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校園與海歸
-
家裡查經班來了一個95後本科男,典型的富二代,說話流裡流氣的,每次來都巨能侃,查經的時候話最多。這哥兒們來參加團契的主要目的是吃中國菜——誰讓我太太做飯這麼好吃呢!
-
面對這滿山滿谷,以90後為主體的禾場,教會長執必須處理的一大難題是,當我們把有限的資源和人力,全投注在學生事工時,要如何能兼顧本地的需要?
-
這本書共收集70篇文章,呈現了美國華人教會在1950至1980年代,從查經班成立成長,轉化為教會的史實和評述。不但可成為今後美歐亞澳紐地區,學生團契轉化為教會的參考書,也可為國內城市聚會點轉化成堂會,提供借鏡。
-
自2008年起,一些未曾以留學生為服事對象的北美華人教會,開始了本科生事工。因為自2007年起,幾乎每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增長超過15%,並明顯低齡化。對一些年齡層老化的華人教會而言,開始學生事工需要先回答本文的3個問題。
-
2010年,我們覺得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來慶祝結婚20年。因此,就在結婚20年紀念日那天,我們開始了第一次的學生團契活動……
-
我記得,好幾位弟兄姐妹積極地投入校際間的“串聯”,集體到芝加哥市中心示威。他們羡慕紅衛兵的激情,更充滿了“為人民服務”的熱誠……
-
查經班中第一位信主的是Jocelyn Fong。她清楚上帝的旨意,成為在菲律賓、尼泊爾等地的宣教士。也是我們這些收入有限的留學生,第一個以金錢支持的海外宣教士。
-
1980年代中期,SIUC來了很多東南亞的學生,以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居多,也有一小部份是來自越南及中南美洲的華人。在此同時,適逢中國改革開放,SIUC也來了許多大陸的學生和訪問學者。他們對聖經和教會充滿著好奇心,每週五都來參加聚會,一時查經班人數大幅增加。除了華人學生之外,也有不少美國朋友。
-
我們深信,這是上帝在中國及普世救恩計劃的大工,絕非偶然。我們理應見證個人參與查經班的成立、成長的過程中,如何經歷上帝的帶領;分享查經班成長到成立教會的過程,有哪些美好的經驗及失敗的教訓;研討當今中國及海外新成立的教會, 如何從過去北美的經驗得到借鏡。
-
如果機構用傳統事工做法,等到一個同工隊(約4位同工)組成,再去開拓一個學校,那麼,絕對趕不上這急劇增長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