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上“王的酒、王的膳”——從但以理吃素談起(珩馨)2023.12.09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3.12.09

珩馨

 

但以理於少年時,就被擄至巴比倫。然而,他不畏強權,始終對上帝忠心。他給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伯沙撒、及波斯王古列為臣,共70年之久,展現出了過人的智慧、能力。

但以理一路通過屬上帝的智慧,藉著禱告、解夢、神蹟奇事與預言,從一個被擄之人,成為異邦政治核心中的政治家。本文意從少年但以理初入皇宮時“吃素”談起,探討其屬靈意涵,及今日基督徒於職場上,面對“王的酒、王的膳”時,應該如何處理。

 

經文透露的訊息

《但以理書》第一章開場,記錄了猶大王約雅敬第3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打敗了猶大,並將一群優秀的猶大青年擄到巴比倫,但以理也在其中。這些人在巴比倫王宮中受訓、供職。

在受訓期間,”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分,養他們三年”。但以理為了免被“玷污”(詳見下文)而拒用王膳,只吃蔬菜、飲白開水。奇蹟出現了——用素食,身體卻健壯俊美:“過了十天,見他們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但》1:15)

但以理為什麼要吃素?其實,他吃素與健康無關。他健壯、俊美,是因為他敬畏上帝所出現的神蹟。

但以理拒絕王的膳與酒,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巴比倫與猶大兩國之間的相爭有關,也與靈界中的爭鬥有關。這點可由經文看出:“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上帝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裡,放在他神的庫中”(《但》1:2)。連聖殿的器皿,都被擄到巴比倫,放入巴比倫的神廟。巴比倫王這樣做,是為了顯示他的神比猶大的神更大。

從“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看出,巴比倫王賞賜的酒膳,會玷污但以理等人。鄺炳釗所著《天道聖經註釋但以理書》解釋,巴比倫王所用的菜餚,是祭拜過偶像的食物。另外,巴比倫的王的膳中有豬肉與馬肉。按照《申命記》,豬肉與馬肉有不潔淨之意。

因此,對但以理來說,拒絕王的膳,代表著拒絕吃拜祭過偶像、不潔的食物,有將自己分別為聖的意義。而酒則有結盟之意——在古近東文化中,有酒的聚會代表連結,具立下盟約的含義。因此,鄺炳釗指出,如果但以理食用王的膳酒,代表著親近、順服巴比倫王之意。

鄺炳釗更近一步說明,對聖經人物而言,食物可以是一種考驗。亞當、夏娃、在曠野的以色列人等,都在“食物”上發生過故事。因此,巴比倫時代王的飲食,具有屬靈含義。拒絕這樣的飲食,則代表了“在”巴比倫,卻“不屬巴比倫”的意義。

看來,食物是很重要的,不僅與飽腹有直接的關連,還與身份、文化有關。食物可能是中性的,卻也可能含有屬靈意義。

 

今日職場之反思

劉曉亭牧師在《穿越時空看聖經——神國之境的失落與尋找》中點出,王的酒膳,是巴比倫王培養精英的手段。一般人在被擄後,還能享用美酒與膳食,恐怕高興都來不及了。而俗話說,“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但以理若接受了王的膳食與飲酒,就相當於放棄屬靈原則,放棄對上帝的忠心。

現今的職場中,現今的文化中,也充滿“王的酒和膳”。基督徒若不警醒,也相當於放棄屬靈原則,甘願被世界同化。

職場中常見的應酬飲酒文化,基督徒該不該參加?職場中試探性的“分一杯羹”,基督徒該如何面對?但以理和3位友人,深知上帝是掌權者,故坦然無懼地面對信仰的挑戰,在惡劣的環境下仍然對上帝忠心。我們現今的基督徒,能否也做到?

 

健全的基本素質

亨利·克勞德在《職場軟實力》中指出,“才華、智商、專業知識”,遠不及“健全的基本素質”重要。“與人連結、建立信任的能力,認清真相的能力,使命必達的能力,擁抱問題的能力,自我成長並幫助他人成長的能力,以及看到超越自己的價值並以其為人生方向的能力”,是優秀人才內在重要的能力。

但以理與三位朋友的合作、互相鼓勵,以及他能說服管理他們的巴比倫官員,不用王的酒與膳食,即是“與人連結、建立信任的能力,認清真相的能力,使命必達的能力,擁抱問題的能力”的職場軟實力。這樣的軟實力,來自他對信仰的堅守,也是“看到超越自己的價值,並以其為人生方向的能力”。

新約說,“一個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會忠心”(參《路》16:10)。但以理不吃祭奠過的菜餚,正是他對異教文化的抗拒,拒絕被世界洗腦。但以理一生遇到困難時,皆有神蹟奇事,正因他每一次都選擇堅守信仰。

但以理在外邦擔任宰相,對國家和君王都有貢獻,以此為信仰做出美好見證,榮耀了上帝的名。從世界的職務來看,他的命定是成為宰相。在上帝的國度中,他的職務則是先知。孔毅在著作中指出,但以理可被視為標準的“雙職事奉”楷模。

 

蒙福在敬畏之後

“一個人真正的考驗,並非在於他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時,而在於他扮演上帝要他扮演的角色時。”華克拉夫·哈沃(Vaclav Havel)認為,搞明白上帝要人做什麼,是非常重要的(見《人生下半場》。編註)。

被擄至外邦的但以理,一生沒有選擇人生舞臺的自由,卻始終忠心於信仰。我們現今的每一位基督徒,也當如此——我們都沒有能力選擇生活的時代,但我們可以選擇用美好的行為,在職場、生活中,傳遞基督信仰。

“王的膳、王的酒,應當接受嗎? ”對於這個問題,但以理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可惜,到了當代職場,卻常有人糾結於“我該接受這個好處嗎?”或“雖然不合法,但上帝愛我,所以……” 君不見在教會中,常有基督徒在小組裡討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職場問題?

從信仰的角度來,身為基督徒,如果經常為此糾結,除了不清楚真理,或聽道無法行道外,許多時候是因貪心與愚昧的私欲所引起的,正如聖經所說:“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雅》1:15)

神蹟與蒙福,發生在敬畏上帝之後。有先知恩賜的但以理,在故事一開幕,就為我們演繹出最佳的示範:若換做是我呢,我會怎樣做?

 

參考書目:

1,孔毅,《雙職事奉》,(臺北:啟示出版,2019年)。

2,亨利•克勞德,《職場軟實力》,江智惠、毛樂祈譯,(新北市:校園書房,2012年)。

3,劉曉亭,《穿越時空看聖經-神國之境的失落與尋找》,(臺北:格子外面文化,2014年)。

4,鮑伯•班福德,《人生下半場》,楊曼如譯,(臺北:雅歌,2001年)。

5,鄺炳釗,《但以理書》,(香港 : 天道書樓,2017年)。

6,鄺炳釗,《天道聖經註釋——但以理書》,(香港:天道書樓,1989年)。

 

作者現居高雄,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原任報社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並就讀中華福音神學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