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娜
編按:《舉目》71期特邀王永信、高榮德、小剛等牧者,回答這位讀者的問題。
“每次唱到詩歌《事奉主越久越甘甜》時,我都覺得很不真實,因為在我的服事中,我常常感覺“力不從心”,甚至是“責任感”驅使,沒什麼甘甜可言,有時候似乎不想服事了。我很敬佩一些服事主幾十年的牧者們,也常想:他們在漫長服事主的生涯中,有過灰心喪志走不下去的時候嗎?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
喬安娜
編按:《舉目》71期特邀王永信、高榮德、小剛等牧者,回答這位讀者的問題。
“每次唱到詩歌《事奉主越久越甘甜》時,我都覺得很不真實,因為在我的服事中,我常常感覺“力不從心”,甚至是“責任感”驅使,沒什麼甘甜可言,有時候似乎不想服事了。我很敬佩一些服事主幾十年的牧者們,也常想:他們在漫長服事主的生涯中,有過灰心喪志走不下去的時候嗎?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
本文原刊於《舉目》71期。 潘柏滔 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人乃上帝按自己的形像造的(《創》1:26-27)。不過,究竟上帝何時創造天地和人類,卻沒有交代。有人根據愛爾蘭大主教烏撤(Archbishop Ussher,1581-1656)的理論,以《創世記》第5章和第11章的家譜計算,認定上帝在主前4004創造了世界和人類。這與地質測年法所鑒定的地球數十億年年齡,大相徑庭!有些人以此攻擊聖經不合乎科學!很多在教會成長的年輕人,也因此離開基督信仰。 保羅吩咐我們,“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究竟怎樣才符合“正意”呢?讓我們從下列兩方面,討論一下聖經與人類的上古歷史 。 一、家譜 很多研究聖經家譜結構的學者,認為聖經中的家譜並非按年代準確地記載,其目的也不是用來推算人類歷史年代。聖經記載家譜,目的是表達屬靈的意義、傳遞神學的信息。從聖經中的家譜,我們可看到下列三方面: (一)不重要的人物,不記載在家譜中 下列是一些例子。 例一 《馬太福音》1:1“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後裔,子孫:原文作兒子),耶穌基督的家譜”,在這裡,亞伯拉罕與大衛、大衛與耶穌基督之間的人名,未全記載,因為這家譜只介紹重要的人物。 在耶穌的家譜中,有“約蘭生烏西亞”一句(《太》1:8)。其實這裡有三個人名未被記錄:亞哈謝(《王下》8:25),約阿施(《王下》12:1),亞瑪謝(《王下》14:1)。此外,以斯拉的家譜中,還有6個連續的人名未寫。(見《代上》6:3-14和《拉》7:1-5) 按照《出埃及記》6:16-24記錄的家譜,摩西好像是利未的曾孫。然而從利未到摩西,相隔430年(《出》12:40)。顯然,摩西的家譜中,有不少的人名未記載。 聖經的家譜並不在乎年表,而是有深層的意義。《馬太福音》第1章,記載耶穌的3個14代的家譜,“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14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14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14代”(《太》1:17)。其實,從亞伯拉罕至大衛,歷經1千年。從大衛至遷到巴比倫,約4百年。從巴比倫到耶穌時代,是5百多年。 耶穌的家譜中,還有4個婦女,這是有違猶太人的風俗的!其中,他瑪、喇合、烏利亞的妻子,都犯過大罪,而路得是外邦人。 可見《馬太福音》中的耶穌家譜,要表達的是:耶穌是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是舊約預言的應驗。祂來是要彰顯上帝的恩典。這恩典是給一切罪人的,也給女人和外邦人。這些神學意義,都是超乎年代的! 例二 《創世記》5章和11章的家譜,使用了平行對稱體裁,都以同樣的程式,記載了10個名字:亞當到挪亞共10代,閃到亞伯蘭也是10代。最後一代的挪亞和亞伯蘭,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例三 《創世記》4:17-22與5:3-29兩個家譜,亦是有意義的對比。兩個家譜,都以一個父親生3個兒子來結束。兩者都以第7代的子孫為高潮。前者以拉麥的多妻、流血復仇和狂言為鑒,後者以以諾與上帝同行為範(《創》5:23-24),互相對比。 該隱後代和塞特子孫的希伯來名字,亦有對應之處:該隱—該南;以諾—以挪士;以拿—雅列;米戶雅利(Mehujael)—瑪勒(Mahalalel);瑪土撒拉—瑪土撒拉;拉麥—拉麥。 最後一代,同有代表性:拉麥3個後代,代表三種專業人才;挪亞3個後代,代表三個人種。而且,塞特、以諾、挪亞3人,都有較詳細、突出而且正面的描述,說明此3人是例外。該隱族譜不記年代,表示人離棄上帝的日子不被記念。塞特(代替亞伯)的族譜有年代,表示人活在上帝面前得享長壽——直到人罪大惡極,只能活到120歲(《創》6:3)。 這些都是族譜要傳達的主題、教訓與意義。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古人記族譜,重視要表達的意義,重視文字上的工整,卻往往跳過很多代,不記錄,不交代,選擇性地記載。 若用這些家譜中的歲數,加起來計算年代的話,就會發現誤得到下列的結果:洪水以前,挪亞所有祖先都與亞當同時活著;亞伯拉罕58歲時,挪亞才死;閃比亞伯拉罕遲死35年! 這顯然不是五經作者要表達的!《創世記》6:5-6說,當時“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若亞當在挪亞父親的年代還健在,人不可能忘記創造主。這証明挪亞時代的人,不可能與亞當同時。 亞伯拉罕也不可能與挪亞和閃同時,因為比亞伯拉罕更早時代的人說: “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11:4) 這些經文暗示,亞當到挪亞,挪亞到亞伯拉罕之間,有遙遠的時間差距,人甚至忘了上帝創造,以及降洪水的史實。 (二)“父親”、“兒子”,或“某某生某某”,超出字面的意思 上文提及,耶穌的家譜中,“約蘭生烏西亞”一句內,即省略了3個人名。因此“約蘭生烏西亞”的“生”字,並非指約蘭是烏西亞的父親,而是指約蘭是烏西亞的祖先。 《歷代志上》1:36提到,“以利法的兒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納斯,亭納,亞瑪力”。但《創世記》36:11-12卻說:“以利法的兒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納斯。亭納是以掃兒子以利法的妾;她給以利法生了亞瑪力……” 聖經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創世記》5和11章的家譜中,可以看到下列的程式: “甲活到……年生了乙,又活了……年。乙活到……年生了丙,又活了……年”。這裡所用“生了”一詞,往往是有了子孫之意。比如,悉帕和辟拉為雅各“生了”孫子(參《創》46:16-23),迦南“生了”幾個國家的人(參《創》10:15-18)。所以“甲活到……年生了乙,乙活到……年生了丙”的意思,不一定是父親生兒子。可能是某人出生時,其重要長輩的年齡。 (三)古人長壽的新證據 […]
本文原刊於《舉目》71期。回應讀者來函:《爲何事奉力不從心?》 高榮德 時間實在如飛而逝。神學院畢業後全時間事奉,至今已有35年。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美國中部基督工人中心事奉,在廣大的校園福音工場為主得人,同時也在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大學城的華人教會牧養。 常有人問我,為何能在同一崗位事奉主30多年?我的回答是:若不是在事奉中不斷看到主的恩、在事奉中嚐到甘甜與喜樂,就無法在同一崗位上進行長久的事奉,總會盼望換個新環境,得到新的享受。 還有人問我,事奉主30多年,有何感受?我常用一首歌回答:《事奉主越久越甘甜》。事奉主不可能不會碰到困難,但如何在困難當中不離開工作崗位,用喜樂的心越過困難,化困難為甘甜,帶著希望努力向前,以下即為我的一點經驗: 一、認定異象 作為外邦的使徒,保羅在事奉中所承受的壓力,比其他的使徒多,所受的苦比其他的使徒重,但他卻忠心事奉主幾十年。他的秘訣是:“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徒》 26:19) 保羅在大馬色被光照後,上帝差遣他往外邦人與君王前為主作見證(參《徒》 9:1-16)。他清楚地看見異象,放膽地跟從。雖然碰到許多攻擊,但他知道,那給他異象的上帝,會給他足夠的恩典去完成他的使命。他在監獄中對亞基帕王說:“然而我蒙上帝的幫助,直到今日還站得住……”(《徒》26:22)認清上帝所給的事奉的方向,是保羅在困難中堅持往前走的力量。 神學院畢業的時候,我本已決定,去哪裡事奉都可以,就是不要留在密蘇里州。然而上帝3次藉著祂的話,讓我知道祂要我留在密蘇里州,在美國基督工人中心作校園事工。這成為我幾十年在“美中”事奉的動力。既然清楚上帝的帶領,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可以緊緊握著主的手衝過困難。困難好像針剌一下就過去,沒有留下長遠的傷痕,也沒有留下痛苦的回憶。 祂給我的事工,祂用恩手托住。祂給我的異象,祂用大能隨行。我可以將重擔交託給祂,我只要輕鬆跟從——這是祂的事工,我只要忠心地跟隨,用喜樂的靈觀察祂的作為,欣賞祂的奇妙…… 二、化敵為友 事奉時最難應付的,是人事問題。總有人不滿意、批評、攻擊。如果他們成為我們的競爭者或仇敵,我們會痛不欲生。這時我們要像保羅所說的:“不要以惡報惡……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 》12:17-21) 用愛心關懷攻擊我們的人,多去探訪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化敵為友,是消滅人事困難的最好方法。用愛待我們不喜歡的人,也是得著同工的最好方法。這使我們服事時,沒有後顧之憂。當我們用從主而來的愛,將“頑皮”的羊馴服,我們就能發現,羊圈裡的羊每一隻都是可愛的。服事的甘甜就來到,我們就不會想到要換羊圈了。 三、僕人心態 僕人的心態,不單使我們默默地、忠心與謙卑地事奉,也使我們甘心樂意服事別人。並且使我們不與別人比較、不妒嫉別人的事奉成果,只為有機會事奉主而感恩;不求自已服事的光輝,只求別人得建立。別人興旺起來,我們就高興,如施洗約翰所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 校園事奉總是為別人建立同工。由於學生不斷地畢業、離開,因此看別人的教會不斷興旺,自己的教會卻好像不增長。難怪很多作校園事工的人,做了一段時間就離開,轉到其他的服事上。僕人的心志,使我們將上帝的託付,安靜地做好,為自己事奉的崗位感恩、喜樂。 四、不怕疲倦 同樣的事情做多了,就會累。不單是身體累,心靈也累,想將工作放下,換新的工作,如此就很容易離開“天上來的異象”了。 當我們感到疲累的時候,不要告訴自己:我太累了!免得越說越累。也不要告訴別人,免得每次說完,還要被人責怪為何做那麼多。于力工牧師說,也不要告訴主耶穌,免得主說:孩子啊,累了,回家吧! 如果不要讓主知道,我們就不要讓這累的意念留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常常數算主的恩典,多親近主,多禱告,使自己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賽》40:31),在舊的崗位進行新一頁的事奉,再次經歷主的恩典帶來的新的事奉效果。 作者是美國基督工人中心主任,哥城華人教會牧師。 相關文章:為母的試探與挑戰(王敏俐)2021.02.15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神鬼獵人》的復仇旅程(王星然)2021.2.1一方水土(小剛)2020.02.08先鋒的典範(蘇傅麗秀)2021.02.17從追求完美到活出卓越(蔡佩芬)2018.10.17迎遊子歸家、隨耶穌翱翔(黃奕明)2021.1.04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