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雨虹
本文原刊于《舉目》81期和官網2017.03.01
按照猶太曆,2016年的逾越節是4月22日。基督徒通常是在受難節、講耶穌最後的晚餐時,會提到逾越節。不過,因為我們社區裡有很多猶太人,逾越節的氣氛很濃厚。於是,教會主日學老師商量:
如果藉這機會,讓小朋友體驗逾越節,那麼當老師、同學、鄰居提到逾越節時,大家就可以一起聊聊吃逾越節晚餐的經驗。如果有人問,為什麼華人也過逾越節?他們也就有機會解釋逾越節對基督徒的意義了。
主日早晨,一群五、六年級小朋友,吵吵鬧鬧地衝進主日學教室。看到桌子上擺滿了杯子和食物,他們眼睛都亮了。“有東西吃! ”他們興奮地說。
走近一看,他們疑惑地問:“這是什麼?”“好奇怪!”“那是什麼味道?”有幾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我吃過,這是逾越節晚餐。”
我回答:“沒錯,這就是逾越節晚餐。你們知道什麼是逾越節嗎?”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回答:“不知道!”“是猶太人的節日!”“舊約裡有提到!”“新約裡也有!”
我繼續問:“那你們知道逾越節晚餐通常是在哪裡舉行嗎?”“在家裡!”“在會堂!”小朋友搶著回答。
我告訴他們:“通常是在家裡。猶太人的餐桌不只是吃飯的地方,更是家裡的祭壇,是與上帝相遇的地方。”
苦中帶甜
翻開聖經,我帶小朋友們一起穿越到兩千年前耶穌最後的晚餐。我們跟隨著耶穌的門徒,為逾越節做準備。猶太人都會在逾越節前把家裡的酵除去(參《出》12:15)。我們也預備自己的心,一起向上帝認罪,把心裡的酵除去(參《林前》5:7)。
點燃蠟燭,示意晚餐開始。蠟燭的光提醒我們,上帝是光,上帝與我們同在。小朋友為彼此洗手,學習像耶穌為門徒洗腳一樣,彼此服事。
晚餐中的4杯酒(葡萄汁),帶我們進入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參《出》6:6-7),一步步地跟他們,經歷上帝呼召他們出埃及(成聖之杯),審判埃及(審判之杯),伸出膀臂救贖他們(救贖之杯),使他們成為祂的子民(讚美之杯)。
在最後的晚餐,耶穌拿起杯說(這就是救贖之杯的環節):“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20)
耶穌最後晚餐的場景,重疊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場景上,我們發現,上帝伸出大能的膀臂,拯救了以色列;耶穌也在十字架上伸出膀臂,拯救了我們。不管在哪個時空,上帝都對所有的惡勢力說:不要小看我拯救我的百姓的決心!
逾越節晚餐不僅帶我們穿越到過去,也帶我們穿越到未來。耶穌說:“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裡。”(《路》22:16)我們每次吃,都是在預嚐上帝國度的宴席(參《啟》19:9)。
當我們喝最後一杯(讚美之杯),感謝上帝使我們成為祂的子民時,過去、現在和未來都重疊在一起。
過去,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使他們成為祂的子民;現在,因著耶穌,我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上帝的子民”(《彼前》2:10);未來,在新天新地,上帝要親自與我們同在(參《啟》21:3)。在每個時空中,上帝都跟我們說:我要與你們同在。
逾越節晚餐也透過我們的味覺,讓我們體會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苦。我們把青菜沾鹽水吃,感受以色列人鹹鹹的眼淚。我們用無酵餅沾著象徵奴役的苦菜吃掉,接著吃象徵磚土的蘋果沙拉。苦中帶甜的滋味提醒著我們:上帝能將我們生命的一切苦難,都化為甘甜。
看著小朋友們大口大口的吃著桌上的食物,我趕緊跟他們說:“這些食物只是要讓你們象徵性地嚐一嚐,不是要讓你們吃到飽。等一下還要吃午餐。”
藏餅儀式
逾越節晚餐還有個藏餅儀式。桌上有3片無酵餅,最上面的一片象徵在天上的上帝,最下面的一片象徵地上的人,中間的一片象徵中保祭司。
晚餐開始不久,家長取出中間那一片,弄碎,包在白布裡,藏起來。這塊弄碎的無酵餅叫做Afikomen,源自於希臘文,意思是“那將要來的”。孩子們吃完飯後,要去找那片藏起來的無酵餅。找到的孩子會得到一個獎品。
對於基督徒來說,這片無酵餅象徵著耶穌無罪的生命。視覺上,無酵餅上的洞和燒痕,讓我們想起耶穌的鞭傷和釘痕。耶穌,我們的中保祭司,就像這餅一樣,被壓傷,被布包起來,被藏在墳墓裡。只是他3天後復活了,所以尋找他的人遇見的是復活的主。
有個小朋友說:“我玩過!我上次找到時,贏了5塊錢。這次有什麼獎品?”我說:“找到耶穌,就可以得著永恆的生命。這個獎品比5塊錢更好。”這個小朋友嚷著:“五塊錢比較好。”看到其他小朋友都看著他,就改口:“我只是開玩笑而已。”
他的反應,讓我想到以掃為了紅豆湯而賣了長子名分的故事(參《創》25:29-34)。其實我們常常都像以掃一樣,為了眼前的享受,而輕看了上帝要給我們的福分。
蠟燭和蛋
我們一邊吃著無酵餅,一邊想著耶穌是我們生命的糧,我們吃了就得著生命(參《約》6:51)。
盤子上還擺著羊骨,象徵被犧牲的羔羊。還有一顆蛋,做為不能在聖殿獻祭的提醒。我告訴小朋友們:“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參《林前》5:7)。因祂的血,我們不致滅亡,反得永生。而我們就是上帝的殿(參《林前》3:16)。我們要在這世界中彰顯上帝的榮耀。”
我一邊總結,小朋友們一邊搶著要吹蠟燭和吃蛋。看著他們爭論,就想到最後的晚餐的情景。耶穌才剛講了餅和杯的意義,說祂即將受難,門徒就開始爭論誰最大(參《路》22:24)。
或許這樣吵吵鬧鬧的氣氛,比平常領聖餐時肅靜的氣氛,更像耶穌的最後晚餐。若沒有上帝的救贖,我們都沒辦法從自我中心的奴役中得釋放、得自由。
影子、真體
這次的逾越節晚餐,對小朋們來說,或許只是喝了很多葡萄汁,吃了一些奇怪的食物。但有一天,他們會像在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一樣,在擘餅中眼睛開了,認出耶穌(參《路》24:30-31)。
這些食物和節期,只是影子。耶穌才是真體(參《西》2:17)。可是這些影子卻是上帝給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參《出》12:14)。他們每一次吃逾越節晚餐,出埃及的回憶就會重現。
我們每一次吃主餐,上帝的故事也延續在我們中間。上帝用我們摸得到、看得到、吃得到的東西,幫助我們穿越到那看不見的過去和未來中,體會屬靈真理,建立永恆的眼光。“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 4:18)
猶太人在逾越節的時候,會設一個空位,並打開家門,等待以利亞來宣告彌賽亞的來臨。願他們有一天可以認出,他們所等待的就是耶穌。願我們都可以宣告,彌賽亞已經來臨了。
作者目前就讀神學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