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 – [海外校園機構]30週年紀念專輯2022.05.25
陳慶真
[海外校園機構]滿30週歲了。回顧過去20多年間,我們夫婦兩個笨拙的園丁,竟然也在這塊園地的一個小角落,領受了“筆耕”及“田耕”的恩典和喜樂。
筆耕
在“海外校園”的筆耕,該從波士頓教書那些年開始。無論是教學或研究,我的四周多半是猶太同事。他們的聰明犀利與彼此團結令我佩服,然而對基督教的模糊概念甚至敵意卻令我困惑。因此在我認真地與多位猶太同事深談後,寫了一篇《猶太民族為何不信耶穌?》,投到海外校園的《舉目》雜誌。(後文章被改名為《只因傷在最痛處――猶太民族為何不信耶穌?》原載《舉目》第3期,2001年,https://behold.oc.org/?p=14057)
沒想到啼聲初試,竟然獲得園長蘇文峰牧師的讚許。這下子讓我這個學理工的園丁有了繼續筆耕的勇氣。接著秉持西方16世紀開始的“科學革命”,實際上是建立在基督教信念的基礎上為動機,勇敢地寫了生平第一本非科研的書《世界觀的交鋒》。出版後,幸承幾位園地前輩(包括校園的吳鯤生老師)不吝賜教,並舉例示範下筆該如何從“生硬”走向“柔韌”,且能讓讀者願意讀下去的“句尾”。
接下來的10年,在蘇牧師夫婦、校園同工的鼓勵、呵護之下,先後出版了《走過古老的從前》(聖經考古)及《歡然事奉》。特別是《歡然事奉》,封面竟然是柔和的粉橘色!
田耕
《舉目》雜誌的封底“舉目望天、舉目望田”擲地有聲的啟發,是我們2003年“田耕”開始的催化劑。中國改革開放後,成千上萬的留學生湧向海外。此時不幸碰上2001年美國911的悲慘事件,促使美國各大學嚴格限制外來留學生。我所任教的學校也有兩年限發I-20。時局所致,大批中國留學生遂如潮水般轉向歐洲大學。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我們就在[海外校園機構]這把大傘的保護與支援下,一面在歐洲各地推廣《海外校園》雜誌歐洲版,一面耕耘歐洲中國留學生這塊禾場田地。除了採用海外校園出版的《中國學人培訓材料》為主軸教材外,並與校園的同工們,如龔慕良、申叔為、鄭篤安、李國華等夫婦,以“中宣接力”的方式, 在德國、英國各大學城從事中國學生的福音工作。蘇牧師夫婦也常來打氣,並開課培訓。 多年下來,各地留學生及學者家庭統稱我們為“海外校園老師”。音調中帶有親切與信任。
匆匆20多年過去了。當年閱讀《海外校園》雜誌、曾經青澀的年輕學子都長大了。他們成家立業,在國內外忠心地事奉,其中不乏全職的傳道人。每當收到他們為回饋曾經陪伴他們的海外校園的奉獻時,我們都有熱淚盈眶的感動。教會新近來了一位年輕姊妹,在週報上看到我的名字,興奮地跑過來:“你就是《世界觀的交鋒》的作者嗎!我們夫婦就是看你的書信主的。原來你不是個男生呀!”然後張開要擁抱我的雙肩。
謝謝OCM提供了我們筆耕及田耕的園地。園丁所求的收成,不就是一次次的擁抱嗎?
海外校園, 生日快樂!
編註:本文中所提及作者的三本著作――《世界觀的交鋒》、《走過古老的從前》及《歡然事奉》,歡迎向[海外校園機構]訂購。訂購電話:310-328-8200,電郵:order@oc.or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