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9.10.26
方怡
神啊,你的心意是什麼?
当我站在金邊住所八樓的陽台,放眼望去,高高低低的樓宇,鱗次櫛比;大街小巷各類車輛,穿梭往來;車聲、人聲,還有如雨後春筍的建築工地所發出的機器聲浪,迎面衝來……我心裡有種莫名的困惑:我怎麼就來到一個前半生從沒想過的城市裡呢?而眼前的景象,和初來乍到時相比,又產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呢!
丈夫和我生於二戰後的嬰兒潮,在相對太平的日子中,我們一步步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戀愛,成家,立業,生兒養女,照顧父母。我以為我們就這樣過完這一生,但神卻對我們家庭另有一個計畫。這位生命的雕琢大師,一個棱角一個棱角地敲打、削磨我們。在這過程中,神讓我們看見,除了要為自己和家庭作人生規劃,盡忠盡責,更要為神的國和神的義獻上自己,聖靈引導我們逐步去認識、感受並體驗神宣教的心意。
多年前,筆者參與“宣教心視野展望課程”時開始明白,我們的神是宣教的神,從創世之初,宣教已經是祂的心意和計劃。然而,當我來到柬埔寨,才真的體會到这些。《約翰福音》3章16節,或許大部分基督徒都會背,但我是來到柬埔寨後,才深刻體會“神愛世人”這句經文真實的涵義。過去心中的“世人”是:我是其中一份子,所以神愛的對象是“我”;現在我意識到,“世人”除了有“我”,更有柬埔寨人和萬國萬民。
當我隨短宣隊初次踏足柬埔寨時,我曾很誠實地對主說:主啊,我知道祢愛這裡的人,也要我愛他們,向他們傳福音。但我不懂他們的語言,也不了解他們的文化、習慣和想法。我如何去愛?我怎樣跟如此陌生的國家和人民連接呢?這是當年我向主發出的問題,直到幾年後,我們成為長期宣教士,神才逐漸告訴我們問題的答案。
在前往柬埔寨之前,我一直參與向自己同胞傳福音的服事。保羅說:“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9:3)這句話是我參與中國福音事工的激勵和動力。向自己的同胞傳福音,是多麼的天經地義,並且傳講信息沒有語言、文化的障礙,效果顯而易見。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到了快退休時,大元帥發出號令,要我們轉換陣地,而服事對象竟是完全陌生、難以溝通的族群呢?
“主啊!我不再年輕,體力、精神、記憶力都漸漸衰退;這時候要去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那有多難呀?福音的前線需要衝鋒陷陣,我們不適合!”這是人很自然的反應,我們不喜歡捨易取難,捨近求遠。去攻打最頑強的敵人,不是該派遣年輕又精銳的部隊嗎?怎麼是我們呢?
但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祂的呼召越來越清晰,2014年,我們只有順服,踏上了飛往金邊的飛機。我們覺得自己就像那酉初才入園的工人,內心感到虧欠和不配,深知需要補課之處太多,唯有求主憐憫,讓我們能以勤補拙。
一直做事的神
這幾年來,信實的神沒有食言,“以馬內利”是祂的名字,大使命最後一句的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參《太》28:20),也完全實現。老實說,若沒有主的應許,我早就想打退堂鼓,做逃兵,打包回老家了。“神同在”是每個宣教士的能力來源,其實也是每個基督徒的能力來源。為什麼耶穌基督臨升天之前作出這樣確切的承諾?可見“耶穌基督的同在”是多麼的重要和必要!一向我們都喜歡用“以馬內利”作為一封信末尾的祝禱詞,有時寫慣了可能會忘了這是多麼寶貴的應許和福分。
當我們在工場上服事時,神的臨在尤為真切。身處與原居地生活條件有明顯落差的環境中,缺乏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資源,還要面對方方面面的挑戰。語言、文化就不用說了;氣候的不同,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等都有巨大的落差。
比如,當地人的“時間觀念”,讓我們這些大半輩子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裡的人,感到沮喪和無奈。約好的時間,可以拖延兩三小時是司空見慣的;答應在一個月內完成的工作,有時等到半年後還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樓”。一項簡單的作業,卻要分開好幾個步驟,好幾個部門,結果曠日費時,讓我們徒呼奈何。這時候,只有來到常與我們同在的耶穌面前,求主開解我們心中的鬱悶,也開我們的心眼。
在工場上常被主提醒的是:要從主的眼光看人事物,而不是用自己的習慣與偏好, 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難道我們的主把我們從一個講求效率的工業國家,差往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目的是去改變他們的生活節奏嗎?還是去告訴他們,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宇宙獨一的真神可以賜給他們永恆的生命?
耶穌基督以虛己卑微為榜樣,寧願成為奴僕,服事眾人。保羅說,神揀選的是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無有的,叫人不能自誇,只能完全倚靠神。這就是我們在工場上切身體會到的,在一個令你感到無奈又無力的環境中,過去的經驗和習慣都無從施展,我們只好放下自以為是的認知和人為的拼搏,將一切交託給主。當我們開始放手,我們頓時發現,原來神的手從沒有停頓,神一直在做工,就是主耶穌在約翰福音中說的,“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5:17)
超过我们的所求所想
除了自我需要被對付,我們確實目睹了神的手所成就的奇妙神蹟。當我們剛抵達柬埔寨時,希望能通過語言教學打開傳福音的門。我們著手設立免費中英文班,但學生招收不如預期效果,三三兩兩又程度不齊,如何開班?原來,金邊的語言學校已近飽和。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向外省村落發展,但談何容易!農村資源有限,民風保守,進入農村難度更大,遑論在那裡開辦語言班。
可我們的神豈是這麼容易被難倒嗎?正當我們一籌莫展時,我們的柬國同工通過臉書,和一位農村少女聯繫上,邀請我們到她村子裡教孩子英文。對我們來說,這簡直像天上掉下一塊大餡餅,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然而,神的作為還不止於此,今天,我們在那裡不只有英文班,中文班,還有詩歌敬拜,兒童聖經故事班!神又賜給我們一片土地,準備在那裡建造福音中心。
感謝這位超出我們所求所想,獨行奇事的神!
還有,每次去到農村,總會見到那少女的母親。我很想和她談話,但礙於我的柬語實在太有限,只能盡量微笑,並擁抱她,偶爾買些油鹽醬醋送給她。她也報以微笑,有一次,她請女兒翻譯告訴我,我是她最好的朋友。當下,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問主的問題,原來我可以跨越語言障礙,去愛他們,而且這樣的感情是互動的。柬埔寨人民不再是維基百科裡的一個名詞,一個抽象的稱呼,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我認得他們的名字,記得他們的面容,他們各有特色,有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靈魂。
神關切他們靈魂的終局,神先愛他們,因此要我們也去愛他們,把永生的盼望與他們分享。只要我們真實地踏出第一步,到了神差我們去的地方,伸出我們的雙手,約翰說的“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约一》4:19),就在活化在我們眼前了。
神清楚告訴我們:神愛世人!跨文化宣教原本就是祂的心意,祂愛的是世人,中間沒有界限,沒有偏好。基督的門徒回應大使命,不論是自己的同胞,或是萬國萬民,都是我們傳福音作見證的對象。關鍵在於我們的大元帥,差派我們去哪裡,我們就該去哪裡。
我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向自己的同胞還福音的債,到了人生末局,還可以向不同的族群分享神的愛。參與跨文化宣教就是進入了打破界限與偏見最好的學校。跨文化宣教也是經歷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實習場所,是靠神不靠己的訓練基地。在工場上,我們發現,正因為跨文化宣教是不自然的,是艱難的,是辛苦的,一個自認為行的人,神無法用。只有自知不行,卻有願作的心,信靠的心,才是神可用的人。因為他知道不靠主,什麼都做不到;唯有實踐信靠順服的人,才能看見神的手所作的工。
回顧教會歷史,若沒有願意付出代價(很多時候是生命的代價),向與自己不同文化的族群傳福音的宣教士,福音就不可能傳到地極;若沒有當年來到中國的西方宣教士,你我就沒有聽福音的機會,仍然活在罪惡之中。而跨文化宣教的意思,就是從圈外,跨越隔閡,把神愛世人,為人犧牲的好消息帶入圈內。圈內的人,原不認識神,甚至與神為敵。必須由在外面已獲得救恩的人,排除萬難,進入圈內,生活在那裡,與當地人認同,才能分享救恩。只要我們肯邁出第一步,進入異文化處境中,神就會幫助我們學習如何去愛。
微笑,人人都會,也是人人都懂的表情。真誠更是最強的武器,可以攻破人心中最頑強的防禦工事。我們懇求神,讓更多不分年齡、文化背景的基督門徒,在主回來前不多的時日裡,願意回應莊稼主的徵召和差派,跨越文化,進入各個族群,去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願主的美意成全!
作者於2014年隨夫受加拿大國際關懷協會差派,前往柬埔寨宣教至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