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德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5.02.17
一、哈利路亞
許多解經家都認為,《詩篇》第147篇可能是以色列人被掠後回歸時寫的。從西元前586年亡國,到西元515年重建聖殿,以色列亡國70年了。亡國奴生活的痛苦,回歸故土的歡欣,這一切交織在一起,讓他們唱出了一首偉大的讚歌。
過了2500多年後來閱讀此詩,我們的境遇會讓我們與詩人當年身處的世界產生共鳴嗎?也許我們經歷了悖逆上帝,又被主救贖,如今回到上帝的家中;也許我們作了很久的基督徒,但一時軟弱,如今因著主的恩典,又變為剛強……總之,這詩篇可概括為兩組詞:創造、恢復,或重建、救贖。
詩人一開始就高歌:哈利路亞,在和合本中,它被譯為“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它們是一個意思。“我的心啊,你要稱頌耶和華。”(《詩》103:1)稱頌是《詩篇》的一個主旋律,它表達了上帝兒女的最大心聲。“我的心哪,你要讚美耶和華!我一生要讚美耶和華!我還活的時候要歌頌我的上帝!” (《詩》146:1-2)“上帝啊,我心堅定,我心堅定;我要唱詩,我要歌頌!……主啊,我要在萬民中稱謝你,在列邦中歌頌你!” (《詩》57:7-9)“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哈利路亞!”(《詩》104:35,修訂本) 是的,正是如此!
為什麼要讚美歌頌上帝?
詩人回答:“因歌頌我們的上帝為善為美,讚美的話是合宜的。” (《詩》147:1)達戶認為,“美”和“善”是平行的。他建議這段經文也可以譯為:“歌頌我們的上帝是何等美善!讚美祂是何等美好。”(註1)
多麼可恥啊,我們常常沒有讚美上帝,或者不好意思讚美上帝,亦或是缺乏勇氣在世人面前讚美主。也許是因為我們沒看到上帝的美善,或者,雖然知道了,但沒有親身經歷到那美善,所以,我們無法開口讚美。
讚美,就是與上帝相遇,與主同行,與耶穌同在。讚美,就是感恩,就是愛,就是雙倍的祈禱。哈利路亞,這是上帝兒女心跳的韻律、信仰的呼吸,它自然而然,情不自禁。何等美善,如此美好。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或者說,一唱三疊。在147首中,詩人3次呼籲: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每一次開始了一個新的部分,它們分別是1至6節,7至11節,12至20節。
這真是此起彼伏,彼此呼應,同聲歡唱,組成了一首讚美的樂章,如同一場交響樂。

二、創造
3段的讚美,每一段都回到兩個基本事實:創造、恢復(或重建、救贖)自然與人。它讓我很自然地想到《創世記》第一章,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與人,祂的創造何其美好。不錯,人墮落了,但上帝的愛不棄不離,祂救贖了人,並使之成為在基督裡的新人。
因此,詩人一次次吟誦:“祂數點星宿的數目,一一稱它的名。” (《詩》147:4)“祂用雲遮天,為地降雨,使草生長在山上。祂賜食給走獸和啼叫的小烏鴉。” (《詩》147:8-9)“祂向大地發出命令, 祂的話速速頒行。祂降雪如羊毛, 撒霜如灰燼。祂擲下冰雹如碎渣, 祂發出寒冷,誰能當得起呢?祂一出令,這些就都融化, 祂使風刮起,水便流動。” (《詩》147:15-18,修訂本)
看哪,從天到地,從植物到動物,上帝恩待祂所造的萬物,祂用愛托住萬有,從過去一直到今天。教父比德說:“上帝不止在那頭六天工作,還一直工作,直到如今……祂天天工作,在安息日也工作,跟別的日子一樣。”(註2)
自然界的這一切,正如畢德生所說,都是恩典的密碼:“世界上任何可見之物,包括氣候,都蘊含著提示恩典的密碼。”(註3)
在人的眼中,物有高低貴賤,但在上帝的心目,這都是祂的創造,祂用慈愛的目光關注每一個被造物,祂知道璀璨的群星,一一為它們命名;祂也看顧嗷嗷待哺的小烏鴉,賜給它們今日的美食。不錯,許多人憎惡烏鴉,因它們是食腐肉的動物,長得又黑又醜,不吉利。但上帝卻讓它們做大自然的清道夫。主耶穌不也是告訴我們要去觀看嘛:“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太》6:26)
那麼,如何看待詩人說的這句話:“祂不喜歡馬的力大”(《詩》147:10,新譯本譯為“祂喜歡的不是馬的力大”)?巴克萊在《每日研經叢書》指出,在聖經的時代,馬不是在農莊中常被使用的動物,用來耕種的是牛,馬是在皇室軍營中飼養的,因為馬是戰爭的工具,但是上帝不喜歡戰爭。(註4)是的,上帝不喜歡人炫耀權力、力量、財富,並以此作為自己的保障和依靠。
那上帝喜歡的是什麼?經上明確說:“耶和華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 (《詩》147:11)

三、恢復、重建與救贖
回到人,詩人一再吟誦:“耶和華重建耶路撒冷,召聚被趕散的以色列人。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 (《詩》147:2-3,新譯本)和合本、新譯本所譯的“傷心的人”一詞,在呂振中譯本中譯為“心裡破碎的人”,思高本譯為“心靈破碎的人”。心靈破碎,這是古人的寫照,亦是當代人的剪影。主啊,我們的心靈破碎了,在你面前破碎,求你包紮我們的傷口。唯有你的愛,永遠不變的愛,才能醫治我們的創傷。
我們在你面前謙卑,我們盼望你的慈愛,唯有你的慈愛,才能使我們從失敗中站立起來。
主耶和華啊,你是恩典的主,你用慈愛重建了我們。“耶路撒冷啊,你要頌贊耶和華!錫安哪,你要讚美你的上帝!因為祂堅固了你的門閂,賜福給你中間的兒女。祂使你境內平安,用上好的麥子使你滿足。” (《詩》147:12-14)
奧古斯丁說得好:
“我們在這個世界裡遭遇的一切痛楚困難、一切會終結的事物,事實上都算不得什麼。將會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出現,這些不會終結。我們要借著辛勞和艱苦,才能到那些美好事物那裡。一旦到了,就沒有誰能強拉我們離開。”(註5)
是的,我們曾經流浪,我們曾經心碎,但主你把我們領回來,你賜福我們,你為我們建造了一個安全的堡壘,將大門關上,將敵人擋在國門之外,你又使我們的家園平安,並賜下今日的美食,使我們飽足。
Shalom,平安。多麼偉大,多麼崇高,多麼美好。這正是先知以賽亞宣告的上帝的應許:
“他們要稱你為‘耶和華的城’,為‘以色列聖者的錫安’。你雖然被撇棄被厭惡,甚至無人經過,我卻使你變為永遠的榮華,成為萬代的喜樂……並要以和平為你的官長,以公義為你的監督。你地上不再聽見強暴的事,境內不再聽見荒涼毀滅的事。你必稱你的牆為‘拯救’,稱你的門為‘讚美’。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你上帝要為你的榮耀!” (《賽》60:14-19)
主啊,你是和平之子,又是平安的王,你就是平安。你的福音就是平安的福音。你將你的平安留給了我們。主啊,你做我們永遠的光,即使在這個世界有苦難,但我們在你裡面獲得了真平安。
主啊,感謝你,你將你的“道指示雅各”,將你的“律例典章指示以色列” (參《詩》147:19)。你真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你恩待了以色列人的列祖,你也賜福了亞伯拉罕的子子孫孫,你從來沒有這樣對待過其他的民族和國家。它們從來不知道上帝的典章、律法,不認識唯一的真神。
主耶穌基督,你來了,你救贖了我們,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聽到了聖靈對我們說:“你們都要讚美耶和華!”,是的,這正是我心所願,我靈以讚美主為樂,哈利路亞。
註:
1. 範甘麥倫,《詩篇·下》,潘秋松、邵麗君譯,(美國麥種傳道會,2010),1756-1757。
2. 《古代基督信仰聖經注釋叢書·舊約篇·VII·詩篇》,(臺灣:校園書房出版社,2015), 580。
3. 畢德生(Eugene H.Peterson),《詩情禱語》( 臺灣:校園出版社,2019), 12月27日。
4. 基督教聖經線上閱讀 http://www.godcom.net/old/z/625.htm.
5.《古代基督信仰聖經注釋叢書·舊約篇·VII·詩篇》,58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