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劉加恩)2021.03.05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1.03.05

劉加恩

 

世代更迭、環境劇變,究竟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還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或是令人絕望的冬天?

在許多關鍵的時刻,信靠神的人都格外需要恩典,在正確的回應當中,才有可能扭轉局勢,將之轉暗為明。

 

關鍵時刻顯示問題

《以斯帖記》第4章提到,波斯王下令:在12月於各地,人們能夠隨意將猶大人殺害剪除。這對於當時的猶大人來說,是極大的危機,他們很可能全族將被消滅。

就在這個時候,末底改撕裂衣服、披麻蒙灰來到朝門面前停住腳步,這個舉動引起了王后以斯帖的注意,她非常驚恐、害怕且憂愁,因為末底改穿著辦理喪事的服裝來到王宮,這個舉動將震驚朝堂,被視為一種不祥的舉動,若王發現了這個事情,很可能在盛怒之下,會加速猶大人的滅亡。

我們看到,以斯帖似乎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於是接下來末底改便將事情告訴王后,並且希望王后能夠以她特別的身分帶來幫助。但是王后此時卻告訴末底改,王已經很久沒有召見她,此時若貿然晉見,不但幫不了猶大人,更會引來殺身之禍。

在整個對話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當事人都不知道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仍然以過去的印象在思考對方的處境:以斯帖很可能一直在躲藏,她對外界所發生的事毫不知情,雖然她是一個猶大人,但對整個民族所發生的大事完全不知曉;而末底改似乎對於以斯帖在王宮裡的處境也不了解,他以為以斯帖能夠動用王宮裡的力量,改變猶大人目前的局勢,但他卻不知道王后在王的心目中地位下降,地位岌岌可危。

這是因為資訊不足而有的誤解,由此產生了溝通上的問題。今天我們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的方便,讓我們能快速地找到各種訊息,但是正因為方便、快速,很多時候錯誤的資訊也更加氾濫,人若一開始接收的便是錯誤的資訊,接下來很容易繼續這樣認定。

比如對於以斯帖而言,很可能一直以為末底改等人的生活狀態還不錯;而末底改也很可能認為,以斯帖仍然握有相當的權力——所以,在這樣錯誤的認知當中,人與人之間容易帶來誤解,進而產生張力。

資訊對人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如何接收、理解,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跟判斷,更會決定我們下一步的行動。因此在關鍵的時刻,更需要看見自身的問題,避免在自以為的錯誤資訊中行事。

 

關鍵時刻帶來聯合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關鍵時刻,神使事情出現了一個轉機——正因為猶大人即將被屠殺的命令,末底改與以斯帖重新展開了對話的機會。

第4章一開始提到,以斯帖讓身邊伺候她的哈他革傳話,但就在兩人對談的過程,僕人的名字漸漸淡去,開始聚焦於以斯帖跟末底改兩個人身上,漸行漸遠的以斯帖與末底改,原本在對方的處境中置身事外的彼此,如今卻再一次開啟了對話。

也在對彼此的了解中,他們做出了更準確的分析與判斷:末底改指出,以斯帖的身分將不可能繼續隱藏,根據法令,她也無法置身事外。同時他也指出,自己相信神最終會成為他們的拯救者,即使這個拯救不是從以斯帖而來,也能從別處得到拯救。於是他以此挑戰以斯帖,她的機會就在這時:她可以選擇完全不管,但也可以選擇投身成為神計劃中的一份子。

整個事件轉變的起點,乃在於人與人之間開始展開對話,進而更新資訊;只有透過對話,人與人之間才能重新建立連結。否則,只會繼續在錯誤的認知中,對他人產生負面的理解。

經文的特別之處還在於,作為讀者,我們並不能很準確地看出,真正開啟對話的是以斯帖或是末底改:若不是末底改的舉動,以斯帖可能也不會想到要了解狀況;但若不是以斯帖注意到且進一步詢問,可能事情永遠不會有所轉變。

因此,在關鍵的時刻要能夠改變局勢,乃在於主動溝通的意願,並非計較由誰開啟溝通,而是願意真實了解狀況而主動展開對話。人際之間難免發生衝突,很多時候雙方的立場都非常有理,彼此的感受也都非常真實,但卻可能因為太輕忽堆積已久的差異、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帶來的影響,更是太輕忽不同時代的教育環境所造就的人格特質,使得問題一直累積下去,到最後變得不可收拾。

 

關鍵時刻帶出信任與授權

第4章乃是《以斯帖記》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事件的轉變起源於兩個人重新恢復對話。

但許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即使願意對話,卻並不一定每一次都會帶來美好的結果,甚至很多時候愈談愈槽、愈談誤會愈深,到底問題出在哪裡?——這當中很有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在對話之後,需要進一步帶出信任與授權,並且有共同承擔結果的覺悟。

在《以斯帖記》中,讀者應該會有一種感覺:末底改似乎一直是主導整個局勢的人,從一開始以斯帖被送入王宮成為王后,或是在偶然中救了王的性命,一直到這一段對話中,他提醒以斯帖應當抓緊機會,好像末底改一直扮演著所有劇情的主角。

但我們卻同時可以看到,當以斯帖聽了末底改的話,開始準備有所行動之時,她要求猶大人要為王后禁食三天——以斯帖似乎開始扮演起主導者的角色,她開始發號施令,希望所有看重這件事情的人,都要盡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末底改似乎也欣然接受這個狀況,並且順服地按照以斯帖的吩咐去行。末底改這個決定的意思是,不管以斯帖怎麼做,最後的結果是大家共同承擔,那是一種賭上生命的決定與授權,卻也是讓整個事件開始轉變的關鍵。

承擔其實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授權的基本條件乃在於願意承擔。許多人不太願意或不敢真正授權,是因為害怕後果可能會變得不好,到時更加難以收拾。在教會裡更可以用屬靈的高話來說:因為這是上帝的事工,若是做不好,則會羞辱上帝的名。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或許是對的:人們要將最好的獻給神,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必然需要謹慎考慮後果;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思考,卻需要有更深的認識:原來人都只是蒙恩的罪人;都是因為有願意為他人承擔的屬靈前輩,站在背後支持;並且也都是因為神的恩典,人們才能一次又一次在操練當中,慢慢把事情愈做愈好。

經文讓我們看見,以斯帖也確實付出了她的努力:她不只是要求猶大人禁食,她自己跟王宮中的宮女也禁食,這可以看出,她尋求神、盼望真做好事情。於是讀者可以看到一幅非常美好的圖畫:一方面有人願意付出,在這同時,有人願意在共同承擔的基礎之上,建立信任與授權。

若我們思想神所託付的使命,會發現神也是這樣對待信靠祂的人:當神託付我們傳福音、成為見證人的使命之時,祂乃是願意與我們一起承擔後果:如果我們搞砸了,祂將跟我們一起受到羞辱;但祂也樂意給我們恩典,幫助我們再一次站起來,神似乎對我們有極大的包容與信任,祂願意一步一步地把我們一同建立起來。

 

結語

關鍵時刻,應當成為我們開啟對話的機會;成為我們願意在互動當中,有更好的對話,認清楚自己與對方的角色定位的機會;也在神所給的機會當中,能夠給彼此更多的信任與授權,而不是以為只要有對話就可以,談完之後依然按照自己過去的想法進行,這不是真正的對話,而只是敷衍而已,反而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關鍵時刻,需要注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能夠產生更多生命中的連結。互動的基礎在於謙卑地看到,我所得到的一些資訊有可能是錯誤的。許多真真假假的資訊,常常讓人的心情跌宕;錯誤的資訊,將造成人心的恐懼,只有當我們能夠並且願意真正取得準確資訊的時候,才不會讓我們的判斷受到影響,以至於使人與人之間的嫌隙愈加擴大。

那麼,如何盡可能地獲取到準確資訊?我想,在許多事情上,我們應當更多諮詢專業的意見,使得自己有更多調整的機會;當我們獲得資訊時,也需要進一步去確認,向當事人更多了解其準確性與可靠性。

最後,筆者認為,不管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是在教會、團契的各個層面,更多的溝通、更多的信任與授權都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當相信彼此都帶著很善意的動機。如此,在某些關鍵時刻,雖然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樣做是最好的答案,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在神面前盡好當盡的責任,我們便能夠一同經歷上帝的作為、恩典,一同靠主剛強、靠主喜樂。

 

作者為臺灣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專任教師,內湖信友堂牧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