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暗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一部不忍直視的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王星然)2017.08.14

 

王星然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7.08.14

 

詩篇88

讀《詩篇》88篇是一個特別的經歷!全詩充滿了自憐和對上帝的控訴,在苦境中找不到一絲安慰和盼望。

一般我們對《詩篇》的印象是:儘管“洪水氾濫(《詩》29)",儘管身陷“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詩》91)",儘管“終日遭災難;每早晨受懲治(《詩》 73)",儘管“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詩》6)",儘管……

再大的艱難,再苦的試煉,當詩人“進了上帝的聖所",都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至終發出對上帝的讚美和歡呼!

唯獨《詩篇》88篇獨排眾議。

詩人從一開始就晝夜向上帝呼求拯救,但上帝似乎沒有垂聽他的禱告,詩人撕心裂肺地控訴著:“你的烈怒漫過我身;你的驚嚇把我剪除。這些終日如水環繞我,一齊都來圍困我",我想起C.S. Lewis在悼念亡妻時向上帝呼求,卻驚訝地發現上帝離棄了他:上帝“當著面,重重地甩上了門,裡面還傳來上鎖的聲音,接著又聽到祂上了第二道鎖(註1)"

 

黑暗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

《詩篇》88篇的結局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以一句“黑暗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註2)"做為總結!說好的拯救呢?說好的盼望呢?說好的憐憫和慈愛呢?

我無法想像主日敬拜的時候,詩班在台上獻唱這樣的一首詩!簡直是褻瀆!

 

日光之下

上個月,接到了一通電話,一對愛主夫婦兩歲大的愛子,被大卡車撞死,教會上下,人心震動;然後,我看了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

日光之下,人世間有些痛苦,是沉重到無法負荷的,並不是因為個性軟弱或無能,而是傷口裂得太大太深,就算時過境遷仍舊無法癒合,只能被迫選擇逃避或自我麻醉。在懊悔和絕望中任由痛苦不斷啃蝕自己的靈魂。《海邊的曼徹斯特》把這樣的人生處境,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在極度壓抑的情緒和深沉的絕望中,讓人痛到骨髓。

故事以死亡拉開序幕,導演用極其隱諱的手法默想苦難,它没有灑狗血呼天搶地的哭鬧悲情。遭逢親人過世的悲痛,並不如外人想像有太多時間可以悲傷,必須強打精神面對親友“轟炸般"的慰問,和律師討論逝者的遺囑,財產的處置,子女監護權的責任歸屬,聯絡葬儀社,安排諸般喪葬細節……電影寫實地描繪了主角Lee從波士頓趕回曼徹斯特,處理哥哥Joe後事的現實處境。

Adagio(慢板)》

當故事如洋蔥般一片一片地剝開,我們慢慢地發現Joe的過世並非全劇的重心,更令人震動的悲哀被深深地埋藏在Lee的心底,在導演的文火慢燉中,雖偶而瞥見Lee節制的情緒波動,我們卻以為那是因為Joe的過世,卻萬萬沒想到小小的冰山之下竟然隱藏了如此巨大的傷痛——那個Lee不願面對,永遠無法承受的痛——多年前,在曼徹斯特這個寧靜的小鎮裡,Lee曾經無意間,親手燒死了自己三個稚齡子女,太太因此恨他,離開他。

這一段劇情的展開,電影使用了義大利作曲家Albinoni著名的《Adagio(慢板)》,音樂史上,大概鮮少有作品比《慢板》更能深刻地表達無止盡的悲痛了!無情的大火瘋狂地燒著,一手建立的家園和無辜的孩子化為飛煙……在慢板音樂中,導演刻意用慢動作,放大Lee的癱軟和崩潰,還有因絕望而自殺的企圖(後被阻止),這驚心動魄的一幕讓所有觀影的人停止了呼吸。

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時間能醫治",“你一定會走出來的"的那種充滿正能量的勵志心靈雞湯,在深沉的苦難中,膚淺至極。面對這樣的痛苦,日光之下,盼望和曙光何處能尋?

活在無神的冰冷世界裡,它的溫度就像電影的地理背景——新英格蘭(美國東北部的幾個州)的嚴冬,漫長而冷冽,連埋葬一具屍體也要等到春天,漫長地等待土壤從冰封中解凍。

Lee的靈魂已經傷到一個地步,他像是與外界隔離的絕緣體,漫漫長夜中,不再有歡笑的本錢,對於未來的人生規劃,不再有志向,一切都是那麼無力無能無心,只能如行屍走肉般,苟延殘喘地活著。

《彌賽亞》的安慰

電影對主人公的信仰背景未置一詞,但我不覺得導演讓上帝缺席,整部作品的背景大量使用古典聖樂。在Joe的追思會場景中,親友的會面、交談、私語全被導演消音,取而代之的是音樂——耳尖的朋友聽得出來,那是G. F. Handel的神劇《彌賽亞》,而且刻意使用了一大段女高音詠嘆“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歌詞出自《馬太福音》11:28-29。我們雖然不能確定配樂的企圖是什麼,但音樂的信息非常的清楚。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親友的問候關懷被消音,因為此時只有上帝的話語才能真正安慰那被重壓受傷的靈魂。

重讀詩篇88

看完這部電影,重讀《詩篇》88篇,似乎更能體會什麼是“黑暗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人無法體會,是因未曾經歷過。《海邊的曼徹斯特》獲奧斯卡奬6項提名(註3)的成就,在於導演把人性中無法用言語描寫清楚的痛,刻劃地如此濃烈有深度!它強迫所有觀影的人一同經歷,並且直視自己的靈魂深處。

觀看這部電影是極其虐心的,導演狠心地用手術刀挖開腐臭流膿的傷口,卻無力給予醫治。電影最後, Lee回到波士頓,重操舊業,繼續度過他行屍走肉的餘年。故事的結局,沒有安慰,沒有救贖。

然而,讀《詩篇》88篇卻讓我的心大得安慰!是的,詩句中我們看不到盼望和喜樂,但是字裡行間,我意識到上帝“懂"我們!祂不要我們假裝靈命成熟,假裝上帝已經回應禱告,假裝不痛,假裝没事!

苦難不是幻影,是事實!祂讓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

 

對信仰誠實

病人承認自己有病,因疼痛而哀嚎,是正常的;病人假裝自己沒病,不需要幫助,是致命的!

《詩篇》88篇存在聖經裡,成為敬拜的一部份,就是上帝給我們的極大安慰!祂知道我們有可能陷入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這樣的困境,祂能體會什麼是痛!我們所經歷的,我們的主基督在十字架上都經歷過。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這首《彌賽亞》神劇裡的女高音詠嘆,又在耳邊響起。

註:

1.出自C. S. Lewis的《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原文是“A door slammed in your face, and a sound of bolting and double bolting on the inside"。

2.第18節最後一句和合本聖經譯為“使我所認識的人進入黑暗裡",原文直譯“我所熟識的是黑暗",我喜歡新國際版聖經(NIV)的英文翻譯"The darkness is my closest friend"(黑暗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

3.《海邊的曼徹斯特》獲2017年奧斯卡奬6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獲奬),最佳男配角,女配角,以及最佳原著劇本(獲奬)。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