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比該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10.09
宣教士的猝死
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早晨。小楊正沉浸在每日的默想中,一條訊息打破了平靜。與其說是訊息,不如說是噩耗——小楊的神學同學甄妮,剛年過40,一年前帶著對福音的熱忱,作為宣教士,被差往非洲宣教。在一個一切看似平常的早晨,甄妮猝死在她所愛的那片土地。
看到消息的那一刻,小楊感到一陣眩暈。她還清楚記得,幫甄妮寫推薦信的情形。一切來得太過突然,甚至來不及說聲“天堂再見”。
“意外和明天,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這本是事工禾場上,經常能聽到的話。今日,這句話深深刺痛了小楊。甄妮其實是有基礎病的,但由於常年忙於教會事工,她根本無暇顧及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甄妮的早逝,是意外,還是必然?
小楊顫抖地放下手機,與丈夫分享這一噩耗。沉默了好久,丈夫打破了平靜,安慰小楊:“甄妮已經到了她摯愛的主面前。到了那日,我們定會再見!”
是時候關顧自己了
小楊夫婦在上帝面前禱告,求主安慰甄妮的丈夫和父母。小楊夫婦也在禱告中得了主的安慰。同時,他們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暫時放下手頭的學習和事工,全家一起度個假。
其實他們早有此想法。遲遲不敢做決定,是受很多因素的制約。
首先,他們的經濟狀況,與大部分傳道人和宣教士差不多,生活捉襟見肘,並無多餘的錢可以支付在休假上。其次,他們所在的教會文化相對保守,傳道人家庭出去度假會受到詬病。他們擔心弟兄姐妹因此跌倒。再次,他們雖注意到自己的身心都需要休息,內心卻常被控告——度假是愛肉體的表現!他們擔心,不經意間“慣壞”了肉體,助長了自己的罪性。
然而他們知道,今日做了這個決定,是為了未來可以更長久地服事。
在“負重前行,英年早逝”和“張弛有度,卻可能面對排擠與批判”之間,小楊夫妻選擇了後者。近兩年的宣教地生活,給小楊一家帶來的負重感,提醒他們是時候關顧自己了。
盡綿薄之力的支持
一週後,小楊和丈夫,帶著女兒,跳進他們的“小紅”——一輛二手豐田,開始了他們的東南亞公路之旅。此行的目的地,是南方的一個海濱城市。
他們不僅懷揣著欣喜,還帶著上帝奇妙預備的一筆錢——剛好夠他們的度假預算。女兒貝貝異樣興奮,一路喋喋不休地談論著路上見到的標識、建築和人物……
坐在車中的小楊,思緒回到了出發的前一晚——一個宣教士家庭特意送來了滿滿一袋食物,祝福小楊一家好好休息、享受恩典。這個家庭並不富裕,但因為同在宣教禾場,深知事工上的艱難與挑戰,更知道身心俱疲帶來的負面影響,遂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表達對小楊一家度假的支持。
身為宣教士的丈夫,因為積年累月的操勞,30多歲的年紀,頭髮已斑白。妻子則除了協助事工,還要照顧3個孩子。他們每日的飯菜都是清湯寡水,送來的食物卻都是精挑細選過的。
想到這裡,小楊的鼻子一陣發酸。這種捨己的愛,大概只有在基督裡才會生發吧!她心裡默禱著:“主啊,請給他們預備休息的時間和財政。”
傳統帶來的心理和輿論壓力
小楊的很多同工,都在超負荷工作。他們大多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遑論心理健康。小楊多次收到牧者、同工健康出現嚴重問題,需要緊急代禱的消息。小楊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小楊的教會文化中,牧師、宣教士或傳道人,在遭遇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衝擊後,“應該花更久的時間禱告、尋求上帝”,而非尋求人的幫助,比如輔導和關懷之類的——那是不被接納的。會眾也會期待他們認罪悔改,因為身體健康亮紅燈,或情緒出問題,極有可能是罪的後果!
事工的壓力、福音的重擔,再加上會眾的不實期待,如一座大山,重壓在他們肩頭。小楊並不否認,向上帝禱告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教會也負有照顧牧者、傳道人和宣教士全人的責任。
就身體健康來說,教會應考慮定期身體檢查、健康保險及每年固定的假期安排;就心理健康來說,牧者在教會裡,很大程度上扮演了陪談諮詢的角色,被動接收了很多弟兄姐妹心靈上的“垃圾”。而當他們自己出現心理危機,卻很少得到支持,被輕描淡寫的一句“平平安安地去吧”就打發了……
小楊,作為“覺醒”的一代傳道人,要頂著多方的壓力,才敢做出些許改變。
她要克服傳統帶來的心理和輿論壓力,例如度假不屬靈、浪費教會的錢,傳道人不好好尋求上帝、為什麼還要休息?難道只有傳道人需要休息?為什麼傳道人過得這麼愜意?既然傳道人有現實的經濟壓力,為何還要在本就不寬裕的情況下,節省出“關顧自己”所需的費用?在剛剛吃飽穿暖之後,馬上考慮體檢和度假休息,是不是不切實際?
……
聖徒歡聚,恩光愛誼千年
正前方,一片碧藍的大海出現在眼前。遠處的大海與天連接在一起,分不清哪裡是海,哪裡是天。
小楊搖下車窗,狠狠地吸了口海邊的空氣。潮濕、悶熱又微鹹的海風,瞬間讓她感覺回到了家鄉的小漁村……
那日的小楊很快活,耳邊始終回蕩著一首古老的讚美詩歌:“將來禧年,聖徒歡聚,恩光愛誼千年;喜樂頌讚,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現。”
作者目前在NGO(非政府組織)工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