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讓我們來說故事 ——記第24屆爾班拿學生宣教大會(葉信輝)2016.09.14

文/葉信輝

本文原刊於《舉目》79期與《舉目》官網2016.09.14

bh79-35-8287-%e5%9c%961-2015-12-30_barry-sherbeck_3006-r70

2015年12月27日至2016年元旦,在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市,召開了每3年1次的爾班拿學生宣教大會(Urbana Student Missions Convention)。

歷經一年多預備的第24屆會議,用“尋找你的生命——你想說什麼故事”(Find your life——What story will you tell?)為主題,內容繽紛多元,涵蓋宣道及門徒培訓等,連結了許多的神學教育者及宣教機構。

 

搖滾與傳統,繽紛共

約1萬6千名的與會者中,包括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教會牧者同工,以及許多宣教士。在由聖路易球埸改成的會場中,大會主席以教練身分自居,所有參與人員均為隊員,為的是鼓勵大家成為“學習者”、“團隊成員”(team player)以及 “說故事者”。

敬拜開始時,會場頂部的各色燈光射下,氣氛如同搖滾音樂會,大家一起又唱又跳;最後卻轉用傳統聖詩《教會唯一的根基》曲調改編而成的《完成未竟使命》,安靜結束。看到周圍學生弟弟、妺妹們開始目光含淚,如此體驗著實超凡。

每一場的敬拜,都加入了不同民族對基督信仰的不同呈現方式。敬拜團中有西語裔,有韓國人、日本人、約旦人、夏威夷太平洋部落的原住民等,也有傳統的美國聖經帶的白人。

每次領詩均有一段影片,講述在不同文化及環境中,用不同方式和語言,敬拜同一位上帝的“幕後故事”。這些故事讓人眼界大開。還有這些族裔的人,出來教導大家唱他們語言的詩歌。

會期中,天天都有嶄新體驗。這使得成長在傳統台灣國語教會,後到美國華人教會的我,實在為之震撼。我似乎嚐到《啟示錄》“萬國萬民在羔羊寶座前敬拜”的滋味,由看歌詞、思考神學,這種知識分子信徒習慣常用的頭腦型敬拜,轉化成放下自己、全心全意讚美造物主。

 

反省對不同人種的態度

不久前,在離大會場地很近的地方,才發生18歲黑人被白人警察射殺至少6槍的事件。針對種族這個敏感議題,大會請來了聖路易當地黑人民權運動(Black Lives Matter)之主要負責人Michelle Higgins當講員。

在會議上,我們一起學習怎麼用上帝的眼光來看這件事。

有一天,我在禱告室,看見一個高大的白人弟兄,跪在地上,為美國白人(甚至基督徒)至今仍然未能和黑人真誠相愛,流淚痛悔認罪,使人深深感動。

正如兒童詩歌“耶穌喜愛一切小孩,世上所有的小孩, 無論紅黃黑白棕……”,當我們愈來愈明白上帝創造各色人種的奇妙時,我們也必須會用屬天眼光,重新審視我們對不同人種的態度,感受他們對福音的需求。

海外基督使團的總幹事馮浩鍌醫生為大會主要講員。對於華人常常稱呼白人“洋鬼子”,在大會中也鄭重地向白人弟兄姊妹道歉並悔罪。

 

“改良版”查經,引人入勝

剛看到會議日程表時,發現每天早上有一個半小時的研經時間,我心裡還真存有不少疑慮,這應該是“讀經營”或是“靈修班”的事情吧?可是會議的第一天早上,我親身體驗了約有600人的“改良版”宣教查經後,才明白這真引人入勝。

我們所在的旅館大房間,有80多張桌子,每張可以坐10人。台上主領人照著歸納法的基本原則,提出問題讓小組討論約10分鐘之後,想要分享的弟兄姊妹,便依序站起來發言。各組的不同視角,使人有茅塞頓開,甚至柳暗花明之感。

大會特別設定,要使用宣教的視野,重新省思每段經文(本會主要使用《馬太福音》)。如此,不只看到聖經話語之神聖權威,並且可以把馬太之信息,和宣教的觸覺加以結合,使人欣喜異常。

 

平地一聲雷:好的權

現今世代的大學生都反抗權威?還是成人們執行權威的方式不當?第二天早上,大家一起看《馬太福音》8:1-17,由耶穌醫治的故事,看上帝的全能及權威。講員告訴學生:“上帝的權威是好的,特別是當我們願意順服時。”

在強調辯証思考的西方教育環境下,講員的話仿佛平地一聲雷,啟發年輕的基督徒學生,明白上帝的引導及帶領是在衪的旨意下進行的。全然愛我們的上帝,早已替我們的人生做了最好的安排。我們大可以全然的信心,在聖靈引導下,在末世中順服上帝的權威,活在聖潔光中。

 

給受迫害地區宣教士加油

12月29日,我們經歷了一個特別的夜晚。

吃過晚飯後,大家走進會場,發現每區座位上都有不同顏色的手環、代禱卡及當今世界為主受苦最深的國家名單。整個包在一起,像是一套婚禮節目單。會場屏幕不斷提醒大家,今天禁止拍照及錄影,現場轉播也暫停。

敬拜過後,兩位在嚴重迫害信仰的國家服事的宣教士,向眾人訴說他們的美麗見證——正是因為受到逼迫,所結出來之果子,有更多的美善。簡短信息之後,大家一同或寫些鼓勵的話語,或錄上聖經金句,給受迫害地區的宣教士加油打氣。

此時,在樓下,主辦單位和敞開的門(Open doors) 機構合作,選了目前世界上基督信仰受嚴重逼迫的7個地區,成為7個大光柱。每個人選擇自己有負擔的國家,或坐,或跪在地上,同心禱告。中間也穿插了短詩,時靜時動。其中有許多韓國基督徒為北韓跪地禱告、失聲痛哭。

bh79-35-8287-%e5%9c%965-2015-12-30_barry-sherbeck_1002

每位代禱者有一個電子蠟燭,代表一顆代禱的心。盼望這些禱告,化為馨香的祭,給困難之地的宣教士打氣。

次日早上,查經用《馬太福音》25:31-46綿羊與山羊的比喻,從宣教角度看什麼是“最小的”。講員挑戰我們,是否願意成為那“最小的”,被上帝引導,在祂所定的時間表中,去福音受限甚至受壓迫的地區,努力耕耘、廣傳福音呢?

 

性別認同,教會當如何回應?

這幾年,全球各地有關“婚姻”定義的立法,逐漸被所謂的“自由派”佔了上風。法律逐漸允許,甚至是鼓勵同性婚姻。這也讓教會界有深層的無力感。許多學生信徒,看到了社會和教會的巨大反差,完全不知如何回應。

此次大會邀請了兩位特別的講員來作專題講座。

第一位是目前住在洛杉磯,澳大利亞籍的Debra Hirsch 姊妹。她在2015年出版了Redeeming Sex: A Miss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Theology Of Sexuality, Gender, & Identity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談到了3種型態的性別認同:

第一是社會型認同。比如一般人認為,跑車、褲子、藍色代表男人。而洋娃娃、裙子、粉紅色代表女人。其實,如果男生喜歡粉紅色,或是女生喜歡藍色,也無可厚非。第二是性別的自我認同。這是許多同性戀者的誤區。最後是生理上實際的男女差異。

另外一位是目前在慕迪聖經學院任教的袁幼軒。他和母親著有《不再是我:同性戀兒子與心碎母親的歸家之路》(Out of a Far Country)。這是當代版的“浪子回頭”故事。回頭後的袁幼軒蒙召進入慕迪聖經學院;如今是愛滋病帶原者的他,靠耶穌的憐憫與恩典守獨身。

袁幼軒在會中作見證,因著他母親無條件的接納和多年的禱告,至終使看來毫無希望的人,可以接受上帝的愛。

按照主耶穌對待淫婦的榜樣,接納永遠必須在悔改之前。我們需要上帝的憐憫,也需要憐憫他人。只有更多的接納、更多的愛,我們才能靠主的恩典,引導罪人歸回天家。

在多元社會中,回應同性趨向,袁提出了四個“C”為處理方向:

1. convicted(認罪):基督徒作為罪人,不比同性戀者更高尚。

2. consistent(一貫):單身也是恩賜;性可以是聖潔的;人的改變是在掙扎中有選擇聖潔的自由。

3. compassionate(同情):我們是與同性戀弟兄姐妹並肩作戰;與他們相處時要注意用詞,是造就而非冒犯。

4.  complete(完整) :用整全的福音來回應,莫忘福音的目的是救贖。

對此,來自我們教會(若歌教會)的學生趙若亙,在後來的若歌教會宣道退修會中,提出了三點重要的思考:

首先,性別認同完成了信徒屬靈成長。其次, 上帝創造時,“性”是婚姻中最美好的禮物。最後,教會對青年人之教導,是否也能與時俱進?

如果今天教會界對於如此重大的議題,自動放棄反應的權利,是否就相當於讓年輕一代,被社會拉著跑?我們的主,心將如何傷痛?

 

全體共享主餐新體

如果沒有全體共享主餐,這樣大規模、3年才一次的學生宣道大會,不能算是圓滿完成。

在偌大體育埸上,講員帶領會眾再一次思想,當那日主耶穌即將被賣,祂仍然和門徒溫馨地共進晚餐;在此之後,除了賣主的猶大自縊,被放逐的約翰,其餘門徒都為主殉道。藉此勉勵與會者需要勇敢,也要清楚服事的代價。

之後,眾人在輕聲卻美麗的音樂中,循著指示,往最近的主餐桌前,安靜地領餅、喝杯。許多人心懷感恩的淚水,再次紀念主耶穌為我們的罪,付出的生命代價。我們能給出的最好回饋是,在這世代中發光,榮耀主的名。

 

提醒貼心小細

每天晚上10點多,晚堂結束後走回旅館,近15分鐘的路程,幾乎幾個轉角,就有大會的工作人員指揮大家過馬路。有幾次我們還拿到工作人員發送的巧克力。雖然只是小小一包,但在寒冬中如此心意,溫暖了我們的心。

在晚餐桌上,每天有不同側重點的禱告卡,提醒大家為各族群、各樣工場和專業守望。

還有天天上演的“每日書籍廣告”——“這本書原價16美元,16美元仍然物超所值。可是因為你在我的團隊,所以優惠,只要5美元”。

國際校園出版社(Intervarsity Press)精選的10餘本宣教、性別認同、社會公義、為全球各民族禱告之好書,均用超低價,提供給與會者。

 

16千人的跨年晚會

在聖路易球埸上,我們1萬6千位弟兄姐妹,經過了5天豐富的聚會,一起唱,一起哭……在2015和2016交接時刻,馮醫生為所有決志獻身宣教禾場的弟兄姊妹禱告並且差派之後,我們開始了近兩小時的“跨年晚會”。這幾天學會的各種語言的詩歌,再次投影在舞台上方,大家又唱又跳,活力無限。還穿插了每天《馬太福音》信息短劇精選。到了最後倒數讀秒,在場所有人一同大聲喊:“是的,主”、“主,我愛你”……其激動更勝於紐約市時代廣場的跨年燈球落下。

看著周圍年輕的面孔,我心中禱告,求上帝大大使用這批新生代,影響之後的許多世代!

 

繼續向這世代

凌晨1點,返回全美國及加拿大各地的巴士,陸續離開聖路易城。看著城市的地標——金色拱門漸漸遠去,想起這5天,我們夫婦與一萬多個年輕基督徒相聚、一起學習,我們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哭、一起為自己認罪、一起領主餐……

不知道最終上帝會把這些年輕人,帶領到世界的何處。願他們如宣教大會中的標語:“我們好像筆,被上帝所用,向這世代訴說美麗的故事”!

(作者鳴謝若歌大學學生趙若亘協助整理筆記及文字並提供部分照片,尤其在繽紛共呈、種族議題及性別認同部分。)

作者為若歌教會宣道部同工、學生查經班輔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