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煎何太急?——烏俄戰爭之際,談烏克蘭的基督信仰背景(賀宗寧)2022.03.03

(上方照片為在二次大戰中飽受戰火摧殘的基輔)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2.03.03

賀宗寧

 

【編者按】本文介紹基督教在烏克蘭的歷史背景。讓我們不但認識到,烏克蘭是怎麼從一個蠻荒民族成為一個以基督信仰為主的國家,也幫助我們更具同理心,為那些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烏克蘭的教會、介入戰爭的國家與領袖們禱告,求上帝彰顯公義和憐憫,賜下平安和安慰。

 

當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境內盛行時,位於東北歐洲的東斯拉夫民族還屬於拜多神的蠻荒之地。福音一直到第十世紀,才進入當時的東斯拉夫地區。(東斯拉夫人後逐漸演變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三大民族。編註)

烏克蘭的基督信仰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一、 基輔羅斯國時期;二、蒙古欽察汗國時期;三、沙皇時期;四、蘇聯時期;五、蘇聯解體後。

公元950 年間,奧爾加(Olga of Kiev。於945年丈夫死去後任攝政王,為第一位統治基輔羅斯的女性。編註)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她曾要求德國國王奧圖一世(Otto I),差派宣教士到斯拉夫人中宣教,可惜沒有什麼明顯的成果。 直到她的孫子弗拉德米爾(Vladmir)登基, 統治基輔羅斯國(Kievan Rus)35年之久(980-1015)。

奧爾加(Olga of Kiev)為第一個皈依基督教的基輔羅斯統治者,也是俄羅斯東正教會最早追認的聖人之一(1547年)。被視為烏克蘭成為基督教土地的先驅。

 

弗拉德米爾的父親是儒李克王朝(Rurik Dynasty)的親王,統治今天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歐洲部分俄羅斯地區(雖是統治者,但只用了親王的稱號)。

972年,父親過世,兒子們爭奪王位。嫡長子亞羅波爾克(Yaropolk)殺了弟弟歐雷格(Oleg)。弗拉德米爾當時是分封在西俄羅斯挪夫哥羅德(Novgorod)的親王,在 976 年逃往斯堪迪納維亞半島。

第十世紀的基輔羅斯國

 

一、基輔羅斯國

在瑞典,弗拉德米爾得到挪威國王的幫助,集合了一支維京人組成的軍隊,幫助他奪回挪夫哥羅德。然後,他乘勝追擊,於980年,收復了他父親原統治的基輔國所有的境界,成為基輔羅斯的統治者。

弗拉德米爾出生於 958 年,是他父王與宮廷女總管馬陸莎(Malusha)的庶出兒子。他原來相信異教,即位初期興建了一些異教的寺廟與偶像。相傳他十分狡詐並殘忍。他除了幾個“妻子”以外,據說還有800個“妾”。在沒有打仗時,他的時間都花在打獵與宴樂中。以當時的情形來看,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在烏克蘭傳播基督教的統治者。

可是他看到當時的異教引起民風敗壞,就決心改革斯拉夫的宗教。他宣佈,雷神佩魯恩(Perun)是眾神中的最高者。這個宣告造成許多拜其他神的信徒的不滿,造成暴動,屠殺了許多無辜的人民,包括一些基督徒。

據說,弗拉德米爾為了這事做了深長的思考,他尤其在乎的是國內政治的穩定,希望找到一個能團結人民的宗教。因此,他在988年,差遣了使者去附近各文明國家考察各大宗教,包括伊斯蘭教、猶太教、西方的天主教,以及東歐的東正教(當時東西方教會還沒有正式分裂 )。

按照民間的傳說,弗拉德米爾派去考察伊斯蘭教的使者回報,伊斯蘭的信徒好像沒有喜樂,只有悲傷,身體又有臭味。最糟糕的是,伊斯蘭教在食物上禁止喝酒與吃豬肉。傳聞弗拉德米爾對此的評語是:“飲酒是斯拉夫人的樂趣,我們不可能不喝酒 ”。所以他放棄對伊斯蘭教的進一步瞭解。他也放棄選擇猶太教,認為猶太人失去耶路撒冷,就是上帝棄絕猶太人的一大證據。

他的使者也去了正式分裂前的拉丁儀式天主教與東正教。在德國,他的使者覺得天主教還可以,但他們的教堂不漂亮。

而到東正教去的使者回來後,對東正教在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內華麗的敬拜儀式報告:“我們當時無法分辨是在天上還是地上,但在地上任何地方都沒有如此莊嚴華麗的場合,那種華麗實在令人難忘。”(註1)

建於537年,今日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在主圓頂和垂飾上顯示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種元素。

 

弗拉德米爾明顯地對這個描述印象深刻。他考慮到東正教又是周圍各國中最強盛,最文明的拜占庭帝國的宗教;能有拜占庭做為政治上的同盟國,更使這選擇有百益而無一害。雖然這些傳言未必真實,但弗拉德米爾後來選擇了東正教。

如果說弗拉德米爾被東正教的美麗所吸引,其實,他更被另外一個美麗吸引:那就是拜占庭皇帝貝塞爾二世的妹妹安娜。988 年,他在攻佔克裡米亞的車松內索斯(Chersonesos)之後,向拜占庭皇帝貝塞爾二世提出要求,希望能將皇妹安娜嫁給他。

在此之前,拜占庭的公主從來沒有與蠻族和親的事。所以,要將這位27歲的公主嫁給信異教的蠻族國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若弗拉德米爾願意受洗,貝塞爾答應把妹妹嫁給他。於是,弗拉德米爾在車松內索斯接受基督教的洗禮,而且還取了貝塞爾為聖名,與他未來的大舅子同名。次年,他與安娜成婚。

公元988年,弗拉德米爾受洗(1890年,瓦斯內佐夫 Viktor Vasnetsov繪)

 

接下來,弗拉德米爾下令所有基輔的居民到第涅伯河(Dnieper River)畔集合,全數受洗,若拒絕受洗將被視為國家的敵人。這並不表示這斯拉夫國家一夜之間成為基督徒社會。但在東正教神職人員的輔助下,這個新的宗教一步一步地影響了這個國家。

很奇妙的,雖然弗拉德米爾受洗的出發點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在受洗後,可能受到聖靈的影響,他本人的生活也明顯地有了改變:與安娜結婚後,他與原來所有的妻子都離婚了;他不但建造新的東正教教堂,而且將原先的偶像全數摧毀並建立了學校。

在弗拉德米爾成為基督徒後,他以接濟慈善來履行聖經的教導。他親自分發食物給窮人,也盡力去到百姓中間。他認為如此做是分擔這些人的十字架。同時,他也與鄰國維持和平。在臨終時,他將所有個人財產捐給窮人。

1014 年,他的兒子智者亞羅斯拉夫(Yaroslav the Wise)停止向他進貢。他決定要懲戒這個兒子,於是召集了軍隊去攻打,但行旅途中由於年歲已長,身體衰弱,在基輔附近死亡。

他死了以後,亞羅斯拉夫接位,在位40年中,基輔羅斯國勢強大,保持了一段和平的時期。但待亞羅斯拉夫去世後,分封的兒子們爭權奪利,使得基輔羅斯國力逐漸衰退。

基輔的石穴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Caves)始建於1051年,是東正教兩大敬拜中心(另外一中心是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教堂)。

 

二、蒙古欽察汗國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汗征服了基輔羅斯國,成立欽察汗國(西方稱為金帳汗國)。蒙古人統治了東斯拉夫民族240年。在蒙古人統治期間,東斯拉夫的重心從基輔逐漸移到更北方的莫斯科。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恢復了斯拉夫國家。當時,君士坦丁堡已經被突厥人攻陷。伊凡三世認為莫斯科是第三羅馬,因此稱號為沙皇,其實是羅馬皇帝凱撒的簡稱。

蒙古人因為早先已經有些部族,在東方亞述教會宣教士的帶領下,接受了基督教。所以,他們雖然征服了基輔羅斯國,卻對他們所信仰的基督教相當寬容。

在蒙古人統治時期,發生了幾件重要事件:

  1. 東正教的興旺

蒙古人在征服基輔羅斯時,讓王公貴族受到極大的損傷,失掉原有的政治權勢。而許多民眾則認定蒙古人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所以轉向內心,尋求在信仰上得到慰藉。此時,東正教會又受到蒙古人的寬容,頒與免責狀(iarlyk 發音為 ‘yarlīgh’):特許免於交稅,神父可免於被徵兵或服勞役。

如此,教會不但是人民信仰的依靠,也是斯拉夫民族的表徵。更因為原有地方政治勢力的消失,還取得了政治上的地位。在蒙古人的政策下,東正教不再需要依靠王公貴族的支持。教會甚至可以購置地產。凡是強取教會產業的一律處死。

憑著這些優待,教會四處建立專有的修道院及退修社區(hermitage),東正教的信徒也倍增。

在蒙古人侵佔之前,東正教的教會中心是基輔。蒙古人毀滅基輔後, 1299年,教會主教座區牽至弗拉德米爾; 1322年,又搬到莫斯科。從而增加了莫斯科的重要性。

  1. 斯拉夫重心由基輔北移至莫斯科

莫斯科雖然建立於1147年,但一直是個不重要的城鎮。但是,它位於三條河流的交匯點,在貿易上有其潛力。

當蒙古人摧毀基輔與附近南俄羅斯的城市時,大量的難民來到莫斯科附近。而在與蒙古人的戰爭中,莫斯科附近的貴族幫助了蒙古軍隊,因此,蒙古人給予他們相當的治理權。

莫斯科與特福爾(Tver)經常爭權奪利。1327年,特福爾的民眾反叛蒙古人的統治。莫斯科的伊凡一世引進大量韃靼軍隊,徹底擊敗特福爾的叛亂。蒙古可汗因此頒與伊凡一世免責狀。後來更允准莫斯科可以替蒙古人收稅。有如新約聖經福音書所提到的稅吏,莫斯科因此可以中飽私囊。

教會中心的轉移,蒙古人的信任,加上收取稅金的抽成,終於給了莫斯科更大的權力。

  1. 東斯拉夫民族被分為三大區塊: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

在蒙古征服了基輔羅斯後,俄羅斯與烏克蘭人的歷史走了分叉的路線。俄羅斯成功地聯合了羅斯國北方的人民,成為俄羅斯國(後來又分出白俄羅斯國)。

烏克蘭成為立陶宛大公國的勢力範圍。立陶宛後來與波蘭結為聯邦。但是,那時在第涅伯河下游的遊牧民族科薩克人經常與立陶宛-波蘭聯邦衝突。這使得聯邦國力一直無法強大。

 

三、沙皇時期

1480年,伊凡三世建立俄羅斯沙皇帝國,建都莫斯科。在沙皇的統治下,東正教一直都享有國教的地位。

在伊凡三世之後,莫斯科的俄羅斯正教仍隸屬於君士坦丁堡。一直到16世紀,莫斯科覺得有足夠的權力,宣佈自我獨立,建立了自己的教長。

 

 四、蘇聯時期

1917年,孟什維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俄羅斯臨時政府與烏克蘭中央委員會分別成立,但維持官方的關係,互派代表。1918年,布爾什維克蘇維埃政府在莫斯科成立,烏克蘭宣佈獨立於俄羅斯共和國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22年,烏克蘭與俄羅斯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的兩個創建國。這個聯邦一直到1991年12月簽約解體。

至於教會,1918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後,施行中央集權,正式政教分離,將烏克蘭正教附屬於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正教。1922年,通令關閉所有的神學院。

1925年,莫斯科主教長逝世,蘇聯政府直到1943年因與德國作戰,才允許補選。1936年,憲法規定人民有信仰自由,也有宣傳反對信仰的自由。1943年,恢復神學院,並允許印刷部分與教會/基督教有關的書籍。

在共產黨統治下,俄羅斯教會發現:教會的崇拜儀式(liturgy)是支持信仰的支柱。如此在蘇聯解體前,全國(包括烏克蘭)仍有六千萬信徒。

 

五、蘇聯解體之後

在沙皇與蘇聯時期,烏克蘭正教是屬於俄羅斯正教一個主教區。但是,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正教希望脫離俄羅斯正教的管轄。

2019年,烏克蘭成立新的烏克蘭正教,不久,取得全球東正教屬靈領袖君士坦丁堡教長巴多羅買一世的允准,將烏克蘭正教的管轄權由莫斯科轉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2019年一月五號,君士坦丁堡主教長在伊斯坦布爾的一個公開的儀式上,頒給烏克蘭正教的都會主教長正式的公文,宣告烏克蘭教會脫離莫斯科的管轄。

烏克蘭都會主教長埃皮梵紐斯 (Ukranian Metropolitan Epiphanius)

 

後記

筆者雖沒有親身去到烏克蘭,但曾在俄羅斯參加東正教的彌撒,看到東正教信徒的虔敬。下圖就是一位姐妹在進教堂前,恭敬地向教堂裡聖像行90度鞠躬,當時地上仍有積雪未化。我相信在烏克蘭東正教中,也有許多這麼虔敬的信徒。

虔敬的東正教信徒

註:

  1. A. Kenneth Curtis, In Context: The Stories Behind 70 Memorable Sayings in Church(Christian History Institute, 2012), 46. 有興趣讀者可閱讀:https://christianhistoryinstitute.org/incontext/article/vladimir.

參考資料:

  1. 賀宗寧,《歷史的空白》,(美國:海外校園出版,2021)。
  2. 維基百科。
  3. 美聯社新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