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本文原刊於《舉目》81期和官網2017.02.01
“那位姊妹講話輕聲細語的,好溫柔喔!”“他的脾氣真好,肯定是個溫柔的人。”
“細心體貼”、“善解人意”,彷彿是我們最常聽到的“溫柔”的同義詞。像我這樣粗枝大葉、說話直白的人,真的很羨慕那些“溫柔”的人——他們說話總是非常婉轉,讓人聽了覺得很舒服。
偏偏我就是離“溫柔”非常遙遠的人。身為戒癮輔導的我,經常面對許多傷心的父母,而我的基本態度總是:“擦乾眼淚、開始作戰。”
記得一次講座後,有位“很溫柔”、“很屬靈”的姊妹,對我的“直白”相當不以為然:
“孩子吸毒已經夠讓我們傷心難過了,你為什麼還要說我們的孩子是媽寶(編註:凡事需要媽媽照顧的成年人),還要求我們改變?難道你就不能溫柔一點?多安慰我們嗎?你不是傳道人嗎?”
聽了她的話,我心裡雖然有些難過,卻依然不怎麼溫柔地回答:“很抱歉,在講座過程中傷害到你的心。因為我不能要求頭腦不清的吸毒者改變,只能要求頭腦清楚的家長先改變。”
不過,這位姊妹的善意提醒,也使得我想要認識究竟什麼是聖經中的“溫柔”。我感覺到,基督徒父母如果對“溫柔”認識不清,很有可能變成孩子上癮的“助力”。還有,我真的這麼“不溫柔”嗎?
“溫柔”不等於沒有界限
我們經常會將“溫柔”與“討好”,或者“善解人意”,劃上等號。事實上,用“討好”對待上癮者,非但對“脫癮”沒有幫助,反而和上癮者產生依賴關係,後果更嚴重。
“討好”,不是“溫柔”。“討好”永遠比不上網路遊戲、毒品、酒精、色情所帶來的好感。
當孩子、配偶在外吸毒或酗酒回家,幫他們準備熱騰騰的飯食,忙進忙出,溫柔禮遇,心想:“我這麼溫柔,一定會讓他感動,讓他知錯吧?”坦白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溫柔”絕對不是沒有界限,不是刻意討好、掩蓋過錯。所謂“界限”,不只是身體、金錢和歸屬,也包括情感、想法和需要。如果將別人的需要、想法和麻煩,當作自己的責任,或者因此責怪自己,那麼你可能成為成癮的依附關係人,而不是“溫柔”。
例如:默許孩子在家吸毒,卻不斷地勸他去戒毒;為了維持婚姻關係,寧可忍受丈夫家暴;孩子交通違規,父母代繳罰單;先生外遇,卻由太太出面道歉等。上癮者不承擔後果,反而讓無辜的人承擔,這就是“界限”問題,卻不等於“溫柔”。
界限模糊,會讓上癮者不斷地測試底線。得寸進尺的結果,是造成更大的傷害。溫柔勸告、耐心等候,不會使對方戒癮,不會帶來任何改變。
人們對“溫柔”,還有一另個誤解,就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雖然心裡不認同對方的做法,甚至知道那是違背真理的,也不敢據實相告、據理力爭。用愛心,卻不敢說誠實話……
最常見的,就是配偶外遇時,為了維持幸福家庭的表象,以及溫柔的形象,不斷地隱忍配偶犯罪。包容罪的結果,反而助長了成癮,同時也毀掉家庭。這不是真正的溫柔。
主耶穌是最佳的溫柔典範,祂對“罪”卻沒有絲毫的妥協。
“溫柔”就是放棄自己的所有權
如果要在華人教會裡找溫柔的代表人物,大概就是牧師的另一半,也就是師母了!會友對師母的要求,就是“溫柔”、“端莊”、“沉靜”。好像不溫柔就不能做師母。這實在是錯誤的。
溫柔真正的含意,就是“放棄主權、尊主為大”,而不是個性的表述。
師母確實必須擁有溫柔的特質,但這個“溫柔”不是外表的溫柔婉約、楚楚可憐,而是內心選擇放棄自己的主權,甘心樂意地成就主耶穌對牧師、對弟兄姊妹的呼召。要知道,放棄自己的權利,需要更大的勇氣,需要堅毅的性格。
丈夫溫柔地對待妻子,就是放棄對妻子的主權,尊重妻子的個別性及主體性。而人類溫柔地對待土地,就是放棄自己對土地的主權,善待上帝所創造的一切。在教會中,若是知道有弟兄犯罪跌倒,我們要效法主耶穌,用溫柔的心挽回,也就是犧牲自己、放棄享受,盡全力將他挽回(參《加》6:1)。
父母溫柔對待孩子,真正的意義是:“放棄對孩子的所有權”,明白只有上帝才是孩子的真正主人。知道孩子不屬於父母,所以放手讓上帝主宰孩子的未來。
所謂“放手”,不是“放任”,而是讓孩子承擔錯誤選擇所帶來的結果。父母順服上帝對孩子的引導,即使上帝領孩子進監獄、受懲罰,父母也以感恩的心,順服上帝的帶領。
許多離開祖國、到中國傳福音的西方宣教士,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來到陌生的國度,用自己的生命,溫柔地對待中國人,犧牲自己,成就“神愛世人”的呼召。這是溫柔。
主耶穌正是溫柔的極致呈現,祂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祂溫柔地對待祂的兒女,捨棄自己在天上的寶座,來到世上,讓我們不再受罪的綑綁,在祂裡面享受安息。主耶穌就是溫柔的榜樣。溫柔真正的含意,就是捨棄主權。
“溫柔”的獎賞:放棄地上,天上加倍
當我們願意放棄地上的權利,順服天父的帶領,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有則虛構的小故事:某位大教會的著名牧師死後到了天堂,發現他住的房子,居然比一位“同志”還要簡陋、狹小。他忿忿不平,質問上帝:怎麼可以這樣!
上帝回答:“你在地上已經得到許多獎賞,成為眾人愛戴的大牧師。而他雖然有同性戀的傾向,但不曾違背我的旨意,不向罪惡低頭,忍受獨身的寂寞,溫柔待人,因此在天上得了獎賞。”
天國的律法是,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為了遵守天父的旨意,放棄了地上的權柄,尊主為大。換句話說,溫柔的人放棄地上的土地,卻成為天上的“大地主”。
台灣空中英語教室的創辦人彭蒙蕙女士,半世紀以來造福無數學子。2002年她獲“紫色大綬景星勳章”,成為首批獲得中華民國“外僑永久居留證”的外國人。然而她在台灣卻從來沒有買過房子,更沒有任何投資置產。她的名言就是“不要只想你自己(Think bigger than yourself)”。
當我們的眼光從地上的產業,轉移到天上的產業,就能成為溫柔的人。
“溫柔”不是懦弱與妥協,而是犧牲與勇敢!
在毒品氾濫、色情網路猖獗的世代,我們需要不向巴力屈膝的勇士,願意付代價,用溫柔的心,將犯錯的弟兄挽回;我們需要在各個領域,犧牲自己的權利,回應上帝呼召的溫柔戰士。
再回頭看自己,我真的那麼“不溫柔”嗎?好像也沒有!
作者來自台灣,定居加州,著作《上癮的真相》,北美戒癮輔導師及自由傳道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