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3.01.24
許萬常
也許,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不是什麼,才能知道自己是什麼。認識自己要從負面的角度來看,這是人的後視鏡——負面一直都是我們的盲點。
血氣方剛的摩西看不到自己生命的真相,因為他一直都覺得“我是”。等到他生命的棱角被苦難磨平,就在這時刻,他才真正地看到了自己,仰天長嘆:哦,我原來什麼都不是,我一生都在拍著自己的胸膛,挺胸地往前。
“我是”,是人的自我神化,“是”為永恆的現在式,不受時間潮流的衝擊;“是”也是能,“我是”就是我能,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是”亦是知,是個絕對的肯定,現實一看就一目了然,毫無疑問的塵埃沾染。
這是上帝古典的定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
摩西問道:“他叫什麼名字?” “我是自有永有的”(參《出》3:13-14),這原本的意思是:我是,我就是。
這是對上帝部分的解讀:祂是焚而不毀燃燒的荊棘;祂是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祂是在十字架上為人代禱的主耶穌;祂在伯利恆也在各各他,在地也在天。
遇見了主,摩西終於遇見了自己,終於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是。
人認識主之後才知道自己是塵土,再也沒有什麼誇口或邀功的可能性,才突然明白一個事實:只有起風了,塵土才會找著自己的聲音,才會風姿翩翩地起舞。這一切,都是藉著起初的那一口氣,這一切,都是祂在我心靈深處呼吸。
這是摩西的一生,從皇宮到曠野,從王子到牧人,從上到下從下到上,這是一個從“我是”到“我不是”的經歷,最後再從我不是當中找著些微的我是。哦,我終於與自己相遇,原來這才是我自己。
是這樣子的:從我是到我不是的認知,然後再從我不是到我是的體驗,這是我們的生命之旅。一個死而復生的經歷,是福音詩歌中的一句: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這也是保羅所寫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
“天天寫,我恐怕會把自己給寫完了”,我曾對人説。人的是與不是的自我認知,會造成人生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一個是“完了”,一個是“成了”。
現在終於不怕了。有什麼好怕的呢?因為在十字架上,完了就是成了;人生並非完而不成,而是又完又成,這就叫做完成。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