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平
本文原刊於《舉目》23期
前言:中國社會目前普遍流行的觀念:金錢高於人情,人情高於公平,公平高於正義,個人高於家庭和全社會。這是史無前例的道德大滑坡。究其原因,正是中國近代百年,尤其是這幾十年來,唯物主義思想於民眾心理深層扎根,以及近20年來西方人本主義輸入的結果。
筆者在2003年初回大陸期間,花了大量時間瀏覽在各書店展售的圖書,並“掃描”了中小學課本,試圖從側面了解,目前這種唯物、唯人、唯科技,把基督信仰等同於迷信的心態,在當代中國是如何培育和鞏固的。
下面的淺顯分析,謹供關心福音事工的同道參考指正。
一、知識爆炸與出版繁榮
當前中國圖書的發行,種類繁多,其速度也前所未見,每周都有不少新書上世。我認識的幾位出版界朋友說,任何一本書,上市一周後若銷量不佳,立刻就會從架上撤下來,讓道給新書。書店的人潮,一點也不遜於百貨商場和飯店。
中小學12個年級的課本(小學有數學、語文、英語、音樂、美術、自然、社會、常識、思想品德;中學有數學、代數、幾何、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 理、歷史、思想政治)疊起來足有半人高。再加上五花八門的考試指南和升學輔導書籍,一個人高中畢業時學過的課本,已高過了頭頂。
僅此管中窺豹,已使我体會到知識迅速膨脹對現代人的壓力。學校的學生,有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與時俱進”;加上家長的期盼和學校的攀比,每個學子都不得不全力 與知識熱浪的巨大渦流搏擊。他們沒有時間讀報、看小說、看影視節目,也少有人如同北美青少年那樣,天天泡在電玩裡。至於宗教信仰,不僅政府明文不許向大中 小學生講論,孩子的父母和孩子自己的時間表,也難允許他們思考。
二、信息的選擇性灌輸
其實,過去百年湧起的信息浪潮,許多科研和考古學成果,可以幫助人們理解聖經中神的話,這是古人不曾有的機會。然而,在政府嚴格控制下,與唯物主義、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相悖的信息,都被隔離在國人的認知範圍之外。
目前發行量最大的圖書,是各類升學輔導和考試指南。其次是科技圖書和各版本的教科書。經濟管理類(特別是股票和房地產類)書籍,也很熱門。
名人傳記和中國文化類圖書,比以往豐富了許多。但這些書的字裡行間,都滲透著唯物、人本和科學至上的思想。中小學課本更是完全以此三個主義為指南。
順便提一下外國譯文書籍,只要和此三個主義不衝突的圖書,引進是很快的。例如,在美國暢銷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和Living History,已被譯成書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親歷歷史──希拉里回憶錄》,熱銷中國。
當然,與文革及其以前相比,憲法中提及的宗教信仰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但是,正如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本中,提到憲法內容和國家宗教政策時所講的,國家一方面表明民眾有信仰的自由,另一方面堅持無神論,強調有理直氣壯地宣傳無神論的自由。
事實上,以政府為後盾的無神論宣傳,可以完全自由地出現於任何圖書與教科書中;而任何宗教活動,都受到政府的限規,如必須在民政部門註冊並批准,不得與國外“非法”聯繫,不得在大中小學學生中傳播等等,只有在這個狹小的籠子裡搧翅膀的自由。
這種極有限的自由,在出版界表現為,經嚴厲審批後,上架圖書中只有不足百分之一是宗教類書籍。出版界的朋友說,“誰願意幹那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具体到中小學教科書裡,這種自由表現為,課本中不涉及任何對靈界現象的描述,不介紹任何古今中外名人的宗教信仰情況(達爾文除外),盡量迴避任何宗教在世界歷史和各國各民族史中的正面作用(作者註:這不是嚴格的統計,是作者粗略估算書店書架得到的印象)。
順便提一下,中國不僅在圖書報刊上,在電影、電視、廣播、戲劇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中,除人人皆知的傳統神話故事經典﹐如《西遊記》、《封神演義》、《聊 齋》……以外,沒有作品涉及鬼怪神靈。遠不似歐美、港台作品中有許多涉及靈界的故事。所以大陸民眾在意識及潛意識裡都缺乏對靈魂的認同。
三、宗教信息的選擇及控制
在占圖書總量不足百分之一的宗教類圖書中,各個宗教的比例明顯不同。在教科書中對不同宗教的用詞,也有區別。
(一)佛、道教圖書,遠多於其它宗教。
其內容有經書、經書註解及研究論著;有涉及歷史和文化的評論,也有日常生活的應用。
讚揚,是對佛道兩教的主要評價,尤其集中於其所謂樸素唯物主義觀,人本和民本觀,鼓勵人心向善的功德觀,處事的智慧哲學和心理安撫作用等。教科書中亦有讚揚中外高僧弘揚中華文明和促進世界文化交流的內容。
(二)關於伊斯蘭教的圖書,比基督教的圖書還少,但比猶太教、印度教及其它宗教要多一些。
雖然在書店裡看不到《可蘭經》及解經書,但有許多和該宗教有關的民族和歷史方面的書籍。基本是讚揚那些信仰該宗教的民族和國家,勇於反抗西方宗教和西方國家的侵略與壓迫。教科書中亦如此。
(三)基督教相關書籍明顯少於佛、道教,又顯然多於伊斯蘭教。聖經不能公開發售。其它有關基督教的書,內容表面中性,實則貶低,並具有幾個特點(見下)。這些具有選擇性信息的特點,使民眾對基督信仰容易產生偏見:
1. 混淆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概念。許多圖書及教科書,常將上述幾種基督教派別以“西方宗教”和“洋教”統稱。對以往進入中國的教徒,統稱“西方傳教士”。而經過幾十年教育,這些稱呼本身已有貶低和歧視排斥的意味。
國人對佛、教兩道常常稱為“大師”、“聖僧”、“菩薩”、“道長”,哪怕提到道士、和尚、尼姑也是中性的。而“教士”一稱,會給人有“非我族類”之含意。
2. 許多作者,被介紹為權威、專家學者,使讀者相信他們的評論是公正不偏的。但事實上,這些作者多是無神論者。他們不認為耶穌是真神、上帝是創造者。這樣的專著加上各類聖經故事,使人們相信宗教是神話,神是人造的,耶穌基督只不過是西方人造的諸神中的一個。
3. 也有一些書,真的向讀者訴說上帝的真實,卻多是譯本。如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第一推動叢書》,收集了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保羅‧戴維斯(Paul Davis)等一批當代科學巨匠的學術論著,而且未刪去這些科學偉人對上帝信仰的自白。
但該套叢書的讀者只是高級知識分子,發行量很有限,影響面自然不大。更何況叢書前言明說介紹這套書的目的,是讓人們知道科技是人類進步的第一推動力。如此,有幾個人能從書中領悟真正的信仰呢?
再比如,2003年華文出版社,推出了奧古斯丁、盧梭、托爾斯泰三人的《懺悔錄》。問題是有多少人對這類書感興趣?在對上帝沒有基本了解的情況下,有幾個人能耐心讀完這些書?在一片提倡個性解放的叢書中,這些懺悔之書又有多大力量?
更普遍的現象是,國人對西方的譯著,在未讀之先就常常已有“洋為中用”和“去蕪存菁”的實用批判心理。所以,任何與其固有理念相左之信息,是難以發揮作用的。
4. 為什麼“西方宗教”、“洋教”、“傳教士”,在國人的心目中是貶義詞呢?因為這些詞彙,和唯物歷史觀相關聯,也和中國近代、現代的屈辱史相關聯。
在教科書和其它圖書中,人類社會是從低級、落後、愚昧的奴隸制、封建制,經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進步的。儘管國人,尤其是青少年,對社會主義的先進性已另有所思,但並不懷疑從奴隸制、封建制到資本主義,是從低向高進步。
在教科書中介紹西方歷史,講到歐洲中世紀對“社會進步”的阻礙時,強調是由於“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政治控制”,教會封建神學對文化的絕對控制。
講到西方列強開闢新航路和進行殖民擴張時,是說:“已經完成中央集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時熱衷於傳播天主教,使其他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這是新航路開闢的動力之一”(註1)。“由於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滲透,殖民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註2)
講到文藝復興,是說:“形成中的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毀教會的神學世界觀。”(註3),“要求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註4);說但丁的《神曲》是:“揭露了教會的貪污腐化和對封建統治的黑暗殘暴”(註5);說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的《君主論》是:“呼籲明智強悍的君主擺脫神學和道德束縛”(註6);布魯諾(Giordano Bruno)捍衛和發展哥白尼的太陽日心說,則是“觸怒了教會,被宗教裁判所火刑處死”(註7)。
講到宗教改革時指出,“中世紀的西歐, 天主教會是最有勢力的封建主集團……宗教改革是16世紀西歐各國反對天主教會的社會運動,也是一場在宗教改革外衣下開展的政治運動……是資產階級反封建鬥 爭的一個特殊階段……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促進了西歐各國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註9)。
講到17世紀西方殖民擴張時,特 別引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一段話,“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 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英國議會曾宣佈,殺戮和剝頭蓋皮是‘上帝和自然賦予它的手段’。”(註9)就此把奴隸販賣的罪惡,歸 到上帝的名下。
講到啟蒙運動時說:啟蒙思想家就是要集中力量,批判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介紹霍布斯(Thomas Hobbs)反對君權神授的觀點,引用了伏爾泰(F. Voltaire)的“雖然仍主張信仰上帝,但說教會是迷信的惡魔”(註10),也介紹孟德斯鳩(Charles Louis Montesquieu)和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反封建的思想。總之,把啟蒙運動落實到“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註10)。
此後的世界歷史 再提及教會和宗教問題時,就與民族問題攪在了一起。如在中國近代、現代史的教科書中,總會提及那些與洋教有關的紛爭。還有各種不平等條約中,要求中國允許 西方教士傳教和設立教堂的條款(註11),以及繼之而來的侵略和更多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對這個常與“封建”、“專制”、“阻礙科學”, “殖民奴役”、“文化侵略”等詞彙相連的西方洋教,充滿了痛恨。
至於對太平天國,評價基本是肯定性的,但對其所信仰的“上帝”則加了引號,是做為一種“革命工具”介紹給青年人的。對義和團也是肯定的,是中國人民為反對“在炮艦保護下的西方傳教士以傳教為名肆意欺壓百姓”的正義鬥爭,是從反洋教開始的愛國反帝鬥爭(註12)。
事實上,教科書中也講到了西方傳教士對中國步入現代化的幫助。但僅有一兩句話,根本無法改變國人對“洋教”的憎惡。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通過書本,其它媒体也一直宣傳,近十幾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在台灣關係、銀河號事件、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体,南斯拉夫解体和中國使館被炸,海南撞機,中國申報奧運會和加入世貿組織受阻等一系列事件,持續“遏制中國”。
這使得大多數國人,特別是青少年,對洋教的負面看法持續加強,以致於有相當一些人,在9‧11時都不同情美國(不是不同情具体受害人),也不認同美國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認為這些都是西方宗教與伊斯蘭宗教之間的矛盾的必然結果。
四、四兩撥千金的無神論教育
在唯物、人本和科學主義至上的持久密集灌輸中,在盡量減少有關宗教問題的討論,和選擇性釋放各宗教信息的基礎上,無神論教育在圖書和教科書中似乎並不多,但足以四兩撥千斤地把國人對信仰的追求扼殺掉。這種手法具体表現在兩方面:
1. 以通俗、直接,似乎不需要任何文化知識就理解的故事講無神論。
例如小學教科書《社會》(註13)中,講了這樣兩個事情:
第一個是講某人有病不求醫生,反去求巫婆趕鬼,結果病愈來愈重。若不是後來以科學方法醫治,幾乎喪命。第二個是某人求籤問卦後去下注賭博,結果慘輸。課文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鬼神”。
2. 利用已培植起來的,在人心中占最重要地位的科學,來証明沒有神。最典型的是廣泛宣傳,進化論否定了神。中學語文課本中有,《物種起源》導言(註14),中 學的歷史本中,也介紹進化論產生的過程和意義(註15)。中學及大學生物學,更是系統地講述進化論的觀點。而且都引用恩格斯和列寧的話,來証明達爾文是如 何偉大地把神趕出了科學殿堂,並以現代生物學証明達爾文理論是多麼地完美。
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就這樣被否定了。
結語
行文至此,我想到《羅馬書》一章裡的話,當人故意不認識神時,就變得虛妄,不但自己如此,還喜歡別人如此。
然而,神是愛,定意要拯救每一個願意悔改的人,並要我們這些已嚐了美好滋味的蒙恩罪人,“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
這就是說,人的得救當然是出於父的恩典,子的贖價,聖靈親自做工,但我們這些信徒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了解未信同胞各方面的情況,就是我們當準備的內容之一,就是所謂的知己、亦要知彼了。
註:
1.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編著,2003年6月一版,第5頁。
2-10. 同上,第8頁,第10頁,第11頁,第11頁,第12頁,第14頁,第15-17頁,第32頁,第34-35頁。
11. 全日制普遍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編著,2003年6月一版,7-9頁。
12. 同上,第65-66頁。
13.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社會》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會室編著,2001年4月二版。
14. 同1,第131頁。
15.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語文》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2000年11月二版,第11-14頁。
作者具中國學士和美國碩士學位,曾致力於精神醫學、心理學、中醫學的臨床與科研,教學廿餘年。來美後信主,現在某生物製藥公司從事科研工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