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秋
本文原刊於《舉目》49期
數週前,接到一個弟兄的電話,聽到哽咽之聲,於是馬上讓他來我的教會辦公室協談。
他坐在我的辦公室裡面涕淚泗流,說不出話來。情緒稍稍穩定以後,他開始傾倒出深藏內心的苦痛。原來,他的苦痛,就是在教會裡面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他愛神的教會,想在教會中找可以交心的朋友。但是,他在這個教會聚會已經一年有餘了,至今未能如願。故此悲情難掩,傷心涕泣。
我靜靜地聽著他述說,對他深感虧欠。教會在團契生活方面的虧缺,是巨大而驚人的。我們的教會如此,北美的華人教會大多也都如此。
這一現象深深觸動了我:我們的教會團契生活中到底缺失了什麼,使得團契沒有吸引力?這是一種本質的缺失。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教會團契就像失了味的鹽,虧缺神的榮耀,不能實現主對教會的旨意。
回想初期教會的弟兄姐妹,“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徒》2:46-47)與初代教會相比,我們當代的教會,到底缺失了什麼,使得本來應該像美酒一樣馥鬱芳香的團契生活,淪落到今天白開水的境地,不冷不 熱,飲之無味,棄之可惜?
感謝主,最近讓我遇到一位可以心靈深交的主內朋友,嚐到靈性情誼的美酒滋味,也讓我對《約翰福音》14-17章的經文,有了新的認識。從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聖經的心得,隱隱約約看到了上述問題的原因。
三一真神的形像與樣式
《約翰福音》14-17章,主耶穌用最簡單的語言,述說神國最奧妙的真理。可以肯定的是,主耶穌在這幾章裡,講述的是最要緊的道理,因為這是祂給門徒的臨別贈 言(也隔著時空向我們這些後世的信徒傳遞)。主耶穌迫切想讓我們明白祂的意思,所以用了最淺顯的語言。但祂知道,當時的門徒和我們這些後世的信徒,無法完 全領會祂的心意,所以設下伏筆,等待聖靈來進一步啟示光照:“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或作‘不能領會’)。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 要引導你們明白(或作“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12-13)
這個“現在不能領會”,必須等到聖靈來了才能“進入”的真理,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主耶穌在這裡啟示的,是三位一體的神聖本體之奧秘,關乎神本性的豐盛和榮美。是三位一體內,聖父、聖子、聖靈彼此完全敞開、完全接納、完全內住,彼此 尊重、完全合一的形像和樣式。希臘正教的靈修神學稱之為Perichoresis,指的是神的三個位格之間動態的、完美的合一。
這4章經文裡,反復出現一個間接受格:eν(en),其用法和含義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的英文版本,都譯之為“in”,中文和合本也譯為“在……裡面”,其基本含義為“在一個整體的裡面”,或“在範域之中”,表明一種既有界定疆域、又敞開容納接受的形態。
這個貌似簡單的片語,直指三位一體神性本體中既有界定位格,又相互敞開、接納、內住的位元格關係,是用空間概念來表達永恆結構。
表述上述含義的介詞片語,在這4章經文中直接出現42次。其中還不包括表達“在世上”的5次否定性含義:16:19、33,17:11(2次)、13。把剩下的42次歸類整理,大致可以看到如下幾類含義:
聖子在聖父裡:14:10、11、20,15:10,17:21;
聖父在聖子裡:14:11,17:21、23;
聖靈在聖父裡:14:26;
聖靈在聖子裡:14:26;
門徒在聖子裡:14:1、12、20,15:2、4、5、6、7、9、10,16:33;
聖子在門徒裡:14:20,15:4、5、11;
聖言在門徒裡:15:7;
聖名在門徒裡:14:13、14,15:16,16:23、24、26;
聖靈在門徒裡:14:17;
門徒在聖父裡:14:1;
信徒在聖子裡:17:20、21;
信徒在聖父裡:17:21;
聖子在信徒裡:17:23、26;
聖父在信徒裡:17:26
上述層層相套的關係,也許會讓我們眼花繚亂,其實其總體含義,可以歸納為聖父、聖子、聖靈、門徒、信徒之間,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彼此互動、彼此相愛、彼此相屬、彼此合一的神國藍圖。這就是隱藏在《約翰福音》平白淺顯語言中的燦爛奪目的神聖榮美。
這一神性本體模式是詩、是酒,蘊藏無限激越的喜樂與美麗。喜樂與美麗,本來就是上帝的名字。當我們嚐到主恩的滋味、當我們目睹聖顏的風采,我們就不禁被吸引,我們就會放下一切,毫不猶豫地快跑跟隨主。
在這種神性榮美的相交模式中,蘊藏了極大的豐富與喜樂。正如《詩篇》133篇所表達的:
看啊,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衣襟。
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
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古往今來,那些心中有詩、有歌的屬神子民,大都品嚐過這種與神、與人真正團契相交的喜樂與榮美。我們再回到《約翰福音》14章的開頭,主耶穌鼓勵門徒不要憂 愁,他要去父家為他們預備地方。他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約》14:2a)如果順著我們剛才的思路推下去,這個住處就在神的三個位格之 間。三位一體和至聖所一樣,是一個神聖的空間,主耶穌上十字架,就是三一神向祂的選民傾倒、打開的過程。天在這裡打開,三一上帝邀請他的選民進入神聖的團 契、進入祂榮美的居所。故此,聖殿的幔子會在那天裂開,聖靈也在50天後傾倒在門徒中間。
改革宗神學有一個成聖的秘訣,就是與主聯合,住在基督裡(In Christ)。這一秘訣深得《約翰福音》15章“葡萄樹與枝子”比喻的要義,只是還有局限性。《約翰福音》14-17章裡面,主耶穌所應許的聯合,其實 拓展到我們與聖靈、聖父之間的聯合。當然,所有的聯合都要經過主耶穌這條道路(《約》14:4-6)。罪人是不能與三一上帝聯合的。基督的赦罪與救贖,是 我們達到與神聯合的唯一門徑。然而,此後的聯合,就不僅限於和聖子的聯合了。三一神向選民的打開與聯合,比我們感受認知的要徹底。
位格之間的打開、接納與內住,會產生激越的喜樂與滿足,此神聖榮美對我們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為我們是按著神的形像創造的。人生在世,可以揣摩、管窺、體驗這 種神性的榮美。夫婦相愛、親子相感、朋友相悅,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位格和諧互動的喜樂與滿足。這些都是影像,實體當然是三一真神的本體,以及神人之間的團 契相交。我想,這可能是《雅歌》被稱為歌中之歌(the Song of Songs)的原因,如同至聖所被稱為聖所中的聖所(the Holy of Holies)。
以婚姻關係作為比喻
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把關係性的神性榮美放在他們中間。亞當與夏娃,二人合而為一,彰顯的正是三位一體的形像和樣式。人是一種關係性的存在。真正的相交、團契、相愛、合一,體現的是三一上帝裡面讓人嚮往的喜樂與榮美。
上帝如今正在創造基督的新婦,就是教會,就是我們這些祂所揀選的人。祂創造我們,也是按照祂自己的形像和樣式,用祂的神聖榮美來貫穿我們、組建我們、裝飾我 們。教會弟兄姐妹之間的團契(Koinonia),就是一個“多位一體”的合一過程。教會團契應當是神的形像樣式在這個世界的體現。教會生活貧乏、缺乏吸 引力,是因為我們虧缺了神的榮耀。
所有天然的人際關係中,最親密的莫過於夫婦之愛了。婚姻是一種普世的制度,在人類犯罪墮落之先,就已經設立了,而且是上帝親手設立的,帶著設計者的性格特徵。
《創世記》2章18節,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夏娃作為配偶,怎樣“幫助”亞當呢?幫助的目標是什麼呢?很顯然,亞當在與 夏娃的親密團契中體驗到團契相交的激越喜樂。亞當初識夏娃,發出詩性的驚嘆:“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2:23)。體驗到神性榮美的人都 會吟詩。神所造的每一個人都有詩人的特徵。
在我所牧養的教會裡面,有一對夫婦,婚姻特別和諧美滿。妻子擅長詩歌,經常在教會帶領敬拜。有 時因參加詩班,崇拜時不能和丈夫坐在一起。聚會結束後,他們立刻互相尋找,見面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目光中充滿愛意,好像久別重逢。這樣的愛情和婚姻,充 滿神的形像和榮美。這樣的婚姻,給人帶來長久的喜樂和滿足。
婚姻是一所學校,學習目標是一個位格對另外一個位格的完全打開、完全接納、彼 此內住、彼此互動、彼此合一,也就是激發我們越來越像神。婚姻是上帝創造和模塑人的重要制度,讓我們學習完全接納、欣賞、尊重另一個位格。無論是貧窮還是 富足、疾病還是健康、順境還是逆境,都愛對方到底,就如耶穌“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但是,就目前的情形來看,真正明瞭婚姻的意義、學會這一 功課的人並不多,即使是基督徒的婚姻也不例外。
但婚姻只是一所小學。我常常問自己:耶穌沒有結過婚,怎麼能做我們婚姻關係的主?當我朦朦朧朧看到一點神性榮美的時候,這就不再成為問題了。主耶穌是不需要上這所小學的,因為祂裡面已經有完全的愛、超越的愛、到底的愛。如果主耶穌也進入婚姻這 所小學,反而會局限了祂。這是《達芬奇密碼》的作者丹‧布朗不明白的,因為他對神性的榮美,似乎毫不瞭解,否則他就不會把人的慾望加在聖子身上了。
如果我們看到這神性的榮美,我們就會明白神在教會團契中的旨意。教會團契是現今世界上最能體現神聖榮美的群體,是三一神的形像和樣式在人間的彰顯。上帝揀選 我們,就是要把祂自己的形像、樣式放在我們中間,讓我們學會完全打開、完全接納、愛對方到底。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教會團契展現這種神聖榮美,就會有無與倫 比的吸引力與凝聚力,無往而不勝,為主得人如得魚。
教會團契把一個人吸納進來,是要用基督的生命去徹底改變那個人,把那人原先的封閉、內斂、自私的舊生命,轉化成新的、捨己的、開放的、基督樣式的生命。唯有這樣才能團契合一,才能進入、擁有、享受神聖的榮美。
彰顯神聖榮美的途徑
那麼,基督的生命到底是怎樣的呢?怎樣的生命才是與神相和、榮耀神的呢?在東方教父的靈修神學中,有另外一個專門的術語,叫做Kenosis,指的是神性的倒空。最關鍵的經文,顯然是《腓力腓立比書》2章5-11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上帝以柔弱的羔羊的形式降生人間,用這樣一種貼近人心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與榮美。那位在何烈山山頂光華四射、令人不敢直視的榮耀上帝,斂去 奪目的榮光,道成肉身,成為門徒“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約壹》1:1),謙謙卑卑地住在我們中間。雖然謙 謙卑卑,但神性的本體仍然是充充滿滿,不打一點折扣,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來》1:3)。
這樣的倒空,是三一神本性的 又一特徵。所以,謙卑虛己和傾倒捨己,是神三個位格的共同特徵。唯有明瞭這一神性特徵,我們才能理解主耶穌的話:“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唯有看見父所做 的,子才能做;”(《約》5:19)而聖父也是把權柄交託給子:“這是我的兒子……你們要聽祂。”(《路》9:35)同樣,“聖靈……不是憑自己說的,乃 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約》16:13)
我們在教會團契生活裡,也同樣要學習這種謙卑、倒空、彼此順服。唯有倒空自己,才能容納別人;唯有不以自我為中心,才能看見別人的需要。也唯有願意傾訴,才能彼此更深地認知。
傾倒是不容易學的功課。把罪傾倒出來、讓主來承擔,這需要勇氣。然而,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把裡面的好東西也傾倒出來,放在神的面前,讓神來潔淨。許多 基督徒恐怕一生都沒有把自己最高尚的理想、最美麗的夢想傾倒在主的面前。我們把罪抓得緊緊的,怕倒出來被人輕視。但我們抓得更緊的,是我們自己以為的善、 自己以為的美。我們應當在主面前傾倒,不管好的壞的,全數傾倒,好讓主在我們裡面運行無滯,在地如天。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進入真正的團契生活,與神相交、與人相交,接納他人,看到別人真正的需要。體驗、享受、彰顯三一神的榮美與豐盛。
作者來自江蘇,西敏神學院畢業,現任職於麻州中部一間教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