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欣然隨耶穌翱翔——品讀四福音與基督生平(黃奕明)2022.02.09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2.02.09

黃奕明

 

2022年,我的教會領受了“迎遊子歸家、隨耶穌翱翔”的異象。

 

翱翔人間千百處

“迎遊子歸家、隨耶穌翱翔”,其實是來自英文的意譯,“Welcoming sojourners home to the joy of following Jesus together”。“迎遊子歸家”是一語雙關,巧妙地把sojourners翻譯成“遊子”——這除了指尚未回到我們靈魂的居所的朋友,也蘊含了我們北美華人的移民身份。我們都是客旅,是寄居的。天家才是我們心之所向。

“隨耶穌翱翔”,就是following Jesus together。而“翱翔”一詞,也巧妙地把the joy(喜樂)蘊含其中。

畢德生的聖經靈修學名著《翱翔的基督》中,引用了霍普金斯的十四行詩《翠鳥彷佛著了火》,最後幾句是這樣的:

因為基督透過人的面容,

那不屬於他的美麗肢體,

不屬於他的美麗眼睛,

在父面前翱翔人間千百處。

這裡的“翱翔”,英文原文是Play,通常翻譯為“吹奏”或是“扮演”。音樂指揮曾是我的專業,所以對這一詞更能心領神會。無論是樂器所演奏的音符,還是演員所扮演的角色,每一個都是三一神聖父的創造、聖子的救贖與聖靈的團契之結果。

有一種最特別的舞,叫做Perichoresis,意思是“圓舞”,源於一種3人舞,和諧轉圈共舞。神學上亦常用到Perichoresis這個詞,意思是“互滲相寓”(這個希臘字的原意,就是“和諧地共舞,互滲相寓”)。

故此,“隨耶穌翱翔”也是一語雙關:一則意為,我們藉著基督,有份於神聖的三一團契。二則,跟隨耶穌,如鷹展翅上騰,或像天邊歸雁,列隊翱翔,飛往天鄉!

“翱翔”也象徵了我們對自由的渴望。人類一直想脫離地球的束縛,飛向無垠的太空。然而,真正的自由,是脫離罪的捆綁。只有在基督裡的真理,能使我們得自由。使徒約翰的偉大思想,是在囚牢中寫成的。“隨耶穌翱翔”,意味著不被環境的艱難困住,得享心靈的自由。

 

品讀,是靜靜地聆聽

我喜歡用天鵝湖與騰飛的天鵝,比喻我們基督徒的靈程——就像候鳥在不同季節中的行動,個人或小組的每日靈修,也應該有季節性的變化。

作為牧者,我今年為教會小組、個人提供一個每日靈修計劃,“欣然隨耶穌翱翔——品讀四福音與基督生平”。這個每日靈修計劃,按照春、夏、秋、冬4季,每3個月為一單位,選用的經文約為15-20節,不太長。

品讀四福音是以合參的方式,細細品嚐基督生平的每一個敘事、比喻、教訓等等,就像品嚐一杯拿鐵咖啡,或是法國波爾多紅酒,不可牛飲,要細細分辨個中滋味——不是研經,也不是速讀,而是靜靜地聆聽,讓神藉著聖經對我們的心說話!

四福音與基督生平是經緯的關係:作者不同,成書的日期也不同,有不同的時空背景與受眾。基督生平則是其所記敘的內容。

合參的方式,乃是按照歷史的時序編排——要重建“歷史的耶穌”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四本福音書有各自的寫作角度。然而合參也並非拼湊資料,實有其歷史淵源。最重要的是,教會之所以接納四福音為正典,就是肯定聖靈的默示在聖經背後的作用。

當代學者嘗試去還原初代教會的歷史背景,有人認為,《馬可福音》最先寫成,並有底本Q(口傳耶穌語錄)。而《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都參考了這兩份資料。這是最有名的是二來源理論。而四來源理論,則又加上了底本M(馬太獨有材料),與底本L(路加獨有材料)(註1)。

早期教父如奥古斯丁,都認為《馬太福音》最先寫成,《馬可福音》是簡化版本,《路加福音》則參考了前兩本福音書(註2)。近代甚至有人提出,《馬可福音》是參考了另兩本福音書的簡化版本(註3)。

這些不同的來源假說,都是研究符類福音(《馬太》、《馬可》、《路加》)之間關係所衍生的(註4)。《約翰福音》是否可以視為對符類福音的補充與詮釋呢?

實際上,雖然該書成書時間最晚,但並不代表使徒約翰對另外3本福音書沒有貢獻。尤其是保羅、約翰與路加之間的互動,彼得、馬可與約翰之間的相互影響,十二使徒與初代教會史的淵源,等等,都讓《約翰福音》在合參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可以說是互補,相輔相成。

講基督生平,也必須交代祂的先存與再來。我個人傾向由《路加福音》開場,以倒敘的手法,交代歷史時空的背景,鋪墊出耶穌降生的舞臺。著名的電影《耶穌傳》,就是以《路加福音》為藍本拍攝的(註5)。

道成肉身的宣講,則置於施洗約翰的傳道與見證中。《約翰福音》的記載,大多是獨立的,只有少數內容可以算是四福音合參。

其實每一本福音書,都有作者獨特的寫作目的。四福音合參,並不是要拼湊出“歷史的耶穌”(註6),而是要讓人認識基督,並且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註7)。

 

品讀,應該是這樣的

最後必須講講品讀的意義——品讀是從基督生平中得到啟發,不是研經或注釋,也不僅僅是直觀式的感受。

品讀比較像綜合閱讀、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是對於一個問題、一個領域、一種想法較為整合性的閱讀。品讀是一種靈修讀經,不始於理性,而始於心靈。靈修讀經不是為得到知識,而是為了得到蘇醒。靈修讀經是讓神的話觸動心靈,使人在神的話語裡得安息。

品讀,應該是這樣的:

分出時間:耶穌常清晨起來禱告,我們也要將最好的時間獻給主。每天至少15分鐘。

態度謙卑: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參《彼前》5:5)。

懇求聖靈:“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16:13)。

真誠交通:靈修是發自內心的尋求神,透過聖經的話語,真誠與神相交。

每日靈修,是讓神藉著聖經對我們的心說話的時間。不要貪多,而要細細品嚐主恩的滋味。具體可以分3部分:

靈訓:讓神藉著聖經對我們的心說話。當然,這會經過“觀察—解釋”的理性過程,但也要有直觀式的感悟。找出核心主題,並關鍵的提問。

默想:藉著對經文的默想,提出勉勵或挑戰。聖靈會使用這些勉勵,使我們的心靈覺醒。不需要長篇大論,也不是講道,而是畫龍點睛式的提醒。

禱告:即使只是一句禱告,都價值連城。最好是獻上自己,規劃一場行動。為主作工不能只是說說而已。靈修生活的感動,也不應該只停留在一時。行動是最好的應用。

 

你怎麼可能沒有看見我?

我年輕的時候,聽見一位弟兄說:“主啊,希望有一天我去見你的時候,不是殉道就是被提!”

那時候我好感動,覺得這樣的靈命境界真是高!現在我年長了,有更深的體會——殉道不需要被斬首,只需要為主而活!這才是“欣然隨耶穌翱翔”的真正意義。

2021年7月底,我差點出車禍——在預備換車道的時候,我看見右邊車道上,有一藍、一白兩輛車子。我放慢速度,讓藍車先走,然後轉入右側車道。忽然聽見喇叭聲,原來有一輛黑色的皮卡(pickup),夾在兩輛車中間,我完全沒有看見!

我趕快右轉進社區,停下來。皮卡也跟了過來。搖下車窗後,我一直向皮卡的司機道歉,他質問我:“你怎麼可能沒有看見我?”我真的沒有看見!連轉頭後的眼角餘光,都沒有察覺那輛皮卡的存在。

主藉此事提醒我,這就是盲點!人生中有許多盲點,需要別人提醒我們!我們閱讀聖經也有很多不能明白之處,需要聖靈來開我們的眼睛,好讓我們更深地認識耶穌基督,跟隨祂的腳蹤行。

在疫情中,我幾乎每天早晨5點起來靈修。我一直記得吳勇長老的名言:“要與太陽賽跑!”(編註)清晨是聽耶穌的靈訓的最好時光,並且要以謙卑的心默想,用心去體會主在我們身上的心意,最後,為能夠勇敢地採取行動而禱告!

聖靈的工作,不僅僅是在理性上啟迪我們,也不僅僅是在情感上感動、激勵我們,更在意志上引導我們順服,以實際行動作出回應。我們要在每時每刻,自問“What would Jesus do?”(耶穌會怎麼做?)以此知道耶穌要我怎麼做!因為祂是那位與我同行的恩主!

 

作者曾留學法國巴黎修習音樂指揮。現在美國休士頓牧會。

 

註:

  1. 史特勞斯Mark L. Strauss,《福音書與耶穌生平》蔡蓓、蔣虹嘉譯,(South Pasadena:美國麥種,2013),58。
  2. 同上,54。
  3. 同上,61。
  4. 有興趣可以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對觀福音。
  5. 史特勞斯,《福音書與耶穌生平》,323-324。
  6. 有興趣可以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對歷史中耶穌的探索。
  7. 《約翰福音》20:31: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編註:參吳勇,唐崇明與沈保羅,《吳勇:第四講——聖靈的雙重工作》,《劇變時代的門徒:1997年研經培靈會彙編》(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1998.9),79。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