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5.16
呂保羅
經文:“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創》1:31)聖經裡關於創造的描述,不是科學化的學術記載,卻是一首敬拜神的創造之詩篇。
神第一天造光,把光暗分開。第四天造日月星等光體,放在天空普照大地。神第二天造空氣,把天和地上諸水分開。第五天造天空的飛鳥,海裡的魚。神第三天造陸地與植物,並把海和陸分開。第六天造地上的動物與人類。
《創世記》裡創造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神創造了場合與空間,使第二階段神創造的萬物,有所歸屬、依附,並開展生命活動。第一階段(第一、二、三天)與第二階段(第四、五、六天)對應,這是以文學體裁來表達。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第四天日月星的創造,是在第三天的植物之後。創造的記載,注重的是人的感受認知,而非細節的描述。
而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在每一天創造後,經文幾乎都會記載:“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一、二、三、四、五、六)日”。到第六天,萬物都造成以後,聖經說:“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這些簡單的描述,告訴我們神所造的萬物,不但井井有條,而且每一樣都是好的,而當創造完成,所有受造物集合在一起,則是比“好”更美的“甚好”!
這是一幅美麗和諧的畫面,從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到創造的美好有序。這是對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封閉的系統中,萬物必然從有序到無序,成為隨意和混亂)的逆反。因為創造者介入,地球上有生命產生,萬物生長,各從其類,欣欣向榮,成為美好。
受造物的美好,其實也反映了創造者的美善。
相信神的美善,是基督徒的基本信念。也是不言自明的信心基礎。相對來說,進化論裡的適者生存概念,其實就是認定萬物有適者與不適者的良莠之分,若要能持續生存,必須經過無情的優勝劣汰。
沒有《創世記》裡“好”與“甚好”的信心基礎,人生往往就是一個不滿與挑錯的過程。
專業訓練就是挑錯的訓練。就如聆聽音樂演奏時,所有美好的表演會常被忽視,只有錯誤的瑕疵會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中國父母往往不看兒女成績單上優良的成績,只挑剔分數較低的科目。某天兒女居然全部成績都達到優良,父母可能還會說:連你這種人都能拿到好的成績,你們學校一定是很爛的學校。從小被嚴格批評,不被肯定,生命裡埋下否定的種子,長久不斷地負面循環,難怪今天許多人會陷在抑郁癥之中,人生消極負面、沒有盼望。
耶穌與少年官的對話中,說:“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參《太》19:17)。即使當苦難臨到,神也沉默,環境充滿混亂,生命遭遇難處時,基督徒仍然相信神是美善,因為無論如何,神的意思總是好的!
有限的我們無法解釋邪惡的產生,但是我們相信無限的神比邪惡更大,魔鬼雖然猖狂,但是神已經得勝,而且永遠得勝。神能藉著惡事,帶出美好的結果。時間也在神的手中,是神的工具,在日子滿足的時候,祂會使萬物成為美好。
禱告:創造天地的主啊!求您教導我們在各樣環境中,向山舉目,求告您這位造天地的主。無論什麼景況、什麼遭遇,讓我們相信你的美好良善。能夠像耶穌一樣讚美說:“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6)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