂願意接納信徒献上的馨香供物(參《創》8:21),祂也期待信徒嗅聞基督馨香之氣。神是馨香之氣的來源,信徒發出香氣榮耀神,聖經中有非常清楚的闡述:
“我從萬民中領你們出來,從分散的列國內聚集你們,那時我必悅納你們好像馨香之祭,要在外邦人眼前在你們身上顯為聖。” (《結》20:41) 顯然,分別為聖的人如同獻給神的馨香祭,這香氣就是敬拜主的聖潔。保羅也曾說:“因為我們在上帝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 (《林後》2:15) 。而教會肢體的彼此相愛,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成為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
筆者有次訪問一個社區教育中心,隨行中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大樓管理員,他沒有直接走進教室,而是徑直走向廚房,看了看廚房煤爐,指出煤氣洩漏之處,請主人趕快修好。主人驚訝得很,問管理員,你是如何知道的。他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門一開,我就聞到了煤氣洩漏。
但願每個基督徒,都有像這位管理員一樣靈敏的靈性嗅覺,既能夠分辨周遭環境中的世俗之氣,遠離危險誘惑,也能夠聞到基督的馨香之氣,感到喜悅滿足。
願我們都能熟练運用神賜給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用全身心,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獨一的真神,成為主的得勝大軍!
註1:顧奇偉,舊約神学,第三冊,16頁,2014年出版。
作者來自中國大陸,現在北美牧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