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柔加上高雅——追憶“魏師母”(彭臧玉芝 )2020.12.3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0.12.30

彭臧玉芝 

 

這些年來,華人教會越來越學習參與跨文化宣教時,我們再來回顧魏施福樂(Florence Webster)師母的宣教人生,或許和以前會有很不一樣的視角和心情——我想,敬佩之餘,我們會多了一份同理心。

如果魏德凱牧師被稱為“溫柔的戰士”(一如校園出版社為他出版的傳記書名),人們形容他以無堅不摧的“溫柔”的力量,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大能,將畢生奉獻在中國、台灣城鄉的屬靈“沙場”上;那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這位來到台灣、從一位青春美麗讓人驚艷的優雅女士,獻上自己的37年,直到隨夫告老還鄉的魏師母呢?

 

預備階段

施福樂的父母曾經在中國宣教過一段時間。1930年10月,施福樂出生於美國加州的帕薩迪納。那裡宣教前輩雲集,因此她經常有機會聽到宣教信息,海外宣教的幼苗種在了她的心裡。11歲信主後,她就渴慕遵行神的道,並開始為她未來的人生能有份於神的大使命而禱告。

福樂學生時期,不只成績優秀,琴藝、打字、演講比賽都是箇中翹楚,還獲獎項。並且積極參與兒童事工的服事。大學畢業即得到教師資格,她特別喜歡教導。後來她到有宣教士搖籃之稱的Columbia Bible College進修,取得了聖經宣教的學位。

 

不怕被嘲笑的女宣教士

1958年,福樂28歲那一年,加入海外基督使團(OMF)。她先是在新加坡海外基督使團的國際總部接受了半年的新宣教士訓練,就被派到台灣,要在台灣的學生當中工作。

海外基督使團,秉持前身中國内地會(CIM)的精神,一向對偏遠地區的宣教特有負擔,他們將福樂派到寶島台灣位於南端的屏東小鎮潮州。福樂住在差會租下來的一間小屋(就在潮州中學對面),這是她宣教生涯的第一站。她開始學習中文,適應這個與她家鄉全然不同的文化。

雖然中文難學難懂,唸起來怪腔怪調連自己都覺得難為情,又常被不懂事的小孩子取笑,福樂還是急切地想得著傳福音的機會。我們曾經聽她以及當時受她帶領的學生親口述說見證:那時還叫“施福樂”的一位年輕女宣教士,總是騎著單車一圈一圈繞著潮州中學,為該校福音工作禱告——神終於在幾年之後開了門,這個不起眼的小鎮中學有了學生團契。

在台灣的第二年,福樂被調往台南。那時也是在台南作學生工作的魏德凱牧師,其夫人榮美(Lucille)因治療癌症,收到不少來自美國和當地為醫療費的奉獻。他們夫婦用這筆經費在台南郊外開墾一個定名“橄欖山”的營地。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幾乎都是自己帶著學生動手的披荊斬棘階段,就已經有許多學生的營會在這裡舉行。身為海外基督使團的宣教士,福樂很自然受魏德凱邀請,到橄欖山的營會幫忙擔任輔導。在這裡,她初識了魏德凱一家人。

這期間,時任國際學生福音團契(IFES)東亞區負責人的艾得理(David H. Adeney)牧師,差派東亞區巡迴同工華裔黃群健(Gwen Wang)姊妹,來台推動此地正在萌芽的學生福音事工。台灣這邊則委派福樂陪同黄群健三個月,到北部拜訪各校園,尋求未來有什麼可能的發展。於是第三年1961年底,福樂調離台南,與另一名宣教士管仁愛(Jean Edscorn)同往台北,跟黃群健一起開拓北部的學生事工。

鮮活榜樣之魏師母

1963年,魏德凱牧師的妻子榮美的癌症起起伏伏,至終安息主懷,留下唯一的遺願就是要葬在橄欖山。他們捐獻出親手建造的橄欖山營地,造就了無數的青年學子,影響至今。其見證不只傳為佳話,緊接著還有一個撥人心弦的愛情“續曲”。

兩年後,即1965年2月14日情人節那天,福樂嫁給魏德凱牧師,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魏師母”。自此她身為妻子、和三個孩子(前魏師母留下)的母親,以及後來生了兩個寶貝兒子,又是魏牧師同心同行的最佳服事伙伴。魏師母將這三個角色做到可圈可點,成為我們後輩服事者的鮮活榜樣。校園團契同工大家庭退修會或是姊妹聚集,就曾多次請教他們。

 

 

鄉村福音佈道團

1971年暑假,魏德凱夫婦從神領受異象,要在台灣沒有教會的鄉村開拓、建立教會,開始關注鄉村的佈道工作,他們就在台中大甲一帶開始了“鄉村福音佈道團”的事工。正好結合他們在台中學生工作的資源,平日帶領台中地區的大專生,寒暑假則推動全國的大專生到鄉村傳福音。

那些年校園團契同工以及學生們,多有和他們一起配搭的經驗,深深為他們傳福音的熱忱所感動。如今鄉村福音佈道團的福音據點已經遍佈全台灣14個鄉鎮。

 

效法基督,到老也身體力行

1995年尾,魏牧師夫婦分別在75歲、65歲不得不退休的時候,在校園同工以及許許多多感念他們的人依依不捨之中,退休回到美國,定居南加州的柑縣。歷年同工當中多人前往探望過,見到他們年輕時捨棄美國一切的夢想,在一生獻身中華之後,再度捨棄宣教工場上的非凡成就,歸於平淡,住處簡陋;卻依然念念不忘他們的宣教地——已成為他們家鄉的台灣,並受邀到美國華人教會傳講宣教異象。

《海外校園》創刊早期,為了讓西方同工了解中國學人的背景、文化,每期都會選出兩三篇見證譯成英文,魏師母有段時間曾幫忙做潤飾的工作。我們也親眼見到魏師母以顫抖的雙手編織中國結飾品,為要將義賣的收益貼補中國留學生的生活需要。他們實在是效法基督的愛,到老也身體力行的典範。

2010年4月,魏德凱牧師安享天年回了天家,魏師母便住到老人院。晚年雖然魏師母的帕金森症、失智症狀漸趨嚴重,又轉換過不同照護中心,她仍不時地關心周圍的人,心有餘力時還去關懷探訪。真是依然美於心,形於外,活出她一貫的優雅高貴。直到2020年10月15日,魏師母90歲大壽前一星期,病逝於美國,安息主懷。我想,她必歡喜迎見呼召她的主,並與我們同樣敬愛懷念的魏德凱牧師相聚!

故人已杳,魏施福樂美麗高雅的音容身影,始終如一的宣教人生;台灣學生工作的福音果實要記得,在橄欖山更新生命的子弟要追念,鄉村福音擴展的橛子要感念。我們也要一代一代效法他們這一家,以及無數獻身中華,響應主的大使命的先賢前輩;即使必須要離鄉背井,也要同他們那樣——將他鄉變成故鄉,將異國人當作自己人!

 

作者曾為台灣校園福音團契同工多年,現已退休,著有《校園,我的家》、《媽媽的豐盛季節》、《種一顆宣教樹》等書。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