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啊,公義的君王要再來!(黃奕明)2025.01.01

黃奕明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5.01.01

2023年10月7日,以哈馬斯為首的巴勒斯坦武裝團體與以色列軍隊爆發武裝衝突。戰爭始於哈馬斯對以色列南部的入侵,以色列軍隊旋即報復性空襲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並在數日後開始準備對加沙的地面入侵……

這似乎是個無解的災禍,亞伯拉罕的子孫自相殘殺,以實瑪利的後代與以撒的後代,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已經流了太多的鮮血。難道這真是聖經預言中世界末日的來臨?

許多基督徒相信巴勒斯坦這塊土地是應許的迦南美地,應該屬於以色列,所以無條件支持以色列以武力奪回加沙地帶,這樣的見解正確嗎?新約的基督徒如何看待舊約中的應許呢?

先知彌迦身處的時代,其實與今日也相去不遠,那也是個戰雲密佈的時代,亞述帝國入侵北國以色列,在主前722年攻陷撒瑪利亞,將北國以色列人民擄到亞述,應驗了先知彌迦的預言。

先知彌迦是南國先知,歷經了3個朝代,與以賽亞、何西阿、阿摩司並稱為主前8世紀的4先知。他親身見證了北國的滅亡。

《彌迦書》大致可以分成3個段落,可能在不同時間寫成,每一部分都由一個複數祈使句“聽啊”開始:

1-2章是有關撒瑪利亞和猶大之信息;3-5章是以懲罰的控訴或宣告的模式作爲基礎,接著是具有盼望性質的語錄;6-7章是強調上帝和其子民的關係,接著是一首哀歌,最後以一個盼望的註記做結論,並且加上禮拜儀式的設計,使這本書可以在公眾禮拜中使用。

公義君王的審判

“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彌》1:2 )

先知彌迦不但指著撒瑪利亞說預言,也警告耶路撒冷,唇亡齒寒,北國撒瑪利亞傾覆了,南國的耶路撒冷也要遭災。先知的筆法一轉,用第一人稱作起哀歌:

“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赤腳露體而行;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彌》1:8 )

舊約先知書中預言與哀歌的交錯,說明先知領受默示時仍然是帶著個人情感的。這首哀歌的城市名稱,都可能是一語雙關,也帶著對南國眾城的憐憫與警告。

“所以耶和華如此說:我籌劃災禍降與這族;這禍在你們的頸項上不能解脫;你們也不能昂首而行,因為這時勢是惡的”。(《彌》2:3 )

這段神諭改變了文體,一方面指責領袖們道德的敗壞,另一方面則宣告災禍無法解脫。先知接著指出假先知橫行,有人心存虛假,投人民所好,其實是出於貪婪!(參《彌》2: 11 )

舊約先知書中預言的意義與應驗,常常是多重的。一方面指責當代領袖的罪惡,宣告公義君王的審判;一方面讓後世讀這預言的人警惕自己。更有一個終末的面向,不僅僅是歷史上以色列民族的亡國之禍,也是對普世人民的審判。

基督徒看待舊約先知書中的預言,千萬不要用中國人的推背圖之類預言,去牽強附會。因為以色列民族的歷史,血淚斑斑,見證了上帝的信實與公義,必按照先知所言審判。然而,主耶穌基督的降世,所應驗的彌賽亞預言,並不是照猶太人所理解的方式。

公義君王的再來

“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們,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處,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場上的羊羣;因為人數眾多就必大大喧嘩。開路的在他們前面上去;他們直闖過城門,從城門出去。他們的王在前面行;耶和華引導他們”。(《彌》2:12-13 )

這兩節經文是關於救恩的應許,指向的是以色列全家的復興,並一位再來的君王。

有人認為,這已經在被擄歸回時就應驗了,與先知耶利米的預言一致。也有人認為,這是指向終末的以色列國的復興,再來的君王就是彌賽亞,所以今日的猶太教仍在等候。還有人認為,1948年以色列的復國就是預言的應驗。

這種把猶太教與基督教信仰混為一談的觀點,讓我們對於今日世界的恩典與回應,有了似是而非的見解。

世人以為的公義,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所以冤冤相報何時了?

當哈瑪斯無差別攻擊以色列的平民之後,以色列誓言報復,要剿滅每一個哈瑪斯恐怖份子,但是報復行動卻無法避免地殺死了無辜的婦女與兒童,加沙地區的平民,成了哈瑪斯恐怖份子的人肉盾牌。因此許多人出於人道主義,同情無辜受害的平民,這是發聲者基於的公義。

回顧近代史,在二次大戰之前,巴勒斯坦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戰後曾經短暫被大英帝國統治過。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確定支持在巴勒斯坦託管地推行分治方案,分別成立一個猶太國家與一個阿拉伯國家。

然而以阿雙方多年以來,都未遵循或承認1947年聯大181決議劃定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國界,因此衝突不斷,國際社會只能有限調解以巴衝突,始終未達成和平。

至今,以色列仍不承認巴勒斯坦為獨立國家,卻已經分別與埃及和約旦簽署和平條約。雖然戰爭之初,歐美國家支持以色列,並且在法理上他們也站得住腳,但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報復行動,也的確是毫不留情,這當然源自2500多年猶太人的悲慘遭遇,包括二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以及多次的中東戰爭。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弄錯了,現在的以色列國並不等於上帝的選民,反而在以巴雙方,都有許多基督徒。嚴格說,如今的以阿衝突並不是宗教戰爭,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猶太教與伊斯蘭教間的衝突,而更多是種族之間的恩怨——當哈瑪斯片面撕毀停戰協議時,以色列也沒有必要遵守。

所謂的公義,並不意味著有一方必須一味地挨打而不能還擊。這是很多人道主義者所誤用的公義,把耶穌所說的愛仇敵,當成國際關係的片面守則,忽略了現在的以色列國,根本不相信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而基督徒所盼望等候再來的基督,也不是一位屬地的軍事領袖。

我們所盼望的基督再來,不是這樣。

公義君王的拯救

其實我們的信仰是救主已降臨,先知彌迦所預言的公義君王就是主耶穌基督。祂來,不僅是要拯救以色列民,更是來作全人類的救主。正如昔日天使對伯利恆野外的牧羊人說的:

“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2:10-11)

主耶穌基督的降生,是這個悲慘世界最好的消息,因為祂是為了拯救而來。先知口中的審判,在基督的身上應驗,滿足了上帝的公義: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按著靈性說,祂復活了。”(《彼前》3:18)

上帝的公義,是藉著主耶穌基督的代贖,拯救一切相信的。

一齣名爲《一片沈寂》(The Sign of Jonah)的短劇,充分說明瞭這一點:末日之時,億萬人散佈在上帝寶座前的大平原上:“上帝怎能審判我們?祂哪裡知道我們受的苦?”每一羣人都埋怨上帝,爲何容許世上有罪惡、苦難。上帝哪裡知道人在這世上不得不受的一切?在上帝有資格審問他們之前,祂必須先嚐受他們所經歷過的苦。

他們的決議爲:上帝必須接受判決,到地上生活——做人!

“讓祂生爲猶太人。讓祂出生的合法性被人懷疑。給祂一份非常難的工作,以致祂去做的時候,家人都以爲祂發瘋了。讓祂被最親密的朋友出賣。讓祂受不實的控告,陪審團充滿偏見,法官膽小怕事。讓祂飽受折磨。最後,讓祂嚐嚐完全孤單的滋味。然後讓祂死,祂要死得紮紮實實,沒有任何可疑之處,要有一大羣見證人證實。”

宣讀判決內容時,聚集的羣衆無不大聲應和,表示同意。

宣讀完畢,會場卻陷入一片沈寂。沒有人再說一個字,也沒有人移動。因爲突然間,大家都知道,這個審判,已經在聖子耶穌身上實現了。

最大的公義,源自最大的慈愛;最大的慈愛,滿足最大的公義。最大的恩典,是藉著耶穌所遭遇的不公義,使我免去該受的刑罰。所以主耶穌基督,才是先知彌迦所預言的那一位公義君王。

我們要傳揚的,就是已經來過的那位主耶穌基督。祂來,是為了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許多以色列人到今天還不認識祂:聽啊,公義的君王要再來,祂已經來過了。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2-23) 

唯一能改變世界的只有福音,主耶穌就是先知口中的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拯救失喪的靈魂,是基督徒的大使命,我們不是要改造世界,因為墮落的人性只會導致滅亡,他們要的公義就是無盡的報復,我們不可以隨波逐流,我們也不去追求虛假的和平,罔顧公義的人道主義並不能解決問題。

主來的日子近了,這對罪惡的世界可能是壞消息,但是對我們卻是大喜的信息,祂已經來過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並且要再來審判活人死人,我們只管挺身昂首,因為我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聽啊,公義的君王要再來!

作者現在美國德州休士頓牧養教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