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士大池 ──寫在“妙手不回春”之後(劉志遠)

劉志遠

本文原刊於《舉目》22期

前言

      4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妙手不回春》(編按:《舉目》2002年3月號,第五期),裡面提到畢士大池。從弟兄姊妹給我的回應來看,我發覺我們對畢士大池實在很陌生。再加上經文批判學把《約翰福音》第五章第三節的末了和第四節刪去,于是我們對畢士大池的認識就更顯糊塗。以致有人認為,畢士大池的醫治美譽, “這個說法是耶穌時代所沒有的”,這是非常可惜的。

        其實這個現象不是華人教會獨有,早年有名的聖經考古學家Joachim Jeremias,對聖經學術圈子亦發出此類的感嘆。在他著的一本小冊子《畢士大池的重新發現》中,這樣寫道:“時移日遷,神學界中人,仍然沒有全面認識這個發現的含義,我每被這種事震驚。”(註1)

        雖然我不是 Joachim Jeremias,但我也很想秉承他的精神,把這項發現的意義,簡略介紹給華人基督徒。

畢士大池的名字

        畢士大池流傳下來的名字有好幾個,有Bethesda,Bethsaida,Bethzatha,Belzetha和Bethhesda,由此可見畢士大池 來歷的混淆。Jeremias認為其實祇有兩個,就是Bethesda(畢士大)和Bethsaida(伯賽大),其餘的名字均由Bethesda演繹而 成的。現在的聖經學者均認為原名應為畢士大池(Bethesda Pool)。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畢士大池的重新出土證實了這個名字。因為畢士大池出土的地點是聖殿北部的Bezetha,Bezetha乃是Bethesda的亞蘭文名字(註2)。第二個強而有力的證據,則在死海書卷 中的銅卷(Copper scroll),該卷特別提到畢士大池的名字是雙數的Betheshdathayin(註3)。這與後來的發掘吻合,因為畢士大池原來是兩個池,中間有一 個廊子連在一起(見圖)。更有意義的是,銅卷的寫著日期被測定為A.D. 35-65之間,Jeremias認為那正是在主耶穌傳道和約翰寫福音書之前的時期(註4)。

        而伯賽大則是加利利海旁一村子的名字,主耶 穌在福音書裡提到過這村子(《太》11:21;《可》6:45,8:22;《路》9:10;10:13;《約》1:44;12:21)。我們最古的兩份手 抄本中,《約翰福音》第五章中的“畢士大池”都用“伯賽大池”這個名字。但考古學的發現,證實這不是原來的名字。可見經文批判學中“以最古為準”的原則, 並非絕對。使用經文批判學的學者們實宜謹慎。

畢士大池的歷史

        畢士大池有相當的歷 史,據Jeremias的推論,該池在主前200年已經建造,極可能是為到訪聖殿的朝聖者而建造,是供朝聖者洗浴、行潔淨禮用的,所以是兩個池子,可供男 女分別使用。到大希律重建聖殿時期(20/19 B.C.),畢士大池亦得裝修重建,且加蓋了五個廊子。這五個廊子的構造非常宏偉,高八點五米,再加上畢士大池本身面積非常大(兩池約佔五萬平方呎),可 以想像這真是一非常宏偉的建築物。

        畢士大池引起大希律王青睞而出資重建的原因,Jeremias認為是當時傳聞中的美譽:“畢士大池具神 奇醫治能力,所有疾病都可以在這池中得醫治(註5)。”David J. Wieand亦同意此說:“大希律王裝修重建此池是因這池水的醫治之能,而‘畢士大’則說明神的慈愛彰顯在醫治中──便成為這池的名字(註6)。”畢士大 的意思就是“神慈愛的殿”(House of Divine Mercy)。

        而畢士大池神奇醫治的美譽,就從主前二百年,經大希律、主耶 穌的時代,一直流傳到公元後第六世紀。這長長的幾百年歷史中,有不少文獻記載、流傳這個美譽。根據Joachim Jeremias的記載,記錄有關畢士大池美譽的,有Eusebus、Bordeaux的朝聖者、Cyril(耶路撒冷教會的監督)等等(註7)。所以, 熟悉畢士大池來歷的聖經學者,都已承認畢士大池的美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統”。Dr. Beasley-Murray在他最新的約翰釋經著作中,便指明這是一個古老傳統(Old Tradition)(註8),這美譽在主耶穌的年代已經普遍流傳著。

        現代的經文批判學者,雖然判定第三節的末了和第四節不在原文之內, 是後來加上的,卻沒有否定其內容來源的歷史性。Bruce Metzger在他的著作《A Textual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中,也認為第三節的末了,是後人為了解釋《約翰福音》第五章第七節“當水動的時候”而加上的(註9)。當我們細讀第五章第七節,就不 難發現這些解釋,實在有其必要。

        由是觀之,《約翰福音》第五章第三節的末了和第四節,雖非神聖默示的經文,卻是有歷史根據的記載,是對第七節的註腳。這傳統的歷史性已為考古學所證明。

       畢士大池的風光,在主後第六世紀之後便逐漸被數度的戰爭所淹沒,如614年的波斯戰爭、1099年的十字軍東征等等。畢士大池曾經兩次被考古學家發掘過,第 一次在1856-1888年,第二次在1914年(10)。經過這兩次的發掘,畢士大池的真相才開始大白,聖經學者更能確信福音的歷史性。尤其是第四福音 書所寫的一些地理小節,竟然是如此地真實動人。

結語
這個畢士大池,所謂“神慈愛的殿”(House of Divine Mercy),醫治的名譽雖美,湧進的病人雖眾,卻非我們主耶穌醫治能力之源,其歷史命運與耶路撒冷聖殿相同。在今天效顰超大型教會之風盛行之時,我們能不進行更深入的反思麼?

註:
1. Joachim Jeremias, The Rediscovery of Bethesda, New Testament Archaelogy Monograph, No.1, Ed. Jerry Vardaman, Southern Baptist Theo. Sem. 1966, p. 7.
2. Ibid. p. 13.
3. Ibid, p. 12.
4. Ibid, p. 36.
5. Ibid, p. 33.
6. David J. Wieand, “John v. 2 and the Pool of Bethada,” New Testament Study, 12, p. 399.
7. Jeremias, pp. 16-17.
8. George Beasley-Murray, John, 2nd ed.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1999, p. 70, note h.
9. Bruce Metzger, A Textual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2nd ed.,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94, p. 179.
10. Jeremias, pp. 28-32.

作者來自香港,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現居美國聖地牙哥,在神學院教書並牧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