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中的诙谐与欢快——贝多芬的交响人生系列(二)(黄奕明)2022.07.04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2.07.04

黄奕明

 

【编按】此文为贝多芬的交响人生系列(二)。第一篇可移步:《灵韵随想——贝多芬的交响人生系列 (一)》 (黄奕明)2022.05.02》 https://behold.oc.org/?p=55648

 

贝多芬9首被视为经典之作交响曲,主要分为两组:(1)一、三(英雄)、五(命运)、七、九(合唱)是大型的突破性作品;(2)二、四、六(田园)、八,则是幸福洋溢的篇章。

其实他并未给任何作品加上标题,也只有田园交响曲沾上了一点标题音乐的边,其他的作品都是为“绝对音乐”而创作的!我们可以从他的双数交响曲中看看他的人生,并从中思想生命的意义。

 

诙谐的精灵(第二交响曲第3乐章)

(海外读者可观看↑视频;中国大陆读者可观看↓视频)

贝多芬的第二号交响曲于1803年4月5日在维也纳的维也纳剧院(Theater an der Wien)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

差不多在那个时间,贝多芬才知道自己的耳聋逐渐加重,而且不可逆转。这对他打击很大,他开始担心起自己的社交和职业生涯。稍晚些他写了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书》,甚至企图自杀,但对音乐的追求使他接受了生活。该作品的力量和欢快的气氛,可能是贝多芬在逆境中所寻求的一种慰藉。

当时的评论家站在海顿和莫扎特交响曲的标准上,称该作品“值得注意的一部大作,有着罕见的深度、力度和艺术性”,技巧较高,篇幅长;该作品对乐器的运用确实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尤其是对管乐器的强调。

Scherzo: Allegro
第3乐章:谐谑曲:快板

贝多芬在第3乐章没有使用传统的小步舞曲,而是用节拍相同、风格却大相径庭的谐谑曲。这一历史性的举动后来成为了惯例。主题快而有力,但并不粗鲁,被白辽士称赞为“永恒的光荣、爱与热情”,并比喻为仙王奥白朗手下的精灵。

该乐章调性和配器都多有变化。包括一段专为双簧管和巴松管的四重奏而作的曲调,还加上了典型而有趣的奥地利舞曲。第5乐章里的5个音组成的节奏也在一个插段重现。结尾直截了当地进入第4乐章。

为什么我用“诙谐的精灵”来形容这个时期的贝多芬呢?

因为此作品创作于贝多芬非常不顺利的时刻,但还有着抚慰般的优美和喜剧般的幽默。这首交响曲是我在大学时期私下学习指挥的第一部作品,极简的动作与对不同乐器声部的提示,对初学者也是个挑战。

很难想像他在逆境中所寻求的一种慰藉,会在音乐曲风上如此表现。我想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先知,对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应该有相当的自觉。他正是仙王奥白朗手下的那位诙谐的精灵!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的演出是绝配,他是指挥界的老顽童,对节奏与风格的掌握最精准。

 

温柔的少女(第四交响曲第2乐章)

(海外读者可观看↑视频;中国大陆读者可观看↓视频)

罗伯特•舒曼评价它:“两座北欧大神之间的温柔希腊少女”,以和前后的《英雄》和《命运》作对比。

贝多芬的第四号交响曲首演于1807年3月,在弗朗茨•约瑟夫•洛科维茨亲王家举办的一场私人音乐会上。同时也首演了贝多芬的《寇里奥兰》序曲和第4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场公众首演则于1808年4月13日在维也纳举行,由贝多芬亲自指挥。

在1806年的5月,贝多芬和特雷莎公主订婚,其安宁和愉快的心境在第四号交响曲中留下了踪影。可惜的是,到了1810年5月,贝多芬放弃了与特雷莎结合的一切希望。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称此作品“保存了他人生中最明朗日子之芬芳”。这种评价有其中肯之处,因为该作品相对而言较为柔美、清新,没有悲伤的动机和宏大的建构。

但实际上,该作品乐章的主题大多都音量大、情绪激烈,有着“雄性”的感觉。即使是慢乐章中,也有贝多芬式的强有力特强乐段。因此,第4号交响曲综合了如歌的、优美的与狂欢的、冲动的两种元素]

Adagio

第2乐章:柔板
该乐章主要由小提琴奏出平静、如歌的第1主题,伴奏则有着放松但持续的律动感。第2个主题是单簧管独奏,有些忧郁的情调;在整个乐队重申此主题时,情感愈发强烈。法国作曲家埃克托•白辽士亦形容此乐章是“纯洁如天使般,难以抗拒的柔情蜜意,然而奇妙的艺术在加工期间完全消失”。

“温柔的少女”描写的不仅是特雷莎公主,也可能是贝多芬心中那位“永恒的爱人”。更深刻地说,是对爱情与幸福的憧憬,贝多芬似乎也预见了自己的悲剧?

我是在巴黎音乐院研习指挥时,演出过这个慢板乐章,那也是我人生中否极泰来的一段时期:从初恋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遇见我的妻子并开始约会。我当时仍然对于爱情与幸福懵懵懂懂,更多是对命运交响曲的强烈体会。

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青春的可贵!小克莱巴与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的演出是经典诠释,我们所有学指挥的人,都要看这个录影朝圣一番:他的指挥有如庖丁解牛,恰到好处。除了对音乐的深入了解,个人的高贵气质也成就了乐团的温暖音色。

 

田园的风光(第六交响曲第2乐章)

(海外读者可观看↑视频;中国大陆读者可观看↓视频)

第六号交响曲,是贝多芬在1808年创作的5乐章交响曲,于12月22日的音乐会上首演。这部作品的特征,在于模仿了自然。各乐章都有小标题,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的声响效果,对于交响乐形式和结构的开创性变革,都大大提升了标题音乐的地位。

他在1808年夏天的书信中说:“我在灌木、大树、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因为树丛、花草和岩石,都能给人以共鸣。”人们在他1803年的笔记本中找到了这样的话:“河愈大,调愈沉”,说明他通过观察自然汲取灵感。

Szene am Bach. Andante molto mosso
第2乐章:小河旁边之情景。甚慢的行板

开头弦乐器演奏出一个模拟流水的动机;大提琴部分有所分工,只有两位乐手演奏流水动机,其余的与低音提琴一同作拨弦的伴奏。该乐章缓和、宁静,描绘了作者陶醉于小溪边美丽景致时的感受。

尾声从第124小节开始。乐章结尾处(第130小节)有一个由3种木管乐器演奏的华彩段,模拟了3种不同的鸟叫声。贝多芬在乐谱上作出了标示:夜莺(长笛)、鹌鹑(双簧管)、布谷鸟(单簧管)。

我在大学时就多次演出此曲,自巴黎返国后,任教于台北教育大学音乐系,也曾指挥管弦乐团在国家音乐厅演出。一般大众因为迪士尼卡通“幻想曲”中的动画而熟悉此曲,潺潺流水的模拟,的确开了标题音乐的先河。

但是没有几位指挥家能做到一气呵成。慕辛格与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录音,是唯一让我惊艳的:乐句之间的衔接无有断续处,速度如行云流水。当我自己造访维也纳,在森林里散步时,才知道这些德奥作曲家没有其他娱乐,而是在散步时沉思,其天籁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花香鸟语都是上帝的创造,贝多芬也只是把它记录下来罢了!

 

音乐的玩笑(第八交响曲第2乐章)

(海外读者可观看↑视频;中国大陆读者可观看↓视频)

第八号交响曲是贝多芬于1813年创作的4乐章交响曲。

此作品中的许多乐段被认为是音乐玩笑。霍普金斯举了一些例子:例如首乐章36小节巴松管对主题动机的模仿,第2乐章的“节拍器出故障”,第3乐章小步舞曲突然变成二拍子,以及末乐章呈示部结尾处仿佛在犹豫是否应当反复。

贝多芬当时听力每况愈下,但依然坚持指挥首演。在首演上他十分投入,在强处几乎跳到空中,弱处又夸张地蜷起身子。不过据说乐队并未遵照他的指示,而是基本跟从首席小提琴。首演后,听众与评论家的评价都良好,但却不如第7号交响曲热烈。

Allegretto scherzando
第2乐章:谐谑的小快板

虽然速度较快,却担当该交响曲中“慢乐章”的角色,尽管并非传统的那样抒情而富有歌唱性。该乐章情绪轻松幽默,速度相对一般慢乐章而言也较快。与第7号交响曲第2乐章一样,此乐章以一个6-4和絃开头,但更多的是起到玩笑一样的效果。

木管乐器不停地断奏连续的16音符节奏型,并一直固定地进行,贯穿整个乐章。普遍认为,此固定节奏是对节拍器的戏仿。第2主题有一极为迅速的64音符动机,也许与一个有些故障的节拍器发出的声音相仿。该动机在尾声末部再次由乐队齐奏。

我虽然研习过这首交响曲,却从来没有演奏过,这首作品被夹在第7与第9交响曲中间,却像个珠玉小品,可以感觉到他的童心未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曾多次灌录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是经典中的经典!

 

结尾

综观贝多芬短暂的一生,他只活了56岁,其中所经历的,也不过是劳苦愁烦!即使是短暂的幸福,也只是过眼云烟,仿佛生命只是一场玩笑,必须用谐谑的态度去看待?恐怕要等到第9交响曲的欢乐颂响起。他才终于找到了救赎!

 

作者曾留学法国巴黎,现在休士顿牧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