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島
本文原刊於《舉目》24期
那瓶真哪噠香膏啊
因愛
她不願再掂量它價值幾何
她想
把心田裂開處的香脂溪流
都傾抹在基督的身上
祂腳上的塵土發出救贖的芳香。
他的柔髮在陽光下滲出的汗息
曲肱而枕的夜晚
都化作了荊棘上的榮耀
她想
把心田裂開處的香脂溪流
傾灑在祂的腳上
她知道
祂的腳印落在哪兒
那兒就有愛的苗床在生長。
作者現住中國貴州。中國西部知名詩人。
那島
本文原刊於《舉目》24期
那瓶真哪噠香膏啊
因愛
她不願再掂量它價值幾何
她想
把心田裂開處的香脂溪流
都傾抹在基督的身上
祂腳上的塵土發出救贖的芳香。
他的柔髮在陽光下滲出的汗息
曲肱而枕的夜晚
都化作了荊棘上的榮耀
她想
把心田裂開處的香脂溪流
傾灑在祂的腳上
她知道
祂的腳印落在哪兒
那兒就有愛的苗床在生長。
作者現住中國貴州。中國西部知名詩人。
周瑞芳 本文原刊於《舉目》39期 亞伯拉罕的神,在天統治萬民,古今將來萬世之宗,慈愛的神; 偉大唯一真神,上天下地同尊,我敬低頭讚美聖名,永世無盡。 The God of Abraham praise, who reigns enthroned above; Ancient of everlasting days, and God of Love; Jehovah, great I AM﹗ by earth and Heav’n confessed; I bow and bless the […]
文╱丹尼斯‧哈克(Denis Haack) 譯╱清溪 本文原刊於《舉目》24期 有時候,我會被問到,基督徒怎樣才能把福音傳給後現代人?其實,我沒有固定的公式,我也不相信有這樣的公式存在。但是,如果我們想深入到後基督教的文化 (post-Christian culture)中,我認為就必須把基督道成肉身的愛,由話語變成行動,讓人感受到。最簡單的,比如表現真誠和開放的態度,或者,把自己寶貴的時間不吝惜 地給別人。 如此簡單的表達忠誠的方式,是基督徒在這個後現代社會最有可能做到的事,然而在福音派的圈子裡,卻是如此少見,這簡直是對福音 的羞辱。耶穌在世界上生活過,祂讓這個失喪的世界活生生地体驗到了神的道成肉身。正如珀金斯(John Perkins)所說:“耶穌並沒有每天從天上,搭著火戰車而來。” 什麼是傾聽 讓我們說說傾聽吧。你還記得什麼時候有人真正聽過你說話──不是只是安靜坐在那裡,而是真正的傾聽你的心聲──那人關心你的想法和感覺,主動地、專注地傾聽,不僅完全聽懂了你所說的,還主動向你發問。他甚至願意進入你殘破的世界,即使這意味著他也要經歷一些破碎…… 還有比這更好的表達愛的方式嗎? 我們是不是也能這樣去傾聽我們非基督徒朋友或鄰居的心聲呢? 我們常以為,見証就是一種宣告,把福音告訴人,並邀請對方接受基督的宣告。這是對的。然而,宣告是建立在某種關係上的。當我們要向人宣告時,我們總得與聽眾 先有個人的接觸。否則,我們就無法在聽眾們能理解,或能感應的程度上傳福音。這樣的“宣告”,只不過是一個演說員在大眾面前製造噪音而已。 耶穌傳講的是“好消息”。但如果我們看福音書,祂除了說以外,也去傾聽。這是有點稀奇的,因為如果有任何人,不必問問題就能明白他人心中所想,這人一定是耶 穌。祂是有神性的,在人開口之前,就已知道人心中的想法了。然而,他屢次問人問題,在問答之間,順著聽眾所流露的想法、困惑或害怕,才自然導出他的信息。 凱勒(Timothy Keller)說:“我們對人的理解程度,勾畫出我們對福音的宣告。”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去傾聽。 讀一些新書 但是,怎樣學呢? 凱勒建議,我們可以讀一些新的書,和新的人談話。 我認為,讀過去沒有讀過的書,是比較容易的。我們可以刻意選一些有思想性的、非基督徒的著作,它們會為我們提供一扇新的門,觀察那些與我們的信念與價值不同的人的內心與思想。 […]
本文原刊於《舉目》53期 張子翊 用初夜染紅的床單捲成 長長的縋子,我將你縋下去 助你逃命,從窗口 自君別後 繾捲的餘溫仍挂在城牆上 任他曝曬、雨淋、風乾,直到 難違父命,轉嫁帕鐵 以為從此餘生安度 管你幾多新歡幾度沉浮,直到 你登基了,作王了。又何苦 強將我們拆散,僅僅為了 從前你用100非利士人陽皮聘定? 你又立后妃,又生兒女 我鎮日斜倚窗口,看盡耶路撒冷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 從窗戶裏往外觀看,一樣的 街道上眾民的歡樂,婦女們唱歌跳舞的聲音 不一樣的我滄桑了的心情 長夜寂寂 重門須閉 容妝不理 床單不織 後記:敢愛敢恨的掃羅二女兒米甲,一生被擺佈於父權、君權、夫權之間。難堪的是,最初的愛戀化作酸楚,又不得與那真心愛她的帕鐵廝守餘生。(參《撒上》19﹕10-17)﹔(《撒下》3﹕12-16﹔6﹕16-23) 1865年,法國藝術家Gustave Dore( 1832 – 1883)製作版畫:米甲助大衛逃命。 又及:米甲用棉被蓋住神像一幕,情節精彩,如電影情節所見。Slate專欄作家David Plotz因此揶揄:好萊塢電影公司當付給米甲家族後人,這智慧財產權方得採用。 相關文章:中國教會史上不可不知的六位瑪利亞(二之1)(亦文)2020.10.13耶路撒冷被毀與新冠疫情(陳恩加)2020.12.04從教會歷史看禱告與復興(蘇文峰 )2020.07.02如何看待同性戀(陳濟民)2020.10.30加拿大政府機構的“性別中性”語言招致批評(馮偉)2018.04.13教宗方濟各與東方亞述教會大都會主教長會面(漁夫)2018.04.16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