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中的“都挺好”?(主鑒)2023.08.25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04.16

主鑒

經文:“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摩西為妻。”(《出》2:21)

《出埃及記》第2章告訴我們,摩西的生命至少經歷了兩個曠野。

第一個曠野是米甸的曠野。

40歲的摩西學了埃及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有大能。更難能可貴的是,摩西還有心。《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參《來》11:24-25)

有恩賜、又有熱心的摩西,想以自己的方法,出手拯救自己的兄弟以色列人。奈何以色列人不領情。他們不僅拒絕了摩西,而且出賣了摩西——正是由於他們散播消息,摩西打死埃及人的事情才敗露,招致了法老的殺心。

摩西,就像許多受傷的教會同工一樣,熱心過,但受傷了,他沒想到原來“以色列人”這麼醜陋,“拯救以色列人”的事工這麼兇險。於是,摩西逃跑了,流亡到米甸的曠野。

流亡米甸之後的摩西,開始經歷到第二個曠野——屬靈的曠野。

摩西在米甸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歡迎。與他在埃及相比,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似乎有點諷刺。在埃及,他幫助的是自己的同族人,在米甸,幫助的是外族的女孩子;在埃及,摩西期待以色列認識到他是拯救者,但收獲的卻是拒絕、奚落、甚至出賣:“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一樣嗎?”但在米甸,摩西還沒怎麼動手,不過是趕跑了幾個壞牧羊人,他的舉手之勞卻被拔高到拯救的高度,女孩子告訴父親,“有一個埃及人,救我們脫離牧羊人的手”。

西坡拉和家人們感激摩西,盛情挽留。在米甸,摩西繼而收獲了愛情、家庭和事業。他成了職業牧羊人。他有了孩子。摩西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叫革舜,意思是“我在外地做過寄居的”。藉著這個名字,摩西很可能是想表達,我曾經做過寄居的,但是這個兒子一出生,我感覺真的回家了,不再流浪了。

這是怎樣的一個摩西?這是沉迷於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摩西,這是安於“歲月靜好”的摩西,但這也是陷在屬靈曠野中的摩西。

你如果問摩西,你最近怎麼樣?摩西可能會說,都挺好,我挺安心的。你如果接著問,摩西,你最近和上帝的關係怎麼樣,你拯救以色列人的事工還要繼續麼?摩西可能撓撓頭說,和上帝的關係還好吧,偶爾也獻祭。至於拯救以色列人……那個再說吧!

身在曠野,心也在屬靈曠野的摩西,是真心不想再回到以色列人當中了。他甚至不想再提以色列人。何以見得?我們後面讀到,當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摩西是很抗拒的。他找了很多個理由,最後乾脆說,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去,就打發誰去吧。摩西也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做以色列人。我們從《出》4:24-26看到,摩西一直沒有給自己的孩子行割禮。

因此,這是米甸的曠野,也是屬靈的曠野;或者,曾經受的傷害加上現在的“歲月靜好”,兩者一起使摩西陷在了曠野之中。若不是上帝的恩典,誰能帶領他穿越這大而可畏的曠野,承接他人生的使命和呼召呢?

在人生的前半段,摩西熱心過,但他受傷了,逃跑了;在人生的中半段,摩西收獲了鮮花掌聲、愛情、“都挺好”,但卻心陷屬靈的曠野。

曠野的人生不一定是被拒絕、孤獨、全然負面的;曠野的人生,也可以是一種歲月靜好,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生;但曠野的人生一定是一種沒有使命感、沒有異象、在屬靈上並不富足的人生;曠野可以是在中國,也可以在美國;曠野可以很遠,也可以很近;曠野可以在教會外面,也可以在教會裡面。

問題是,今天如果你也在曠野之中,你願意再一次回轉到上帝的面前嗎?

禱告:上帝啊,你曾在荊棘的火焰中呼召那陷在曠野中的摩西說,“摩西,摩西”。願主你今天再一次得著每一個陷在屬靈曠野中的兒女們;願你按著我們的名字來呼喚我們。主啊,賜給我們以順服的心回應你:“我在這裡”。主啊,我們渴望走出曠野,經歷你所祝福的生命豐盛。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