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痛中呼求——從上帝的眼光看傷痛(趙李秀珍)2024.01.2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1.20

趙李秀珍/口述  談妮/整理

 

【編按】本文改自2023年2月11日,作者在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所舉辦的講座《基督徒如何回應社會危機》上的發言。

回顧2023年1月下旬的中國春節前後,在加州南北的華人社區,我們分別經歷了大型槍擊案;還來不及從震驚中緩過來, 2月初,又驚聞土耳其和敘利亞的地震,死傷超過18萬人……面對近來許多無法控制的天災人禍,除了像一般人那樣“問天”,我們信主的人應該怎麼處理呢?

 

人的眼光

面對苦難,從人之常情,即人的視角看,通常有幾個反應:

1,負面情緒

眼見2024年的春節又將來臨。人們除了會彼此恭喜外,也常互祝來年“無災無難,心想事成。”這些祝福詞顯然表明了人們是從什麼樣的視角、價值觀來看待與評價苦難。

但是,從上帝的視角,我們往往會發現,原來苦難或災難,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既然上帝沒有讓我們脫離這些苦難,那麼與其逃避,不如問: 上帝,你沒有把這些苦難拿走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自然希望“我喜歡有什麼就有什麼”,但從上帝的眼光看,苦難存在的目的是要我們從以人為中心到以上帝為中心,並建立與祂的關係。

趨吉避凶,是人的本能與選擇,因此必然對苦難持有一個負面的態度:我不能接受這個答案和結果。一旦發現自己逃無可逃的時候,就有可能滋生憤怒;憤怒積累到一個地步,就可能感到無助,甚至可能選擇“躺平”——放棄,反正沒有出路。

人面對苦難的另一本能態度,就是埋怨,特別是當苦難是來自人禍時,如槍擊案——是那些槍手的錯,因為他們的犯罪心理,他們的邪惡行為才造成這個悲劇。而埋怨的下一步,往往就是想,要怎麼去報復,怎麼去懲罰這些造成這許許多多痛苦的人。

這樣的思想,會讓我們掉進憤怒→埋怨→報復→無助→放棄的心態,並且越陷越深。可見從人的眼光沒有辦法幫助我們處理這些苦難帶來的問題。

2,要求合理化

此外,面對苦難,我們需要明白為什麼: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現代人本能地認為:每件事都該有我們可以理解的原因。譬如槍擊案,我們很可能會問,為什麼槍擊案的槍手要去殺這些人?他的原因是什麼?合理不合理呢?

3,尋求公平

我們對每件事,都會以自己心裡面的那把尺去評估,決定到底這件事情應該發生或是不應該發生?哪個時候可發生?要怎麼樣去發生?我們認為的公平,通常就是存在於我們心中既有的一個想法、一個標準,如:“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好人不應該死,壞人應該死”。

一旦事情的發展,沒有按照我們對公義的標準來進行(發生),那麼我們往往就會感到非常的不平衡。譬如聖經中的義人約伯,當他的財產在一天中都沒了,家人全死了,朋友也誤解他,連他的上帝都好像離棄他時,他既困惑又傷心,連著問為什麼:“請告訴我你為什麼與我相爭。壓迫無辜,又棄絕你手所做的。卻喜悅惡人的計謀。你都以為美嗎?”(《伯》10:2-3,新譯本)

從約伯對上帝的質問,讓我們看到他的態度:1. 我是無辜的,2. 你為什麼讓這個些事情發生在我身上?3. 你為什麼壓迫我?4. 你為什麼幫助那些惡人來傷害我?5. 我是你手所造的,你覺得這樣做好嗎?

有可能,在我們的心裡面,都曾經向上帝問過這類問題。

然而,上帝沒有回答約伯的問題。祂反而問約伯:我造天地的時候,你在嗎? 你懂嗎?然而你並不懂……上帝並沒有對約伯解釋為什麼他這樣子做。這正如我們從人的眼光去看苦難、看天災人禍,往往也沒有辦法得到答案。但是從上帝的角度看苦難,卻與我們不一樣:我們可以在逆境中成長。

 

走向信心的必經過程

魯益師(C. S. Lewis)在《痛苦的奧秘》(The problem of Pain)中寫道: “傷痛帶領我們到另一處,經歷絕望、焦慮、欠缺、懷疑與不安,到一個信心的生命”。

上帝不是要把我們留在傷痛中,而是成為一個過程,是得到一個滿有信心的生命的必經過程,使我們的生命進入不一樣的狀態。逆境中成長的功課是上帝出於愛的選擇,也是為什麼上帝沒有把災難拿走的原因。祂的目的是讓我們建立與祂的關係。

只是,我們即使在逆境中成長,也不見得會明白當中的原因,就像約伯一樣;然而約伯卻非常清楚他和上帝的關係,特別是因著經歷苦難,他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近。而上帝,是那位應許“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8)的神。

所謂“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中國人非常清楚災難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可聖經卻說,接受痛苦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原來真正的平安。不在於沒有災難: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我知道上帝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上帝這樣作,為要使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傳道書3:1-14。新譯本)

除了建立關係以外,上帝也要我們因著苦難,在祂面前能存敬畏的心——或許會有人心中存疑:上帝好像很自私啊,單單要人去敬畏他,卻沒看到我的苦!

 

上帝的眼光

其實,當我們從上帝的眼光去看苦難的時候,我們要記住有4個重點:1. 上帝的主權;2.上帝知道我們的苦; 3. 上帝愛我們;4.我們總有一天會明白。

1,上帝的主權

對上帝主權的確認,其實可以給在苦難中的我們帶來安慰。

當我們在痛苦當中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有個想法:上帝不管我們,祂根本不知道我在痛苦當中。然而,聖經對此回應:“因為我自己知道我為你們所定的計劃,是使你們得平安而不是遭受災禍的計劃,要賜給你們美好的前程和盼望。這是耶和華的宣告。”(《耶》29:11。新譯本)

上述經文的背景是以色列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他們沒有盼望:他們不但是奴隸,他們的孩子也會是奴隸;不僅孩子們是奴隸,他們的孫子也將會是奴隸。但是上帝卻非常清楚地說,我在做事。我有個計劃是為你們的好來設計的。

原來當我們在苦難中沒有看見出路,以為上帝不管我們的時候,我們的上帝卻是在那邊為我們做事。“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147:3);“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34:18)

醫好,裹好,靠近,拯救,四個方面都是告訴我們,上帝沒有不理我們。祂在痛苦當中安慰我們,以行動告訴我們,祂與我們在一起。

2,上帝知道我們的苦

很多時候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會感到人家都不懂我、不理我。我們的苦好像只有自己知道。但因著耶穌也曾經歷憂傷悲痛致死(參《來》5:7-8。編註),我們確信上帝理解我們的苦。所以,“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雅1:2-3。新譯本)

使徒保羅則進一步指出:“我們在一切患難當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1:4­-5)。上帝在安慰我們,讓我們可以安慰其他的人。原來在受苦的過程中,上帝不是要我們停留在自己受苦中,而是要進一步去安慰那些也在痛苦中的人。

    3,上帝愛我們

第三方面,上帝憐憫我們。他曉得我們、懂我們、安慰我們的時候,我們要信靠祂:既然上帝清楚我們的傷痛,他也必憐憫我們。上帝的愛不會把我們獨自留在悲痛當中。

C.S. Lewis告訴我們,傷痛會帶我們到另外一處,但是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經過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上帝陪伴我們去走過。如保羅所言:“我們雖然四面受壓,卻沒有壓碎。心裡作難,卻不致絕望,受到迫害,卻沒有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我們身上常常帶著耶穌的死,好讓耶穌的生也在我們的身上顯明出來。”(林後4:8-10。新譯本)

上帝沒有丟棄我們,即使四面受敵,被環境的難處所壓碎,但是沒有到死。上帝的憐憫,拖載著我們,讓我們可以到另外一處。

今天我們看到槍擊、地震……各類天災人禍,有時候我們會問:上帝啊,為什麼要死這麼多人?我們心裡面傷痛而困惑。但是上帝不是留我們一個人在那裡哭泣,而是希望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與我們建立關係,讓我們與他更加親近。

   4,我們總有一天會明白

面對艱難困苦,我們有信心,能交託,是因為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所有的答案,雖然不是現在。“所以,我們並不沮喪,我們外面的人雖然漸漸朽壞,但裏面的人卻日日更新。因為我們短暫輕微的患難,是要為我們成就極大無比、永遠的榮耀。我們所顧念的,不是看得見的,而是看不見的;因為看得見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6­­-18。新譯本)。

為什麼心裡面會沮喪?因為我們只看見眼前這一塊。但是上帝告訴我們,我們要從上帝的眼光來看苦難,不要只是顧到眼前的。眼前的是解釋不了的,是暫時的。我們要看的,是永恆的。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安慰,而有一天我們都會懂。

 

結語

當我們在面對這些沒有辦法解釋的天災人禍時,我們要非常清楚地知道,上帝會陪伴我們,安慰我們,憐憫我們,同時有一天我們將會明白所有對苦難的疑點。而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將達到生命信心的另一邊。因此我們在地上,可以倚靠上帝過每一天。這是上帝給我們的盼望,縱然我們無法完完全全地明白。

 

講員曾任律師,現為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前瞻事工部主任及公共神學中心主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