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上歸國之路》專訪之一:走上去,就不那麼難(蔡越採訪)

本刊記者 蔡 越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7期

        陳國光,來自北京,美國電子工程師,並在神學院進修過三年。1993年,他抱著傳福音的目的回中國工作。回顧這幾年,他有很多心裡話,要和有共同志向者交流。

為什麼需要海外學人回去?

       (記者)問:為什麼您認為,中國現在需要大量海外學人基督徒回國傳福音?難道中國國內缺少傳道人嗎?

        (陳國光)答:中國確實缺少能在知識份子階層傳福音的人。

          以我這幾年來在中國教會的經歷,看到國內大部份的傳道人,自身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傳起福音來,基本上是在基層,無法大面積地進入知識份子階層。

         而全國唯一一所能公開培養神學研究生(碩士學位)的“金陵神學院”每屆的畢業生還不到十位。這就是說,中國有上千萬的知識份子,每年卻只能培養出不到十位的神學研究生去餵養他們。這種情況下,持有純正信仰、具有相當裝備的海外學人回國傳福音或做牧養工作,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問:除了高學歷以外,您覺得海外學人的留洋經歷,對他們回國傳福音,有什麼大的幫助嗎?

         答:有很大的幫助。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在海外期間,系統地學習了神學知識,奠定了我一生事奉的基礎,可應付多種挑戰。

         其次,我學到了西方和華人教會事奉的經驗,包括教會管理和行政方面的。中國教會因人數增長太快,在這方面相當弱,無法面對需要。

         再者,我學到了如何利用文字傳福音。在海外,文字事奉的成績非常突出,有大量優秀的福音刊物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影響甚大,例如《海外校園》及中國學人培訓材料就是其中之一。我可根據需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以上這幾方面,都是我在國內沒有條件學到的。

回國前的六大準備

        問:您剛才提到,海外學人回國前,要先擁有“相當的裝備”,是指哪些方面?

        答:我是指回去前,需有適當的訓練和籌備:

        首先,需有清晰的異象和使命感。這點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特別清晰的呼召,知道神叫你回去服事眾多靈魂,你回去之後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被各種打擊擊倒。

        其次,最好系統地學習神學知識,比如解經學、系統神學、講道法、教會歷史、宗教比較……如果沒有條件,至少要學習聖經知識和中國教會歷史。

        問:為什麼要特別重視這兩方面的知識呢?

        答:因為人們對基督教提出的疑問,常常在這兩個方面,例如“上帝為什麼不准人吃智慧果?”“基督教是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砲送進中國的”……這些都甚為尖銳,傳道者若事先沒有足夠的準備,根本招架不住。另外,國內教會迫切需要聖經知識方面的培訓,回國者如在這方面系統地學習過,就可向他們提供幫助。

        問:還需要其它方面的裝備嗎?

        答:當然需要。第三方面,就是要有事奉的經歷。在海外儘量多參加佈道、門徒訓練和牧養等方面的事工,而且範圍越廣、經歷越多越好。我有一個朋友,他回國後帶領一個家庭教會。這個家庭教會起初只有三、五人,我這個朋友尚能應付,後來快速增長到四五十人,他就不知該如何是好了,因為他在海外時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第四,就是對中國教會要多一些親身體驗。回國前多次通過探親、短宣,接觸中國教會。回國後還要多花點兒時間,多跑跑各個教會。

        問:您的意思,是不是要通過親身體驗,拿到有關教會的第一手資料?

答:是,目的就是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而不是第二手,或是道聽途說的。我回國後,沒有急著帶領聚會,而是花了一年時間,專門跑各教會了解情況,我稱之為“一年適應期”。若對中國教會的情況都不了解,又怎能進入事奉呢?

        問:我聽一位回國傳福音的弟兄說,他一回國,就彷彿陷入了不信者的汪洋大海,他覺得格外孤獨。這種情況常常發生,是不是?

       答:是。所以,第五,就是要建立屬靈的聯繫網。海外的聯繫網,起著背後支持的作用,為傳道者代禱,從經濟上支持他。國內的聯繫網,則可以幫他了解國內教會,順利進入事奉工場。

       第六,有心回國傳福音的人,最好有一個社會身份,或是有一份職業,或是掛名在某一個公司,總之不要以傳道人的身份出現。因為中國人還不習慣更不理解“傳道人”這種身份,所以會問很多的問題,比如特別關心傳道人的收入從何而來。有一個社會身份,比如某公司的工程師,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同時,還可避免引起人們的戒心,傳起福音來反而更容易。

      我覺得上述的這些裝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即使作足了這些準備,回國傳福音的人仍然可能被各種問題、困難搞得精疲力盡。

回國後的五大困難

       問:您回國這幾年,一定碰上了不少您剛才所說的“各種問題、困難”,您能說說主要有哪些嗎?

       答:我想至少有以下這五方面:

        首先,從政治環境而來的壓力。家庭教會在國內,是受控對象,是違法的。不過呢,也沒有像海外渲染的那麼誇張,好像動不動就要下監獄。但是,跨地區傳福音則可能隨時被抓,而且說話也確實不是很自由。所以,還是有相當的心理壓力。

        問:那麼您怎麼應付這個困難呢?

        答:重新確認自己的角色。不要把自己看成政府監控的對象,而是把自己當作正常的公民,公司的普通研究人員,那樣,心頭就沒有壓力了。

        問:第二方面的困難是什麼呢?

        答:是生活方面的。比如國內空氣品質差。擠公車混亂,買東西需要討價還價等。這些都需要有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最大困難之處在於家人,尤其是小孩。有一個弟兄舉家遷回中國,在一個技術公司任職。不久,他出差去外地,妻子和孩子當然留在當地。結果他去的第二天,新買的淋浴器就壞掉。母子二人沒有經驗,也不知道該找誰去修,束手無策,整整二十幾天沒有洗澡,從此孩子天天在家裡叫:“要回美國!中國太討厭了!”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問題。作為基督徒,很不情願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無神論的教育。

問:怎麼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答:夫妻要同心,任何的困難,兩人一起去擔、一起去解決。至於孩子的教育,只能用家庭教育補足。

        問:第三類困難是什麼?

        答:是社會和人事環境。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對方的錯,他反倒來把你大罵一頓。還有,國內的人常對歸國的人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抱著利益的角度和你打交道。或者,認為你在海外撈了一筆,很有錢,或者希望你能幫他建立海外聯繫……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發現你滿足不了這些希望,他們就會開始說壞話。一想到自己要事奉這些人,就不免疲倦、灰心。

       問:那麼,怎麼辦?

       答:唯一的辦法,就是像聖經《希伯來書》十二章所說的那樣:“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問:第四類困難是什麼?

        答:是屬靈環境。國內外的信仰環境,甚至崇拜習慣都有很大不同。國內的家庭教會中,常常沒有講道,只有查經式分享,比如會有某一弟兄站起來說:“我有一點亮光,和大家分享……”甚至不能自由地、大聲地唱詩。這常常使海外回去的人內心產生焦慮,覺得自己沒有參加真正的崇拜,心靈得不到滿足。產生屬靈上的孤獨感,很容易導致靈性的低落。

       有的家庭教會傳道人,對海外來的傳道人比較排斥。一是他們擔心新的東西進來,二是因為歸國傳道人學歷高,有優越感,容易造成反感。他們對不同的意見反應也比較容易激烈。比如在培訓班中有什麼不妥,有的家庭教會會立即把人撤走。既不打個招呼,也不進行溝通,什麼話都不說,從此以後就斷絕來往。

        問: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答:充分認識國內外宣教上的差異,把回國傳福音當成“跨文化宣教”(是不太遠的“異文化”)。不要以為這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我對什麼都很熟悉、很了解。其實,我們仍然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小心地去了解、適應。而且,不要以一個老師的姿態出現,而應以學生的態度、僕人的心志去了解和服事國內教會。

回國之路好走嗎?

        問:回國宣教之路,好走嗎?

        答:不是那麼困難。這條路,別人看上去很艱苦,但是主若呼召你走上這條路的話,他會給你足夠的恩典與能力。“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真正走上去,就會發現不是那麼困難。“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