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加
本文原刊於《舉目》83期和官網言與思專欄2017.04.03
雷人的回答
如何與自己觀點截然不同的人爭辯?迄今為止,我聽到的最雷人的回答來自於一位神學教授:你先嘗試著為對方辯護!沒錯,先站在對方立場為他辯護!當你能夠為他辯護後,再跟他爭辯!
原因是,只有你認真地去辯護時,你才會努力瞭解對方看待問題的角度和選用的事實根據,你也能把問題看得全面些,並建立與對方交流的橋樑。不然,我們可能只是堵住自己的耳朵,卻強迫對方的耳朵打開。
這建議或許有點為開窗戶先拆牆的味道,但是也蘊含了為了良性的溝通,而多走一里路的善意。
觀點的回聲室效應
小到夫妻吵架,大到兩黨的競選,我們更多看到是那種“我在理,你不在理,我對你錯”的辯論模式。這種爭辯,使得建立真正有建設意義的探討和共識,異常艱難。
新媒體與自媒體時代加劇了這種溝通的困難。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媒體與自媒體獲取資訊、資料甚至觀點,而不再依賴有嚴格專業訓練的傳統媒體。不僅如此,觀點相似的人越來越多的在社交媒體裡聚成聊天/資訊群。而另一些盈利性的自媒體,為了擴大讀者量,專門製造一些“吸睛”的,誇張性的新聞去“餵料”。
在這樣的群體裡互動,個人已經形成的觀點很可能朝單一方向強化,只挑選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而不是被查驗或挑戰,即所謂“觀點的回聲室效應”(Echo-chamber Effect)。導致觀點的偏激、放大、極端化,輕信謠言,同時失去不同觀點的人,使得我們的思想成為某些偏頗的固有理念的俘虜。
同質化與異質化
早年瘟疫和病毒流行的時候,最脆弱的人群是同質化(homogeneous)程度最高的群體,就是同一種族,相同遺傳背景,很少與其他族群混雜過的。因為他們對疾病的受感程度也相同,很容易在一個惡性的瘟疫面前一起陣亡。反之一個異質化(heterogeneous)高的族群,因著較大的個體差異,總會有些受感程度低的個體,他們能夠存活下來,甚至可以幫助他人。
植物學家也發現另一個有趣的自然現象:即使再好的溫度、濕度條件下,許多植物品種都會有一些種子保持休眠,推遲發芽。這種種子間存在的異質性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造物主對種子的精心設計。因為自然氣候變化多端,今天春光宜人,明天可能就是滅頂的寒流,一下就會凍死所有的小苗。這些休眠的餘種是保障物種繼續繁衍的必須。
“觀點的回聲室”裡聚集的,常是高度同質化的群體,觀點相同,盲點也相同,這有損對真相的判斷力。這種突出的現象就是,政治觀點的兩極化,偏激的文字和謠言像病毒一樣,在沒有抵抗力的群體中可以輕易地傳播。
觀點與盲點
在這種新的趨向面前,華人教會應當更加小心,因信徒表現出來的對真相和謠言的辨別力,並不樂觀。教會的構架本身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半封閉的群體,而交流的成員多是觀點接近的。
我們對共同信仰的堅持和福音真理的固守,是無法在觀點的回音室裡實現的。如果教會有意無意的忽略、排斥、甚至對不同觀點的壓制,消聲,成為一個思想禁錮和反智的地方,就可能在我們共同的盲點上跌倒。
如何在觀點不同的人當中溝通,需要先謙卑的承認自身的有限,承認我們把私慾、輸贏、臉面,攙雜在我們的思想和觀點裡。放下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我們會發現,不同的觀點會豐富我們對真理和真實的認知與體驗。聖經既提到“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也讓我們看到有默然不語的時候。這其中的把握和拿捏,是捨己的操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