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89期和官網2019.1.19
希雅
音樂,曾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她,唯一一位在三大頂級國際小提琴比賽——波蘭維尼奧夫斯基青少年國際小提琴比賽、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和德國慕尼克國際音樂比賽中奪魁的小提琴家。除此,她還先後獲得10餘項國際小提琴比賽的獎項。她,就是世界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之一——黃濱(編註)。
音樂,曾是黃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4歲學琴,9歲離家到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就讀,17歲高中畢業後,隻身一人到美繼續追求音樂夢。
音樂是神賜予她最美好的恩賜。美國《華盛頓郵報》曾這樣描述她:“她有很吸引人的舞台形象,她的琴聲純淨華美,不論是巴赫、勃拉姆斯、莫扎特還是帕格尼尼的作品,她都表現得爐火純青。”意大利熱那亞報紙《La Stampa》稱讚道:“她是一位令人著迷的東方小提琴家,她的演奏把人們帶到了另一個境界”,“她不但技巧無懈可擊,更使人驚訝的是她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也把她帶到神面前。這是怎麼發生的呢?
音樂那麼美,那麼妙,以至於科學家都無法解釋人類對音樂的普遍熱愛。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即使是嬰兒也常常手舞足蹈。偉大的音樂觸動人的靈魂,表達著人類最豐富的情感,最真摯的追求——對於真、善、美的追求。
“我以為在音樂中能追求到真善美,追求到真理,所以執著地追求音樂,但音樂把我帶到神那裡,神才是真善美的源頭。”的確,在認識神以前,音樂幾乎是她生命的全部。她憑藉著先天的恩賜及後天的努力,走到了音樂的最高境界,成為一位使人驚嘆的小提琴家——來自世界各地的讚譽證實了這一點。
但卓越的成就並未帶給這位音樂家終極的滿足與快樂。那時,來自某外國媒體曾這樣評價她:“一位從來不會笑的中國女孩。”是的,她說她很少笑,可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伴隨演奏生涯而來的複雜世界使她迷惘,她不快樂,她深知歡樂和掌聲不能持久,而音樂也再不能給她人生的答案。
“今歸家 今歸家
絕不再遊蕩
天父伸開慈愛雙手
歡迎我歸家
……”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跟隨朋友去了教堂。這首《歸家》,也許與拉過的許多名曲相比,算不上特別優美。但那詞曲搭配起來,卻觸動了她的心。她後來相信是神藉著這詩歌在召喚她。
她謙卑敞開自己,遇見了神。她發覺賦予她生命意義的不是音樂,而是那位創造音樂的神,祂的偉大、奇妙與美好無法用任何語言、音樂來表達,祂配人類用全世界最好的音樂來敬拜!
“我願把最美好的音樂獻給神,也願用音樂來與人分享祂的愛和美善,用音樂來榮耀祂!”從此,這成為她的心聲。
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
神當然配得用最美好的音樂來敬拜,但神卻更在乎人的心靈與誠實。這是這位音樂家對敬拜的深刻理解。
有段時間,黃濱對自己的呼召感到困惑。她渴慕更多認識神,甚至打算放棄小提琴去全職服事,但一段時間的尋求,她最終明白,這不是神對她的呼召。神賜她美好恩賜,使她成為一位卓越的演奏家,是要讓她在自己的專業上榮耀祂、見證祂。她順服了這呼召,面對各方讚譽,她沒有自滿,反而不斷在學業和技藝上精進,陸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2015年,她去了母校伊斯曼(Eastman)音樂學院任教,並在教學之餘參加各類音樂會、擔任國際比賽評委。美國的生活安穩舒適,也提供了她自由的創作環境,但神對她有更美好的計劃。2018年,中國音樂學院向她招手,原本在去北京考察後,她決定放棄。
然而回美前那一個晚上,一個微小的聲音在她內心響起:“你有沒有想過,你可以為中國將來的學生做些什麼?”她不確定這聲音是不是來自神,但後來一位朋友的挽留,讓她恍然明白神在向她說話,提醒她做抉擇時,不應該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
此時,伊斯曼音樂學院也在焦急地等待她回覆。她想確認到底神對她的旨意是什麼,便邀請幾位好友和她一起禁食禱告。在禱告中,神把那些曾吸引她的名利、待遇等誘惑,及北京的霧霾、高房價等各種顧慮都拿走了,給了她一顆純淨的心——純粹出於能給他人帶來更多益處,而不是只從自身的發展去做決定。
她決定接受中國音樂學院的邀請,為了可以培育更多中國的年輕學子。那一刻,她心裡輕鬆而釋放。神將平安、喜樂充滿她的心。祂的同在是那樣真實。
名利固然很吸引人,尤其在她所處位置上,充斥著各種誘惑,然而神一直保守她。雖然有時不那麼容易,但努力在每一個選擇上尋求神的旨意,以順服的心來跟隨祂並在生活中尊崇祂,這是黃濱所理解的敬拜。
音樂是神賜給我們的禮物
神要我們用全人、全身、全心來敬拜神,無疑音樂也是祂賜給我們的特別禮物,是幫助我們進入敬拜的重要因素。“神藉著音樂特別祝福我們,因為音樂不用經過大腦與思考,而是直接進入內心。通過這個途徑,我們得以進入到神的同在與榮耀中。”作為一個小提琴家,黃濱尤其理解以音樂敬拜神的意義。
西方的音樂是從基督教開始的,著名的音樂家如亨德爾、貝多芬、孟德爾松、巴赫、海頓、莫扎特等的創作,大都飲於聖經這個泉源。他們從信仰中汲取靈感和創作激情,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精彩之作。黃濱曾多次演奏這些大師的作品,在演奏過程中,她被他們的音樂所震撼,但那時她並未去探究那個源頭到底是什麼。
等她接觸到那一位曾深深影響這些偉大音樂家之心靈的神之後,再站在舞台上演奏他們的作品,她的感受就不一樣了。人們為她愈加爐火純青、傳“神”的演奏而驚嘆,歡呼!
談起基督教傳統聖樂,她認為那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我去過很多教會,見過各種各樣的敬拜,也參與在敬拜中。不同的教會對待傳統聖詩的態度也不一樣。有的教會在敬拜中,會選擇傳統聖詩,或一些經典詩歌;有的教會,幾乎不唱一首傳統聖詩,甚至帶領者對傳統聖詩都不太了解,唱的都是些現代的短詩;也有的教會敬拜比較靈恩,敬拜時會有比較強烈的表現……”
“我無意評論教會的做法對錯與否,因為每個教會對敬拜的理解都不一樣。但我認為,傳統詩歌非常寶貴,這是基督教音樂的寶庫。許多次我被這些聖詩觸動,那滿有深度、使人震撼的歌詞,悠揚的曲調,它們完美地結合,一段接上一段,引導我們進入到主的同在中,我們的心離主越來越近。而且,大部分詩歌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作者們生命的經歷令我非常感動。”
“反觀有些當代詩歌,似乎很容易把人帶到‘敬拜’中,這種敬拜容易使人陶醉在自我的、感性的情感中,而且覺得‘享受’神很甘甜,但其實並沒有真正進入到靈裡面的敬拜。當然,這並不是說,現代詩歌中沒有好的詩歌,只是我們不能丟掉傳統,那些古老的聖詩流傳到我們這一代,我們不能把它們當成不存在一樣,這是基督教會的‘財產’,我覺得每一個教會都應該去珍惜這個寶庫。若是一個教會對傳統詩歌完全沒有認識,我想他們失去了在基督裡的許多寶貴見證和恩典。”
從《聖誕故事》到《十架故事》
黃濱想用自己的演奏來表達對傳統聖詩的珍惜與對神的尊崇。她結識了一位韓國鋼琴家姐妹。同為音樂人又有相同的信仰,她們惺惺相惜。那姐妹靈命非常美好,她的鋼琴彈奏,似乎每一個音符都是獻給神的,哪怕不重要的一首伴奏曲都彈得用心,觸動人的心懷。“我們能為主做點什麼?為何我們不一起做張專輯?”黃濱想。
想法雖好,但要將之付諸實踐卻得克服無數困難。“若非是神親自要成就這件事,我們不可能錄成這張專輯。”談起《聖誕專輯》的錄製,這位音樂家有著深深的謙卑。因為當時她倆不在一個城市,彼此又都有馬不停蹄的演出、學習與生活安排,還要籌措經費,那位姐妹還懷有身孕等等,可說是充滿了挑戰。
但聖靈引領她們前行。黃濱抽時間飛去住進了姐妹家,她們選曲、去了解每首經典聖誕詩歌背後的故事及感受原作者的生命經歷,久久沉浸於作者們的屬靈情感中,然後一起演奏、改編。但編來編去都不滿意,畢竟作曲不是她倆的專業。黃濱想起了一位之前合作過的基督徒作曲家,何不找他試試?
神為她們預備了所需的一切。經費、專業作曲家的加入——這專業不僅是音樂上,更是屬靈上。他作的曲子,首先觸動了兩位演奏者的心。接下來他們對曲子不斷地修改、排練,雖然時間緊迫,黃濱甚至有時還在演出的路上,但靠著神的恩典,他們終於在距離那位姐妹生產不到一個月時,錄完那張後來感動許多人的《聖誕專輯》。
有聽眾這樣評價黃濱的《聖誕專輯》:“我們聽到的不只是黃濱和她朋友共同精彩的詮釋和演奏,也感受到黃濱靈魂的光芒,透過心手合一的技巧,與她虔誠信仰輝映……”
在《聖誕專輯》後,黃濱心中仍有聖靈來的感動,想用演奏繼續“講”耶穌的故事,於是後來便又有了《十字架的故事》。
黃濱希望透過她的音樂,告訴那些想在音樂中尋找真善美的人們,有一位真善美的神,祂愛我們,並等候著我們。只有尋見神的人,才能夠尋見真正的真善美。
編註:黃濱博士,美籍華裔女性小提琴家,出生於中國湖南長沙。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9歲進入中國中央音樂學院附屬小學。1988年赴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Peabody音樂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和藝術家證書。她先後獲得十余項重要國際小提琴比賽獎,包括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比賽第一名,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第一名(1994年)和慕尼黑國際小提琴比賽最高獎和特別獎(1999年)。此後,黃濱進入美國伊士曼音樂學院(Eastman Music School)系統學習音樂理論和演奏藝術,獲音樂藝術碩士和博士學位。黃濱現任中國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小提琴教授。(資料來源于維基百科)
作者現居雲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