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點工(榮子)

榮子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陸留學生自海外學成回國,形成一股“海歸大潮”。然 而歸國後,環境改變,又面臨不少困難及挑戰,有些人不太適應,甚至情緒不穩定。這包括在我們教會受洗的年輕海歸,他們有同樣的困擾。作為年長的朋友,我們 夫妻決定回中國看看他們,希望給他們一點安慰或幫助。而且,我們想念他們!

“老土”

       第一站是上海。我們借住的房子,是巴黎某教會的長老夫婦的。幾天之後,他們夫婦也回到了上海。房子長期不住人,他們就全面檢查了一下,發現洗手盆的下水道堵塞,需要疏通。師母(也就是長老的太太),帶著我一起去小區的物業管理辦公室,希望他們安排時間來修理。

        辦公室裡有一位中年的主任,和一位年輕漂亮、打扮時尚的女書記。他們很熱情、親切地與師母交談。一切都談妥後,那位女書記眼睛斜瞟著我,問師母:“這是你家的鐘點工嗎?”師母忙說:“這是我們的客人,是我們在巴黎的朋友。”

       回家後,我們就以“鐘點工”為話題,談論了起來。我講述了3年前,我們大學同學聚會時的一件樂事──我當時一眼見到一位40年沒見過面的男同學,脫口喊出了 他的名字,並去與他握手。他嚇了一跳,“哎呀!哎呀! 哎呀”了半天,說出了一句讓大家捧腹大笑的話:“你,你怎麼比我老婆還土啊!”(其實他老婆一點也不土。)

        不管“鐘點工”,還是“老土”,都說明我在不少人心中就是這樣的形象。我有一位朋友說,他只有一套名牌衣服,只帶到國內穿,因為在國外沒有人介意他如何打扮。而在國內,不少人會以貌取人。也許我穿的不是名牌,也沒有化妝修飾,因而成了他人眼中的鐘點工了!

       我只是暫時回國,完全可以不介意別人的評價,但如果我是回國定居呢?

       突然間,我感受到了“海歸們”的心情。他們在海外多年,特別是認識耶穌之後,價值觀有了很大改變,不再以外在的東西為榮。海外的基督徒之間,更不在意別人的打扮。回國之後,受到別人的另眼相看,自然會產生壓力。

       感謝神,讓我們夫妻在見到“海歸們”之前,就明白了:他們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教導和批評(當然也不是無原則的認同)。他們需要的是關愛,是有人聽他們傾訴,與他們一起禱告,一起從神那裡得到答案和力量。

姐妹

        我們與一位姐妹見面。

        第一次,是在一家咖啡館,她淚濕兩包紙巾。她告訴我們,她回國後,很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與父母的關係也一度緊張。

        後來,她來到上海,找到一份別人認為很不錯、自己也覺得很好的工作。她很想努力把工作做好,但4個月後,她還是把工作辭掉了。因為工作需要穿高跟鞋,而她的腳,穿上高跟鞋就疼,疼得受不了。

       她說:“你們知道嗎?那不是累,而是疼啊!假若只是累,我可以克服。假若老闆允許我穿平底鞋,我也決不會辭職……我不是嬌氣,也不是好高騖遠。大家都不理解我啊!”

       後來,她又找了一份不太理想的工作,為了生存,努力地幹……她的眼淚,簌簌不斷。唯有我們的理解和禱告,讓她露出了一絲微笑。

        第二次,是她打電話約我們,說還想和我們聊聊。她情緒好了許多。談了一會兒,天就黑了,她要請我們吃晚餐。我們知道她也是“月光族”(每月薪水花光),不肯 答應。她說:“你們總說我這麼大了還像小孩子、要趕快長大!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你們又拿我當小孩子。不行!我也要孝敬‘老人’!”於是,我們高高興興 地一起吃了一頓壽司。
第三次和她見面,是我們回巴黎的那一天。那天是週六,很多兄弟姐妹都來了。大家一起聚餐,用一次性的紙盤,吃大鍋飯,好像又回到了巴黎的學生團契,感覺特別親切。
她也不再有意迴避其他的兄弟姐妹。記得第一次見面時她說過:“我誰都不想見!不是他們得罪了我,是我拒絕了他們。”現在,她不拒絕了。

尾音

        回到巴黎已經十幾天了,弟兄姐妹揮手送我們離開上海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前幾天我收到那位姐妹的來信,她正在重讀《約伯記》,並寫了自己的感受。她會繼續讀、繼續寫,並且與我們不斷交流。

       回想起在國內、在上海的一幕幕,我不由得笑了起來。上帝啊!你是調動萬有的!在回國探望“海歸”的事工上,我們不正是你選用的“鐘點工”嗎?

作者來自大陸,現居巴黎,與先生同為學園傳道會宣教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