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是一种很玄的东西——解读Hillsong(王星然)

本文原刊于《举目》76期。

文/王星然

写一个可能在某些华人教会里会引起争议的当代教会音乐团体,要如何下笔呢?

基本上,处理这样的题材有几种选择:

1) 维护传统,批判新潮,教会长执或许会喜欢;

2) 拥抱潮流,敬拜团里的年轻人会认为你很IN,主动帮你转发;

3) 取中庸之道:新观点和旧思维各打50大板。这让自己看起来很平衡,很中立……但未必讨好,反而两派人马都会对你有意见。

仔细想想,这不正好反映了过去几十年,华人教会在音乐敬拜上所面对的挣扎与困境吗?无论选哪边站,都会有人不开心,都会被贴标签……

4) 置之不理,让别人写,看别人被骂。只是,笔者长期观察媒体趋势与流行文化、教会音乐的发展,加上多年从事年轻人事工,是不可能对这只“大象”视而不见的。

因此,我决定不管他人看法,诚实地提出个人的一些观察和省思。

当代最受欢迎的基督教乐团

教会乐团拍MV,是已经很高大上了;但 来自澳洲悉尼(雪梨)的Hillsong United乐团(中译为“新颂联合乐团”,以下简称Hillsong),却预计在2016年发行他们的第一部商业电影《让希望崛起》(Let the Hope Rise)(参官方预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Z69KnGOwE)。BH76-22-8009-图2- 《让希望崛起》(Let the Hope Rise)的海报

这部记录片将详述上帝如何带领Hillsong,从一个小教会敬拜团(1983 年教会成立时只有45人),发展到具世界影响力的乐团。

美国《告示牌》(Billboard)杂志称Hillsong是当代最受欢迎的基督教乐团。这些年,他们共卖出1,600万张唱片;每个主日,全球(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布纽新几内亚)约有5,000万人在唱他们创作的诗歌。

2013年底到2015年初,Hillsong的Oceans——Where Feet May Fail(恩典之洋——即使我仍会软弱)打破记录,不仅拿下美国告示牌当代基督教音乐排行榜(Billboard Hot Christian Songs chart)冠军达50周,更罕见地进入主流音乐榜(Billboard Hot 100)。

也许,长执们不见得同意Hillsong的神学,但问问教会里的年轻人,你会发现Hillsong的音乐,早已登堂入“会”:

Shout to the Lord(向主欢呼)、Power of Your Love(袮爱的力量)、One Way(唯有耶稣)都已算是“经典老歌”,加上近10年来超红的Mighty to Save(大能拯救)、God is Able(神有大能)、Hosanna(和散那)、Still(安静)……一首接一首,这股Hillsong热潮方兴未艾。

也是文化现象

对我而言,Hillsong不只是一个乐团,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当代文化现象。

正当全世界的教会都在烦脑如何得着这一代年轻人时,Hillsong Church每周可以吸引10万年轻人来参加崇拜;在纽约曼哈顿的分堂,每周7千人要排队才能进场。

Hillsong Church的异象是,“建立一个以基督为中心,以圣经教导为基础的大型教会,来接触并影响世界,改变人心,装备上帝的儿女,能领导并影响生命的每一个层面。”(http://hillsong.com/vision/)他们力行耶稣爱邻舍的教导,看重教会的社会责任,激励教会年轻人长期投身弱势族群关怀(注1)。

如此生猛的植堂策略和放眼全球的异象,使Hillsong的影响力扩及世界各大重要城市,除了澳洲及纽约之外,洛杉机,伦敦,巴塞隆纳,阿姆斯特丹,柏林,哥本哈根,基辅,巴黎,斯德哥尔摩……都有她的分会。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成功不能定义他们的神学和治会的路线是对的——大,不代表必然正确”。

虽然保守阵营对Hillsong的批判,不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但是考量到避而不谈这些争议,或会减低此文的可信度,所以我借《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Megachurch With a Beat Lures a Young Flock”(Sep. 9, 2014),来综合归纳这些年美国传统教会对Hillsong的批判,并提出个人的回应(注2)。

艺术、美学、和管理

我是个标准古典乐迷,在台湾主持过古典音乐节目,也曾担任教会诗班指挥多年。

在收藏的上千张古典唱片中,我拥有13世纪的葛利果圣歌(Gregorian Chant。指生于540年的葛利果一世,于590-604年任教皇期间,整理的男声单旋律、无伴奏拉丁文圣乐。编注),文艺复兴对位元合唱作品,巴罗克神剧及教会清唱剧,和众多的的古典乐派、浪漫时期、国民乐派弥撒曲及安魂曲。

当然,更少不了传统圣诗、黑人灵歌、还有近年来古典乐坛愈来愈重视的东正教音乐,如Arvo Pärt,Henryk Górecki,John Tavener的作品……

  • 杰出的创意与风格

不谈神学,单就艺术角度来看,我认为Hillsong的音乐是值得花时间去认识的,尤其他们的作品,迥异于时下那种老套呆板,千篇一律如制式生产线出品的音乐。

Hillsong的特殊配器法(乐器的选择组合与运用方法。编注)、大胆洗练的和声、色调丰富的编曲、意想不到的节奏设定、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现代用语是“洗脑”)的弦律,20年来在乐坛上引领风骚。

此外,Hillsong的吉他风格充满U2乐团的实验精神,在声响效果上极富创意,因此网络上有大量讨论、研究Hillsong吉他的文章和教学影片,全球各地敬拜团竞相模仿……

《纽约时报》乐评家把他们归类为民谣摇滚(Folk Rock。注3),很有澳洲白人的特色,这和和美国以Nashville风格(美式现代乡村,轻摇滚)为主的基督徒创作很不同(美国现代教会音乐还受到非裔音乐的影响,常有R&B/节奏蓝调和Hip Hop/嘻哈的影子)。

  • 谦逊的团队精神

Hillsong的灯光和舞台兼顾功能与美感,乐手的穿着不华丽张扬,却简单有型,整体反映出一种后现代(或后工业时代)的美学。Hillsong演出的每个环节都严谨挑剔,以舞台管理的专业角度来看,他们丝毫不逊于任何当代第一流的艺术团体。

每个成员不仅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而且敬拜时全心投入,默契十足。看他们的现场,你会发现团员们虽然都很有恩赐,但也懂得隐藏自己,彼此相顾,以求全体的呈现,排山倒海而来的音乐感染力和充满震撼的能量,令人屏息。

  • 把最好的献给上帝

在这个快速、廉价、只作表面工夫的时代(教会也不例外),Hillsong关注细节,渴求完美的执著,十分难得。批评Hillsong的人必须正视他们在艺术、美学、和管理上的成就,因为这些成果反映出“把最好的献给上帝,因为祂配得”的敬拜态度。

《将最好的献主》,很多人会唱,也能在祷告时挂嘴边;但能说会唱是一回事,如何反映在音乐敬拜的美学和服事的态度上,则是另一回事。

  • 谁说感受不重要?

Hillsong不是二流乐队——打着荒腔走板的鼓,企图用廉价的流行乐风,操弄会众的情绪。有些批评者或许也该反省一下自己教会的音乐敬拜,领唱者那种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在排练时草率敷衍、缺乏敬拜热情的态度,无怪乎会众唱诗有口无心,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

是谁说感受不重要的?不高举感觉不代表弃感觉如敝屐。读一读《诗篇》──教会敬拜的范本,只要我们踏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可以马上感受到那浓烈的情感,对上帝,对自己的处境,甚至对敌人的感受。

不论是悲伤、愤怒、焦虑,或狂喜,上帝并不轻看我们真实的感情。

薄如纸片的神学

Hillsong创作最常被攻击的,是他们歌词中薄如纸片的神学。这一点我部份认同。

像这些年大受欢迎的Hosanna,歌词企图模仿《但以理书》、《启示录》等启示文学的口吻,犹如先知发预言宣告异象,不仅缺乏神学根底,又过度渲染个人的“看见”,内容不知所云,含金量超低。

因此,虽然旋律及和声都很优美,有新西兰当红女歌手Brooke Fraser助阵,唱功一流,情感表达也到位,但我就是无法欣赏、无法在不能认同的歌词中敬拜。

Ravi Zacharias(1946生,美籍印度裔福音派护教学者。编注)谈到敬拜音乐时,曾引用苏格兰政治家Andrew Fletcher(1655-1716)的名言:“让我为这个国家写首诗歌吧──我不在乎谁写她的法律!”

当艺术家从生活和文化中汲取各样题材,自由地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感受来从事创作时,往往豁免于法律及学术上的精准要求。这是诗歌的魅力所在,也是诗歌的危险之处!音乐是灵魂的语言,能把飘渺的情感带进现实,且极具煸动诱惑的能力!

音乐可以承载真理,也可能使人偏离正道。

因此,Ravi说:“不要让音乐成为上帝,让它成为带领人归向上帝的工具。”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提醒,我们都需要小心:音乐在敬拜中不该成为主角,窃取上帝的位份。音乐要引人走向真理,把荣耀单单归于上帝。

佳作赏析

不过,平心而论,除非下过功夫听完Hillsong的所有作品,要说Hillsong超过数百首的创作,神学薄如纸,并不公平。相反地,Hillsong有好些令人激赏的佳作:

  • Still

这首《安静》综合了《诗篇》29篇、46篇和91篇的信息,描绘了上帝是掌权的主——上帝用祂大能的翅膀遮盖我们;当洪水泛滥之时,祂仍然坐着为王,我们要安静,要知道祂是上帝。

这是一首在苦难中特别能安慰人心的创作。约书亚乐团已经用中文翻唱这首诗歌,华人教会的年轻人多半耳熟能详。原曲的和声编写,有着非常浓郁却内敛的情感。我在钢琴上反复用它的和声即兴弹奏(improvise),常让我烦躁的心安静下来。

  • Oceans (Where Feet May Fail)

这首《恩典之洋(即使我仍会软弱)》是一首当红的告示牌冠军单曲。歌词写道:上帝呼召我们离开舒适的安乐窝,像彼得一样凭信心踏进汪洋,然而在试炼中,我们却时常跌倒;我们要像彼得一样呼求主,定睛在祂的身上。在深不可测的洋海里,主已用祂的恩典环绕我们,必以大能的手引导我们。

这首歌的编曲、配器,和演唱都属一流,歌词也写得很美,值得花时间聆听。

  • In Your Freedom

这也许是比较冷门,但却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此歌反应了深刻的救恩神学——作者意识到自己完全的残破败坏和无能为力,只有来寻求上帝:

我寻求祢,全能的上帝

我在我的破碎中向下拜

这世上没有一个君王像

如此卑微地来临,为了救赎我的灵魂,医治我的心

除了给我的恩典,我如今什么都没有

这世上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能使我心眷恋

我爱,我的主

拯救了我

是我一切的所需

是我一切的所要……

这首歌运用阴沉的和声开头,如歌词内容之黑暗、软弱、无力……当唱到“我爱祢,我的主,拯救了我……”幽暗的低廻向上推升,看到了曙光和盼望。

这曲调的转变十分深沉有力,歌者从内心深处呐喊出对主爱的渴求及委身,非常具戏剧性的张力,却一点儿也不滥情(参:Hillsong,In Your Freedo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0Hqyy3oo)。

以上这些作品,无论是歌词、旋律、编曲、意境、诠释,皆属上乘之作,也有很不错的神学立基。随便骂Hillsong肤浅的人,可能需要再仔细研究。

品味与记忆

以我多年参与教会敬拜服事的经验来看,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某首诗歌并非因为其神学有问题,而是因为时代品味的不同;神学有时被端上台面,拿来包装我们对新文化品味入侵的反感。

音乐品味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它能唤起记忆,拨动感情。我在台湾校园民歌的时代中成长,那时教会团契里最流行的诗本是《基督是主》,代表了那一代人的品味。

在一次偶然与当年团契老友相聚的机会中,我们重温这些诗歌,顿时种种美好年少回忆,涌上心头……但仔细想想这些作品,老实说,不论歌词、旋律、或那些简单的吉他和弦,都不怎么高明,但大伙儿唱起来就是有感觉,有滋味!

因此我能想像,当一种新的文化和品味进入教会,年长弟兄姐妹往往坐立难安,没有归属感——在敬拜中找不到可以连结过去曾有的感受。这时,我们倾向于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封杀这些新作品,甚至把它们贴上“不属灵”的标签。

老实说,要年轻人在敬拜中全部唱传统圣诗,也很为难他们;不是不能要求他们去学习欣赏历代辉煌的教会音乐资产,而是那些毕竟离他们太遥远了——唱个几首可以,但规定他们只能唱“老歌”,确实难以共鸣。

与这一代年轻人谈福音,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宣教事工,因此教会长者需要舍己。Hillsong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年轻人,诀窍就是愿意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成功地抓住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品味。

品味,虽然很玄,但愿意向年轻人张开双臂的教会,就无法对其等闲视之。

注:

1. Hillsong看重教会的社会责任,长期投身弱势族群关怀。这激励教会里的热血年轻人,给他们一个实际活出信仰生命的契机,让他们感受到信仰不是与社会脱节的。

透过群体的服事,大大地提升他们对教会的向心力和认同感,这是Hillsong吸引这一代年轻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是他们的几个重点服事:

1)I-Heart:聚焦于澳洲境内前20大社会问题,包括吸毒,人口贩卖,街友游民,医疗保险,自杀等,长期动员年轻人参与关怀、服务及募款的工作。

2)Teen Challenge:聚焦于问题青少年事工。

3)Mercy Ministries:聚焦于未婚怀孕少女事工。

4)Street Teams:聚焦于贫困社区扶助事工。

5)利用全球演出,呼吁重视非洲食物短缺及爱滋病的问题。

2. 2014年9月9日,发表在《纽约时报》的“Megachurch With a Beat Lures a Young Flock”,谈到了美国传统教会这些年对Hillsong的批判,我把它归纳如下:

1) 薄如纸片的神学

2) 为千禧族群打造的新版成功神学

3) 对时尚流行艺人过度关注。

4) 面对媒体,在敏感议题上(如:同性恋及堕胎议题)选择不表态。

上述这些批判,并非空穴来风,不过有些论点也确实是带着贴标签的成见。总之,这些外界的批判,研究起来十分复杂,有些争议不是非黑即白的,端看你从哪一个角度切入。

1)薄如纸片的神学

如上文所述,神学上的乏善可陈,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但这也是我们所处世代的通病吧?当代教会诗歌创作,无论是美国或华人教会界,神学严谨的佳作本就不多。

Hillsong树大招风,更成众矢之的。

值得一提的是,Hillsong教会有6堂初信造就的课程Discovering Christianity(《发现基督信仰》)。这些课程说明了他们的信仰基础:上帝的儿子耶稣是唯一的道路,使人与上帝和好;耶稣为罪人死在十字上并且复活;人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接受祂救赎的恩典,人就能得着永生。

这些教导和一般福音派的信仰,并无二致。

2)为千禧族群(Millennials)打造的新版成功神学

这个犀利的批判来自美南浸信会神学院院长R. Albert Mohler Jr.。他说,早年成功神学诉求的对像是“穿着尼龙衬衫”的中产阶级,现在Hillsong聚焦于“穿着时尚破洞牛仔裤(rippled jeans),听流行摇滚乐(sophisticated rock music)”的年轻人。

Hillsong的创办人,Brian Houston早期曾写过一本颇受争议的书You Need More Money(《你需要更多的钱》),透露著强烈的成功神学倾向,光看书名就令人反胃!

近年Hillsong比较少讲钱财祝福了。钱财议题对婴儿潮的上一代(Baby Boomers)比较管用,对千禧年代(Millennials)不太有效,于是他们开始改讲“梦想”。

2013的励志新作How to Maximize Your Life(《活得精彩》),就是针对这一代年轻人,所做的转变。网络上对这些作品最多的批评是:Brian Houston曲解圣经经文的情况十分严重。我认为这些批评是正确的。读者可上网听听他的讲道和解经,一窥究竟。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Hillsong 全球这么多的分会中,笔者并无仔细研究并分辨每一个分会牧师的教导,是否都有成功神学倾向?是否都是曲解圣经?因此,这些标签还是要小心使用为妙。

3)对时尚流行艺人过度关注

《纽约时报》特别提到恶名昭彰的小贾Justin Bibber,他和纽约分堂主任牧师Carl Lentz交情匪浅,曾公开称赞Lenz的讲道,让他有生命被破碎(broken down)的感觉。2014年Carl Lentz为小贾施洗。(参:《小贾斯汀变啦!(吴蔓玲)http://behold.oc.org/?p=27581

以摇滚诗歌起家的Hillsong,能吸引时尚人士和流行艺人,是很自然的,我相信并非刻意为之。而《纽约时报》把这一个批判置入文章中,十分地莫名奇妙——罪人生命被改变,正是上帝的大能!难道教会为求良好的媒体公关形象,必须刻意远避一些声名狼藉的慕道朋友吗?那完全不符合耶稣的教导!

4)面对媒体,在敏感议题上(同性恋及堕胎议题)选择不表态

这点我相当能理解,媒体最容易拿一两句话,断章取义,大作文章。尤其这些题目不但很敏感、很复杂,也很政治。

不过,也许他们意识到在这一点上,也常被教会界攻击,最近Brian Houston和Carl Lenz上CBS接受访问(12/25/2014),已不再避讳谈这些“敏感议题”。

面对主持人的辛辣提问,Lenz说他教导的是更高的原则:上帝要祂的儿女圣洁是什么意思?上帝给祂儿女的身份是什么?

关于堕胎,他提到生命的神圣性……但强调他的教会欢迎同志,也爱堕过胎的妇女,因为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这一段媒体访问非常精彩,我个人认为Lenz的表现可圈可点,也清楚救恩神学。

3.这些年英国民谣摇滚天团Mumford & Sons把“有机”和“乡村”带回主流音乐市场,蔚为风潮。美国一些走在时代前沿的敬拜团,也开始实验不插电民谣风:斑鸠琴、曼陀铃、和乌克丽丽等乐器,都从坟墓里败部复活了。

Hillsong最近也尝试不插电了(参:Hillsong冠军金曲Ocean不插电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GRz2BJQRXU)。

作者现居密西根州,服事重心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园事工。

10 responses to “品味是一种很玄的东西——解读Hillsong(王星然)”

  1. Simon Avatar
    Simon

    很好的文章!
    只是有个资料严重错误(2003年教会成立时只有45人), 应该早20年, 1983年成立才对.

    1. Kris Wang Avatar
      Kris Wang

      非常谢谢Simon的指正,已去函请编辑更正。

      1.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已修正。 🙂

    2.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非常谢谢提醒。我们十分珍惜来自读者的各种提醒、鼓励与分享(理念、感受、经验……)。

  2. F8841010 Avatar
    F8841010

    很棒的内容。
    不过最近主任牧师因为圣歌队同工陷入同志风波,但牧师的正面回答我个人觉得很不错。

    1.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如果方便,欢迎分享、简述事件过程,如:牧师如何正面回答。《举目》75 期的主题就是谈灵命与情绪的成熟(见下方参考)。传道人不但需要高灵命,也需要高EQ , 如此才有处理危机的智慧。

      http://behold.oc.org/?page_id=27876

       

      BH75-Table of Contents(主题:情绪和灵命彼此相关吗?)

      编者的话

      主题文章Feature Articles

      3 情绪健康与成熟的生命/邱清萍

      像她这样热心事奉的人,为什么还会患有忧郁症?

      6 为何生命成熟,情绪却不健康?/孟安丽

      不少信主多年的基督徒与他人发生冲突,并表现出不寻常及具伤害性的言行、举止。这令我感到难以置信,而且大惑不解。

      8 她为什么又发火了?/施玮

      教会同工或长执中有发火的,甚至有一怒之下离开教会的,在辅导中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出于好心、爱心、热心……

      11亲密关系中的心理疆界/陈义勇

      把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推卸给别人,是心理入侵者;越过自己的权利范围行使别人的权利,是操纵控制者。

      14当教会里有人患上抑郁症/徐理强

      一个姐妹抑郁、失眠,常常无故流泪,担心自己会伤害婴儿。丈夫说,经过赶鬼的祷告,情况已经有进步。没想到几天后,该姐妹从阳台上跳下,自杀身亡。

      …….

      1. Kris Wang Avatar
        Kris Wang

        I know the news. This happened at Hillsong NYC campus, not with the “Hillsong United Music Band”.

        Here is the Senior Pastor Brian Houston’s statement: “I wish to correct reports that Hillsong church has ‘an openly gay couple directing a choir’ at our New York City campus. Hillsong’s position on homosexuality and gay marriage has not changed and is consistent with Scripture. As I have stated previously, I believe the writings of Paul are clear on this subject. Several months ago when one of our choir directors made an unexpected public statement regarding his engagement to a man who sometimes sang in the choir, it was a complete surprise to us as well. It is my understanding that they have not been involved in an active leadership or ministry role since. That said, we still love them and acknowledge that they – like all of us – are on a journey, and our role as a church is to assist them on this journey with grace and compassion.”

        1. agnestan Avatar
          agnestan

          哈,不好意思,误会了,以为读者说的是读者自己教会的牧师…….

  3. […] 品味是一种很玄的东西——解读Hillsong(王星然)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