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喊“主啊,離開我!” (呂保羅)2024.03.22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09.05

呂保羅 

 

經文:“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 5:8) 

 

海邊重逢 

耶穌初遇彼得,記錄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耶穌呼召他,當時就給他改名字——磯法,意為石頭,代表上帝對他人生的期許。 

其後耶穌來到加利利海邊。根據《馬太福音》4章19節與《馬可福音》1章17節記載,耶穌邀請漁夫彼得兄弟作門徒,跟隨祂,應許他們從前如何打魚,將來要得人如魚。 

《路加福音》5章1-11節的描述,顯然告訴我們另一個重點,這重點是耶穌的呼召裡不可或缺的。 

 

終夜徒勞 

這裡講到,耶穌來到革尼撒勒湖(即加利利海),眾人擁擠來聽道,他就借用彼得的船作為講臺,教訓眾人。講道後就吩咐彼得開到水深處,下網打魚。 

彼得回答耶穌:“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路》5:5)這聽起來有點訴苦的味道,講述前晚他們終夜勞力而毫無收獲的事實。 

彼得那種整夜不眠、努力打魚,卻一無所獲的經驗,那種身心疲憊與灰心無奈的感受,是今天許多人在人生道路上的體會。 

可能彼得看到耶穌本是木匠家庭出身,現在做旅行傳道的老師(夫子),居然指點專業漁夫如何打魚,心中不免略顯抗議而暗生排斥。可是打魚技術再純熟,經驗再豐富,整夜打不到魚是個事實。彼得不得不收起驕傲的態度,接受耶穌的建議。 

 

依從你的話 

彼得於是話鋒一轉,嘲諷就變成了順服: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 

依從你的話——從自憐、自嘆人生的失望辛苦,到聽見耶穌的吩咐而轉念遵行,這是這個神跡產生的轉折點。 

或許作為木匠、夫子、老師,對如何打魚,耶穌並沒有發言權,但是彌賽亞是救世主,祂超越人間的專業知識,可以進入人生的任何困境裡,施行神跡,把人帶出來。  

 

兩種反應 

看到這網魚,全部的漁夫船員們,想必從整夜的失望與疲勞狀態中,一下就轉為歡欣亢奮的狀態之中。可是在這歡呼聲中,傳出來另一個悲慘的聲音,是彼得俯伏在耶穌膝前,大聲哭喊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 

在終夜勞碌、一無所得之後的豐收到來時,看到兩船滿滿的魚,歡呼雀躍是自然、合理的反應;而此時的悲哀哭喊,就是不合理的超自然反應。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在上帝的恩典中,人看到自己內心的黑暗與軟弱。 

因此,真正的神跡彰顯時,重點不是事件的超自然特別之處,而是上帝藉此對人說的話。 

 

悲哀至極的哭喊 

我猜想,聖靈此時光照彼得的心,讓他想起耶穌為他改的新名字,上帝對他有深深的期望,要他成為建造聖殿靈宮的石頭,而這時他卻還是軟趴趴的一灘爛泥。 

上帝要他從靠打魚養家活口的漁夫,變成獻身天國大業的得人漁夫。而此刻他仍然在浪濤聲與魚腥氣味中,消耗人生,為一晚沒有打到魚而灰心喪氣。 

更重要的是,他曾經跟隨過耶穌,相信他是猶太人尊崇、等待的彌賽亞,再次相逢卻好像是陌生的路人。耶穌說的話,他要反復思考才遵行…… 

種種思緒湧進心扉,他自慚形穢,覺得不配得到耶穌的愛,更不配跟隨主。所以發出悲哀至極的哭喊:“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完全的呼召 

從耶穌的角度,祂呼召彼得絕對不是出於偶然,而是清楚且完全的。 

首先,祂給彼得新的名字,要彼得從上帝的心意、角度,來省思自己的整個人生。 

其次,祂改變他的工作,讓彼得由打魚為生的漁夫,變成為天國得人的漁夫。 

最後,祂光照彼得的心靈深處,讓他看見自己的軟弱、汙穢、罪惡、不配,既沒有辦法跟隨耶穌,更不可能服事上帝。 

但就在這時,耶穌對他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5:10) 

禱告:親愛的主耶穌,謝謝你,因為連我們的失敗,都是成就你呼召的一部分。讓我們每次覺得自己不配,也無法跟隨的時候,能夠聽見你的聲音說:不要怕!因為你的恩典保守,總是大過我們的軟弱。我敬拜你。奉你的聖名禱告,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