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是一生的旅程 ——讀盧雲著《心靈愛語》(范學德)

范學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17期

        早就想寫點關于盧雲的東西了。這些年來,他一直深刻地影響著我的生命,他是我敬仰的靈性導師。但說起來也好笑,多年前,當我在一本書目錄上看過盧雲這個名字後,竟然一眼帶過。因為 在我的印象中,還沒有聽說過有一個著名的華人基督教作家名字叫盧雲。我們華人的翻譯就是厲害,不但把你的書譯成中文,連你的姓也得改,歸順到我們的百家姓中。

盧雲是老外,名叫Henri J. Nouwen,1932年出生于荷蘭,是著名的作家和神學家,心理輔導和靈修學的大師。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以及加拿大安省神學院。自1986年起,加入加拿大多倫多“黎明之家”,服事那裡的弱智人士,直到離世。

六、 七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的盧雲的書,大概是那本《親愛的主,牽我手》。讀完後很興奮,這就是我一直尋找的用心靈寫就的書。從那以後,凡是翻譯成中文的盧雲 著作,我見一本,買一本。買重了,送人。有時候,看薄薄的一本書居然七八美金,我會猶豫一兩下,但咬咬牙,還是買,就當我少吃兩個漢堡包算了,反正我也不 吃漢堡。何況買了後一讀再讀,沒有一本令我後悔。就這樣,到現在為止,我的書架上已經有二十四五本盧雲的大作了。

       讀盧雲的書,真有相識恨晚的感覺。要是早信主幾年,我一定會飛到多倫多去見他,哪怕見他一面,談一次話,心願已足。但晚了。他已經于1996年離開了我們。但主啊,我們又知道什麼呢?你的計劃和安排,是我們無法測度的。

        在盧雲眾多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著作之一是《心靈愛語》,它由溫偉耀增訂,馬榮德翻譯,卓越書樓1997年出版。初版不到四個月,五千本就銷售一空。溫偉耀 曾經說,“《心靈愛語》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放置一本在家中的‘屬靈藥箱’”。我同意他的評論。因為我經常使用這個“屬靈藥箱”。

         很難想像,《心靈愛語》的中文副標題竟然會是:“當我陷入靈命低潮的時候”。

         但最珍貴的,恰恰是這一個“我”字。因為陷入靈命低潮,且有半年之久的,正是盧雲。而他,大名鼎鼎,是靈修學大師。正是在這裡,我看到了盧雲最可愛的地方: 真誠。他不是板著面孔教訓人,而是把自己的傷口坦露在世人的面前,用他自己的軟弱帶領我們進入各自的軟弱之中,讓我們一同接受上帝的醫治。

        這樣,《心靈愛語》就既是獨白,也是對話,是盧雲與上帝的對話,也是盧雲與我們的對話,讓我們一起向主耶穌基督敞開我們的心。

       在靈命陷入低潮時,我們感受最痛苦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我如此軟弱,罪孽深重,會是神的兒女嗎?我是神的兒女,為什麼這麼多的災難和不幸都降到我頭 上?我曾經問過自己,盧雲也問過。但他最後固守住了一點:接納自己的真正身份:“你真正的身分就是神的兒女,這是你必須接納的身分。當你對此有所肯定,並在其中安妥下來的時候,便能在既使你得著歡愉又令你痛苦的世界裡生活。你能夠接受臨到你身上的稱頌和斥責,視之為強化你基本身分的機會,因為那使你自由的 身分,是超越人間一切稱頌和斥責的。你屬于神,並且以神兒女的身分被差派到世界當中。”(第116頁)

        我是神的兒女,天父對我的愛永不改變,這就是基督徒的立足之地。

       靈命陷入低潮有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我們陷入痛苦中而無力自拔,不論這痛苦是什麼,或來自何方,但那個痛苦的感受是相同的:“那就是當你無法得到最需要的一切時所經驗的。那是個空虛的地方,使你強烈地感覺到所思慕的愛並不存在。” 如何面對這痛苦?盧雲的建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說:“你必須進入你感到痛苦的地方,不過,首先要找到新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就是,“你必須開始相信你 空虛的体會並不是最終的經歷,在它以外還有一處地方是你可以得著愛的環抱。”這一處新天地就是上帝的愛。“你越是往這個新天地扎下根基,就越有能力哀悼舊 天地裡的損失,並且容讓那裡的痛苦消逝。”(第59頁)

        但是,即使在低潮之中,我們也難以放棄我們的驕傲,我們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戰勝自己。我們常常拒絕承認,在我裡面有些地方是自己無能為力的。雖然我們希望醫治自己,戰勝誘惑,保持自制,但是總無法獨立做得到。而每一次越是試圖這樣做,就越是失望。

        如何擺脫困境呢?盧雲的建議是:第一步要“直截了當地從容許自己無法自我醫治開始吧!為了讓上帝醫治你,你必須完全地承認自己無能為力……願意讓控制自己生 命的意欲消弭,正顯示你在一定程度上的信靠。你越能放棄抓緊權力的堅執,就越能夠與那位有力量醫治和帶領你的神接觸。你與這神聖力量的接觸越多,就越容易 向自己及其他人承認自我的無能。”(第63頁)

        進一步的步驟是:你千萬不要不斷地注視自己,“種子只能夠停留在所撇下的土地才有機會成長 起來。假如你不斷將種子掘出來,查看它有否生長,那麼,它便沒可能生出果實來。想像你自己猶如一顆撒在肥沃泥土中的小種子,你所要做的只是停留在那裡,並 且相信泥土會供給你一切成長所需。甚至在你不曾察覺的情況下逐漸成長。”(第63頁)

         忍耐地在“未濟”中生活。

        正如盧雲一樣,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某個部分或者幾個部分是自己不能完全接納的,所以在很早的日子,它就已經被撇棄了。在它裡面滿是畏懼。但是,為了成長,“你必須 將那個被撇棄的部分帶回家。這並非輕而易舉的事,因為你己經是一個頗令人懼怕的人,而那個滿是畏懼的部分不知道能否安全地與你共存。你成長了的自我,需要 學像孩子般–殷慰、溫柔、關懷–故此你焦慮的自我能夠歸回,並感到安全。”只要你變得像個小孩子,它便不會再感到需要在其他地方寄居,並開始視你為它 的家。“哪裡你最是人性、最是真我、最是軟弱,哪裡就是耶穌的居所。引領你滿有畏懼的自我回家,便是邀請耶穌回家。”(第87頁)

        基督徒一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不斷地邀請耶穌回家。

        人際關係的狀況,直接影響到基督徒的靈性生命。越是走進城市化生活,人與人之間越是疏遠,于是,寂寞就成為現代人無法逃脫的宿命。通常,人們總是傾向逃避寂 寞或沉溺于寂寞之中。但盧雲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說,“你逃避的時候,你的寂寞並非真的消除了,你只不過暫時將它從你的意識趕走而已。倘若你停留在寂寞之 中,你的感受只會更趨強,最終墮進沮喪裡。”

        怎麼辦?盧雲認為,這裡要作的屬靈功夫“並非逃避你的寂寞,亦非任由你自己在其中消沉,而是要尋找它的根源……但當你可以設法確定這些感受是從哪裡來,它們將會失去部分控制你的力量。”

       這樣的探索,“能夠引導你發掘自己的美善。你寂寞的痛苦可能源于你最深底的召命。你將會發現你的寂寞是與你要完全為神而活的呼召連繫在一起的。故此,你的孤 寂可能是向你揭示你獨特恩賜的另一面。只要當你在自己心靈最深處,体會其真實,會發現自己的寂寞不單是可以忍受的,而且更是豐饒的。當初好像只有痛苦的一 切,將會變成一種感覺。雖然痛苦依然,但卻為你開拓了一條對神的愛有更深体味的道路。”(第70頁)

        內心的寂寞驅使我們尋找愛。一方面,自己渴求無限的愛、無盡的關懷、無限的施與;另一方面,當你為了得到愛而幫忙任何向你求助的人。他們要求越多,你便付出越多,直至你發覺自己已經耗盡,被利用,被操縱。

        但是,我們必須學習為自己的愛設下界線。你“必須向你自己宣告,你就是你,因此你能夠在自己的界線之內滿足自己的需要,並且在你愛的人面前把它們保留住。真正成熟的愛是需要人先擁有自己,並且在持守自我的情況下彼此施與。”(第36頁)

        心靈經常呼叫,為什麼我付出了愛卻沒有得到回報?盧雲也這麼痛苦過。但後來他發現,“每一次你發覺自己希望從所付出的得著回饋,或者因為沒有得到什麼而感到 失望時,那麼你應該知道自己還沒有完全被接納。只有當你明白自己正無條件地被神愛著—-亦即是完全被接納,你才可能無私地施于。不求回報的付出,正是 信任無條件地愛你的那一位,會供給你一切的需要。這也是相信,你不用保護自己的安全,卻可以完全將自己豁出去服事其他人。

        信心就是相信你 無條件地付出,也無條件地接受;不過,你所接受的無須是從你向其付出的人那裡得來。由你傾注自己的人身上獲得完全的接納,這個期望是危險的。你會很快就感 到自己有某些部分給其他人帶走了。如果你無法擁有自己,是沒可能對其他人付出自己:而倘若你真的要擁有自己,就惟有當你在無條件的愛之中,已經完全被接納才有可能。”(第110頁)

        盧雲發現,自己是那麼渴求友誼,以致時常在尋覓真正朋友的過程中迷失了。有多少次當他所渴慕的友誼無法實現, 或無法延續下去,他就變得沮喪非常。盧雲這樣對自己說:“你建立了不少的友誼,是出于渴望得到情愛、肯定,以及情緒上的支持。不過,現在你必須尋找那些能 夠在你最核心處(也就是你知道自己深深被愛的地方)與你建立關係的朋友。當你接納自己被愛的事實,友誼將會逐漸變得有可能。然後你可以與其他人在一起,而 無須佔有對方。真正的朋友們,彼此之間能夠体會雙方內在的感應,知道神的愛就在那裡。在那裡,靈對靈、心對心說話。”關鍵就在于:這友誼要從神而來,是神 的恩賜:“沒有一份從神而來的恩賜是暫時或偶然的。從神而來的一切都有份于祂永恒的生命。”(第130頁)

        盧雲承認,不受歡迎是他最大的恐懼。在此,人正面對著靈性爭戰的核心:究竟你準備向那些告訴你,今生你並不受歡迎的黑暗勢力屈服投降,還是相信那降臨到來,不是為要斥責你,而是要使你從恐懼中得到釋放的那一位?

        結論很簡單:每一刻你都要決定相信那宣告:“我愛你!在你母腹中,我與你聯結。”(《詩》139:13)“耶穌對你所說的一切話可以歸納成這樣的一句:“要 知道你是受歡迎的”。耶穌賜給你祂與父神最親密的生命。祂希望你知道祂所知道的一切,作祂所作的一切。祂希望自己的家也是你的家。”

        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你覺得自己不受歡迎的感受並不是從神而來的,也不能告訴你真相如何。黑暗之子希望你相信,你的生命是一個錯誤,並且沒有一處是你的家。因此你必須不斷揭穿謊言的面具,並且根據以下的真相,思想、說話和行動:你非常非常受歡迎。(第163頁)

       “神愛我嗎?”基督徒在生命的過程中,時常出現這樣的疑問,盧雲也是如此。盧雲告誡自己、也告誡朋友,在這樣的時候,“你必須相信所得的回覆必然是肯定的。就 算你經驗不到,你也一定要選擇那肯定的答案。”“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選擇這個堅穩之處,並且在每次失敗之後,都要回到它那裡去。”(第134頁) 這個堅固之處所,就是生命的磐石。

        這個不斷地返回,就是持續地堅持與神同在,神,就是人的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