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明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5.01.01
2023年10月7日,以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武装团体与以色列军队爆发武装冲突。战争始于哈马斯对以色列南部的入侵,以色列军队旋即报复性空袭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并在数日后开始准备对加沙的地面入侵……
这似乎是个无解的灾祸,亚伯拉罕的子孙自相残杀,以实玛利的后代与以撒的后代,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已经流了太多的鲜血。难道这真是圣经预言中世界末日的来临?
许多基督徒相信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应许的迦南美地,应该属于以色列,所以无条件支持以色列以武力夺回加沙地带,这样的见解正确吗?新约的基督徒如何看待旧约中的应许呢?
先知弥迦身处的时代,其实与今日也相去不远,那也是个战云密布的时代,亚述帝国入侵北国以色列,在主前722年攻陷撒玛利亚,将北国以色列人民掳到亚述,应验了先知弥迦的预言。
先知弥迦是南国先知,历经了3个朝代,与以赛亚、何西阿、阿摩司并称为主前8世纪的4先知。他亲身见证了北国的灭亡。
《弥迦书》大致可以分成3个段落,可能在不同时间写成,每一部分都由一个复数祈使句“听啊”开始:
1-2章是有关撒玛利亚和犹大之信息;3-5章是以惩罚的控诉或宣告的模式作为基础,接着是具有盼望性质的语录;6-7章是强调上帝和其子民的关系,接着是一首哀歌,最后以一个盼望的注记做结论,并且加上礼拜仪式的设计,使这本书可以在公众礼拜中使用。
公义君王的审判
“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侧耳而听!主耶和华从他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弥》1:2 )
先知弥迦不但指著撒玛利亚说预言,也警告耶路撒冷,唇亡齿寒,北国撒玛利亚倾覆了,南国的耶路撒冷也要遭灾。先知的笔法一转,用第一人称作起哀歌:
“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弥》1:8 )
旧约先知书中预言与哀歌的交错,说明先知领受默示时仍然是带着个人情感的。这首哀歌的城市名称,都可能是一语双关,也带着对南国众城的怜悯与警告。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弥》2:3 )
这段神谕改变了文体,一方面指责领袖们道德的败坏,另一方面则宣告灾祸无法解脱。先知接着指出假先知横行,有人心存虚假,投人民所好,其实是出于贪婪!(参《弥》2: 11 )
旧约先知书中预言的意义与应验,常常是多重的。一方面指责当代领袖的罪恶,宣告公义君王的审判;一方面让后世读这预言的人警惕自己。更有一个终末的面向,不仅仅是历史上以色列民族的亡国之祸,也是对普世人民的审判。
基督徒看待旧约先知书中的预言,千万不要用中国人的推背图之类预言,去牵强附会。因为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血泪斑斑,见证了上帝的信实与公义,必按照先知所言审判。然而,主耶稣基督的降世,所应验的弥赛亚预言,并不是照犹太人所理解的方式。
公义君王的再来
“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羣;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开路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弥》2:12-13 )
这两节经文是关于救恩的应许,指向的是以色列全家的复兴,并一位再来的君王。
有人认为,这已经在被掳归回时就应验了,与先知耶利米的预言一致。也有人认为,这是指向终末的以色列国的复兴,再来的君王就是弥赛亚,所以今日的犹太教仍在等候。还有人认为,1948年以色列的复国就是预言的应验。
这种把犹太教与基督教信仰混为一谈的观点,让我们对于今日世界的恩典与回应,有了似是而非的见解。
世人以为的公义,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所以冤冤相报何时了?
当哈玛斯无差别攻击以色列的平民之后,以色列誓言报复,要剿灭每一个哈玛斯恐怖份子,但是报复行动却无法避免地杀死了无辜的妇女与儿童,加沙地区的平民,成了哈玛斯恐怖份子的人肉盾牌。因此许多人出于人道主义,同情无辜受害的平民,这是发声者基于的公义。
回顾近代史,在二次大战之前,巴勒斯坦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战后曾经短暂被大英帝国统治过。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决议,确定支持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分别成立一个犹太国家与一个阿拉伯国家。
然而以阿双方多年以来,都未遵循或承认1947年联大181决议划定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国界,因此冲突不断,国际社会只能有限调解以巴冲突,始终未达成和平。
至今,以色列仍不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家,却已经分别与埃及和约旦签署和平条约。虽然战争之初,欧美国家支持以色列,并且在法理上他们也站得住脚,但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报复行动,也的确是毫不留情,这当然源自2500多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包括二战时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以及多次的中东战争。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弄错了,现在的以色列国并不等于上帝的选民,反而在以巴双方,都有许多基督徒。严格说,如今的以阿冲突并不是宗教战争,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冲突,而更多是种族之间的恩怨——当哈玛斯片面撕毁停战协议时,以色列也没有必要遵守。
所谓的公义,并不意味着有一方必须一味地挨打而不能还击。这是很多人道主义者所误用的公义,把耶稣所说的爱仇敌,当成国际关系的片面守则,忽略了现在的以色列国,根本不相信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而基督徒所盼望等候再来的基督,也不是一位属地的军事领袖。
我们所盼望的基督再来,不是这样。
公义君王的拯救
其实我们的信仰是救主已降临,先知弥迦所预言的公义君王就是主耶稣基督。祂来,不仅是要拯救以色列民,更是来作全人类的救主。正如昔日天使对伯利恒野外的牧羊人说的:
“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 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2:10-11)
主耶稣基督的降生,是这个悲惨世界最好的消息,因为祂是为了拯救而来。先知口中的审判,在基督的身上应验,满足了上帝的公义: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按著灵性说,祂复活了。”(《彼前》3:18)
上帝的公义,是借着主耶稣基督的代赎,拯救一切相信的。
一出名为《一片沈寂》(The Sign of Jonah)的短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末日之时,亿万人散布在上帝宝座前的大平原上:“上帝怎能审判我们?祂哪里知道我们受的苦?”每一羣人都埋怨上帝,为何容许世上有罪恶、苦难。上帝哪里知道人在这世上不得不受的一切?在上帝有资格审问他们之前,祂必须先尝受他们所经历过的苦。
他们的决议为:上帝必须接受判决,到地上生活——做人!
“让祂生为犹太人。让祂出生的合法性被人怀疑。给祂一份非常难的工作,以致祂去做的时候,家人都以为祂发疯了。让祂被最亲密的朋友出卖。让祂受不实的控告,陪审团充满偏见,法官胆小怕事。让祂饱受折磨。最后,让祂尝尝完全孤单的滋味。然后让祂死,祂要死得扎扎实实,没有任何可疑之处,要有一大羣见证人证实。”
宣读判决内容时,聚集的羣众无不大声应和,表示同意。
宣读完毕,会场却陷入一片沈寂。没有人再说一个字,也没有人移动。因为突然间,大家都知道,这个审判,已经在圣子耶稣身上实现了。
最大的公义,源自最大的慈爱;最大的慈爱,满足最大的公义。最大的恩典,是借着耶稣所遭遇的不公义,使我免去该受的刑罚。所以主耶稣基督,才是先知弥迦所预言的那一位公义君王。
我们要传扬的,就是已经来过的那位主耶稣基督。祂来,是为了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许多以色列人到今天还不认识祂:听啊,公义的君王要再来,祂已经来过了。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太》1:22-23)
唯一能改变世界的只有福音,主耶稣就是先知口中的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拯救失丧的灵魂,是基督徒的大使命,我们不是要改造世界,因为堕落的人性只会导致灭亡,他们要的公义就是无尽的报复,我们不可以随波逐流,我们也不去追求虚假的和平,罔顾公义的人道主义并不能解决问题。
主来的日子近了,这对罪恶的世界可能是坏消息,但是对我们却是大喜的信息,祂已经来过了,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并且要再来审判活人死人,我们只管挺身昂首,因为我们得赎的日子近了。听啊,公义的君王要再来!
作者现在美国德州休士顿牧养教会。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