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设计能否经得起推敲?——回复基甸《起源·证据·目的》之书评(罗应金)2021.11.15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1.11.15

罗应金

 

身为从事生物医学的电子工程师,又喜爱物理,我在职场中最大的乐趣,无非是根据对物理和生理的了解,克服工程上的挑战。产品的功能,直接反映设计智能的投入。因此,当我了解到,宇宙起源的过程必须如此“精调”,生命才有可能存在,而生命的基本元素如DNA等,又包含如此密集、远胜过超级电脑的智能,我骤然体验到“真理叫人得以自由”的豁达和开朗。如此充满智能的过程和结果,不可能是自然、随机、未经设计产生的。这是常识。不只是学工程的人才会如此认为。

基甸弟兄和我都是理工男。承蒙他评论拙作《起源·证据·目的》(万物起源中的智慧设计——读《起源·证据·目的》(基甸)2021.10.29),十分感激。此为科普书籍,篇幅有限,有许多未竟之意,故请允许我藉《举目》一角,补充一些内容,例如基甸提到的分子生物学。该生物学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生命起源的议题上,为智慧设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我亦欲借此机会,回复基甸提及的对智慧设计的批评、批判。

 

分子生物学提供新证据

经过这次Covid-19疫情,大家都了解到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也知道mRNA疫苗必须用脂肪包裹,浸在纯净、没有氧气和任何有害化学物的液体中,还要低温,才能保持较长的有効期。

这让人联想到,在史前“原始汤”(编注:一种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一锅无机物混合的“原始汤”)中,RNA即使出现,也必须在有保护的、适当的环境中生存。而且,若要自我复制,必须有DNA和各种功能蛋白质同时存在,并要有细胞膜的保护。这种保护膜的观念、缺一不可的不能简化的复杂性,以及自我复制的过程,必然是有前瞻和目的设计,否则生命没有可能存在。

而且,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时间是演化过程的敌人。一个RNA在没有保护的环境下,很快就被破坏,等不到其他的元素来一同合作进行复制。这是公认的事实。关于这些细节,可参看2020年初出版的《The Stairway to Life》。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生物学和分子化学副教授谭嫦娥(Change Laura Tan)所著。她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生命产生过程必须的众多条件,有力地驳斥了随机生命起源的观点。

另一本书《Foresight: How the Chemistry of Life Reveals Planning and Purpose》,作者是Marcos Eberlin。他也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叙述了许多智慧设计的例子,譬如蛋壳的结构。蛋壳除了本身能透析空气,其外型和坚固的材质能承受外来的压力之外,壳内面的薄膜对空气和二氧化碳具有方向性透析的功能,使孵育中的生命不致窒息。壳的材质也足够脆弱,让孵育出来的小鸡在用完气室中的空气之前能啄破蛋壳……若没有这样有智能和前瞻的蛋壳设计,就不可能有鸡以及其他所有卵生动物的存在。

进化论与智慧设计之间的其他辩论,以及科学界对智慧设计的批评,在以下所提的Evolution News网页中都可找到回复,在此不赘。网页中也常对最新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做分析和评论,还有各种新书介绍,大家可订阅参考(https://evolutionnews.org/)。

 

智慧设计经不起推敲吗?

智慧设计经不起推敲吗?其实,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越深入,智慧设计的证据就越多,也越明显,令人难以否认。

倒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对本书中提及的“行之有年”的证据,始终给不出任何经得起推敲的反驳。其根本问题,是无法从化石或基因的角度,提出可行的进化机制。

从机率和时间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新达尔文进化论也无法自圆其说。读者可参考今年在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理论生物学期刊》)发表的论文 “On the waiting time until coordinated mutations get fixed in regulatory sequences” by Ola Hössjer , Günter Bechly , Ann Gauger。(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519321000795?via%3Dihub)。

笔者认为,把智慧设计说成是创造论、伪科学、Gap Theory或是一种运动等等,恐怕都是因为科学界不能直面证据,而有意模糊焦点。又或许是因为智慧设计的宗教含义惹眼之故。有些人称智慧设计的目的是取代进化论,因此刻意不用“上帝”的字眼,力图打造成可以与进化论竞争的科学理论……笔者相信,这若不是进化论支持者故意抹黑,就是某些人不顾证据地想当然。

科学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使用和现行理论相反的证据来进一步发展新理论。牛顿力学不能解释最靠近太阳的水星(Mercury)的轨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取而代之。广义相对论不但成功地解释了该现象,并同时预测了黑洞和重力波等等的存在——这两样一直到最近几年,才一一证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智慧设计的诉求,是以确凿的证据,促使改进现有的理论,或产生超越框架(out of the box)的新理论。这是科学发展的正常途径。很可惜,在“文化战”的意识形态下遭遇封杀。

笔者希望,华人学者和科学家可以直面证据、理性对话、探讨真相。或许不久的将来,生物界也会有一个爱因斯坦出现。

在拙作第五章中,钱锟教授提到中国考古学家陈均远教授的成就,和北京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对“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化石证据的展示,直接挑战了达尔文的学说——这是在达尔文主义的大环境下,尊重证据的难得的范例,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哲学和神学角度审视

智慧设计不是为给圣经《创世记》提供科学解释,因此不会纠结上帝是否6天创造世界、是否“神导”的进化过程产生了宇宙和其中所有,或者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也不纠结圣经中的神蹟奇事。智慧设计只是从科学的角度,观察宇宙和生命中现行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而智能和设计才是最佳解释的现象,是纯属科学性的。

笔者认为,任何形而上的学说,应该也要有证据的支持才牢靠。对年轻地球论、年老地球论,或神导进化论有所批判时,也总要以证据为依。事实上,我在信主60多年的日子里,最困惑、挣扎的,就是基督教文献中,用科学来解释圣经的材料。或许作者都是好意,但许多都是误导。

我个人认为,信徒需要的不是“科学和信仰议题的同温层”,而是跟随证据走。如此,才能脱离科学和信仰上不必要的冲突和辩论。这正是拙作的目的之一。或许读者不尽同意笔者的说法,但希望各位都对智慧设计有正确的认识。

 

如何跟随证据走?

“跟随证据走”是种科学态度,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客观,只依据事实和证据,不默认任何立场。

其实圣经中,从没有描述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或许是经过设计的原则,或许是以某种演化过程,或许是其他方式。只要有确凿的证据,我们都应该虚心学习,努力继续探索。

最切忌的,就是把智慧设计当作创造论,用“科学卫道”的心态,透过“家长会”或“学区委员”,寻法律的途径,把智慧设计加入学校的一般课程中,用来保护下一代不受“进化论的污染”。这种“文化战”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也与智慧设计的原意大相径庭。

美国教育界发生过类似的不幸事件。希望在华人信徒中不会重演。华人信徒应该尽量鼓励下一代加入科研行列,养成“跟随证据走”的思维方式。我相信,上帝赐给我们的理性和思考能力,会让我们更深入的明白起源的奥秘,对科学界产生正面的影响。

 

智慧设计尚待努力

智慧设计尚未发展出一套数学理论,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这是目前不争的事实。这也是笔者不用“智慧设计论”这一词的原因。从事智慧设计的科学家,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160年前,达尔文也是从多方面观察到证据,建立了他的理论。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虽然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从事智慧设计的学者只能靠私人的赞助,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在这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下所发表的论文和书籍,其水平和数量,都是有目共睹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期望和梦想

西方宣教士在中国改变不良风俗,诸如裹小脚、女婴塔(编注:将女婴弃置塔中,从此不问生死)、吸食鸦片等等,方法就是爱和坚持。我们若要改变唯物主义的文化,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证据和持续努力来完成。

盼望这本书在华人的教育界中,能够成为指定的补充读本 (assigned supplement reading),让青年学子看到,在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的地方,有另一种可能的、且证据确凿的说法。这是从教育着手推广智慧设计的原意。相信这是可行的。

盼望和读者朋友一起集思广益,能够早日使此梦想成真。

 

编注:《起源·证据·目的》一书的电子版简、繁体,欢迎向普世佳音机构索取。纸版书将于感恩节前后上架。索取电邮(Chinese@ReFrameministries.org)。

 

作者现住北加州,为退休工程师,专注阅读并编写科普文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