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
本文原刊於《舉目》32期
和鄔小鶴牧師謀面可謂偶然。2006年4月的一個週日下午,從溫哥 華開車回到西雅圖後,我便一頭栽進床裡。可是鼾聲剛奏,就被手機聲打斷。團契同工在電話上對那位我素未謀面的鄔小鶴的描述,使我無法再睡回籠覺,遂上網瀏 覽鄔小鶴事工網站。當天晚上,好友便開車把鄔小鶴夫婦接到我家中。
我急於想見鄔小鶴,確有原因。兩三年前,聖靈感召,我們幾位來自大陸的西雅圖弟兄,開始關注中國貧富分化的現狀以及貧困對幾千萬兒童的生存和教育,所帶來的衝擊。
在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針對國內扶貧需要,數以百計的國內外華人民間非營利助教扶貧機構相繼成立。一些國外基督教扶貧組織,也開始在貴州、雲南、安徽、甘肅和河南等地開展事工。
這些為數不多的海外華人基督教團体,大都是來自港台的華人基督徒發起成立的,無疑為中國扶貧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貢獻。
我們挑選了兩家機構,合作了幾個項目,結果卻非常令人失望。究其原因,出於種種原因和限制,這些基督教扶貧機構,和受助人接觸時,竟然無法談信仰(詳見註1)。
在我們舉手無措之際,聽到有位主內弟兄夫婦,17年前順服神的呼召,創辦了“中國福音事工促進會”(中福會),致力發展中國福音事工,在國內推進基督信仰教育,促進中、港、台及海外教會的聯繫與合作,並通過救災扶貧工作,見証耶穌愛中國。
由1993開始,中福會開展中國的培育工程,資助內地貧困學生,先後給予雲南、安徽、湖南等偏遠山區的300多名貧困兒童入學資助,包括開辦及重建九所農村小學、協助開辦三所聖經學校,並與國內教會合作出版及印製10萬本適合農村教會的詩歌集。
中福會的天糧賑災組織,則從1996年開始,至今參與中國多個地區的賑災工作,包括1996年的雲南麗江地震、1998年的河北地震、2003年的新疆地震等,總計超過20次。每次中福的同工都會親身到災區進行探訪及救濟,總賑災金額達一千多萬人民幣。
中福會在賑災的時候,會將福音印在米袋上,並向災民派發福音傳單。中福會堅持,任何接受賑災物資的團体和個人,必須先聽福音,“對此從未妥協讓步”。中國福音事工促進會,在國內已成為與宣明會等並列的中國四大福音慈善機構。
中福會總幹事則有“賑災王”之稱,因為每次中國地震、洪災,中福會都會帶著香港政府的撥款、教會的奉獻與社會各界人士的捐款,以及救災隊,前往災區,直接把物資、藥品發放到災民手上。
而這位大名鼎鼎的“賑災王”,就是那位讓我無法再睡回籠覺的鄔小鶴牧師。以下摘自《香港成報》(2005年6月26日)記者Theo的文章:《棄高薪闖內地傳教,窮人更需要耶穌?》
半夢半醒聽到神呼召
“神揀選我到中國宣教,就是因為我‘無料到’。”鄔牧師半帶笑意半認真地說。因患腦膜炎而致肌肉萎縮的他,身材瘦小,30多年前正式信主,“雖然我的腳患好不了,但因為神的愛感動我,所以下定決心要終生事奉祂。”
鄔牧師早年創立了一間廣告公司,經營近10年後生意漸上軌道。但就在這時,神向他發出呼召。1985年有一晚,“我因病入院留醫,就在半夢半醒之間,我聽到人們的呼喊聲,耳邊亦響起了一首聖詩,名叫《主的使命》。”在異象裡他感受到主向他說:“離開工作,專心事奉。”
神的安排回中國宣教
鄔牧師坦言當時很為難,他向神說“自己難得創辦了公司,生活穩定,很難放棄去冒什麼險。”但那聲音說道:“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這聖經的金句,令鄔牧師警醒,之後放棄所有工作,專心攻讀神學課程,並在1999年按立為牧師。“我當時哪裡想到神給我的使命是什麼。”
1989年5月初,鄔牧師在神學院附近,又再次看到異象。“我看見光及聽到聲音說,要差我到中國宣教。我很疑惑,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選,偏偏要選我這個無德無能的人?”那回答教人意外,“我揀選你正是因為你不行。但你只要信,不要怕,我就與你同在。”
事奉之心比誰人都強
神挑選人,從來不看表面。鄔牧師坦言自己不良於行,又不是聰敏過人,“但我獻身事奉的心,比任何人都強烈”。正因如此,他與太太陳卓麗等人,於1990年成 立“中國福音事工促進會”。早期員工不到5人,連辦公室也缺乏。“但我深信神為我們預備一切,只要是祂的意旨,凡事都能成就。”
原任職大機構的陳卓麗(註2),不諱言當初有很大掙扎,“要放棄一份優厚職業,全身投入不穩定的宣教工作,真是很難抉擇。而且,當時中國給我的印象很苦,我沒想過可以幫到什麼。”
經過通宵禱告後,陳卓麗也加入了中福,成為全職職員。
傳揚福音窮人得喜樂
由1993年開始,中福開展國內的培育工程,資助內地貧困學生。其後,鄔牧師等人又發起了第一屆“中國福音節”,主題是“耶穌愛中國”,希望將福音傳給國內的人。
有些人問他,邊遠地區的內地人三餐不繼,連吃的、穿的也沒有,叫他們信耶穌有什麼用?”但鄔牧師回答說:“窮人才更需要耶穌,正因為他們一無所有,認識神才會為他們帶來最大的平安和喜樂。”
《香港成報》記者對鄔小鶴牧師的這篇報導,使我不由地想到,就是這位“瘦小男人”,卻擁有著成千上萬比他健康、強壯百倍的弟兄們所缺乏的東西,那就是以賽亞般強烈獻身事奉的心,大衛勇戰腓利士人歌利亞的膽,使徒保羅對外邦人宣教的智慧。在他身上,人能看到神的大能。
那天晚上在我家,鄔小鶴牧師談及中福會今後五年事工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推動為栽培中國信徒接受神學教育、資助國內貧困地區的神學生而設的提摩太基金,“現在國內太缺乏知曉真道的牧者和傳道人,平均每一位傳道人要牧養五千名信徒啊!”
離別禱告時,鄔小鶴牧師講了一句鏗鏘有力的話:“我的冠冕在神,不在人!”也許是他濃重的口音,或是因患腦膜炎所致口齒不清,或是他那隨心的、想到哪講到哪 的講話方式,那天晚上他所講的話,我幾乎一多半沒有聽明白。唯他那句鏗鏘有力的禱告,以及他吟誦“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燭火祂不吹滅”時的安詳面 孔,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
這是一次奇妙的會見,不僅印証了“尋找必尋見”的應許,使我們終於尋見切實可行的參與助教扶貧宣教之路,更給我們“這許多的見証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註:
1. 請參見:《我們豈可掉頭而去?》、《永恒的愛在呼喚》,《一項改變生命的工程──扶貧助教反思》,《舉目》,2006年5、9月號。
2. 陳卓麗姊妹現任中福會行政經理,並且負責培育工程。1989年在湖南賑災期間,發現患上癌症,但她仍然堅持趕赴災區第一線扶助災民。回港後經治療,現已痊癒康復。
作者來自北京,現居美國華盛頓州。扶貧宣教事工“以樂神州”網址�Ghttp://www.heprovides.or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