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笏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8.04.04
“這個時代,教會講恩典太多,講真理、公義和審判太少!”多少次,我們聽人這樣大聲疾呼。
事實如何呢?
有一次,一群爭得面紅耳赤的基督徒問魯益士(C. S. Lewis):“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魯益士幾乎不假思索地說:“很簡單啊,恩典!”每個人都需要恩典,並且時時刻刻需要恩典。正如先知耶利米所說:“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哀》3:21-23)
可惜,我們今天看到、經歷到的基督徒和教會,與此差距太大了!
然而,為什麼很多牧者和信徒卻仍堅稱,今天的教會講恩典太多,瀕臨氾濫和失控呢?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牧師說:“每個教會都是罪人的聚集。如果這還不夠糟糕的話,他們居然還讓罪人當牧師(Every congregation is a congregation of sinners. As if that weren’t bad enough, they all have sinners for pastors)。”
不需要恩典,等於不承認自己有罪。人很容易合理化自己的罪,無論是罪的動機、行為以及後果,都傾向於將其合理化。把罪合理化的結果,就是人不需要真正的恩典。人會變得無情與苛刻,將自己對罪的痛恨和不滿發洩在他人身上。畢竟,推卸責任,批評、指責他人,藉此讓自己顯得更高尚一點,是每個罪人都慣用的伎倆,也是用來反擊他人傷害的有力武器。
無需恩典,其實是一種試探。筆者身為牧者、神學生、“正派人士”,必須承認,自己內心每天都有試探和掙扎。筆者也深知,在未來的生命中,上述陷阱會一直存在,而憑己力根本無法時時保持清醒。唯一的方法,就是專心依靠那持續的、永不落空的恩典。
非要排座次
真理和恩典,如果非要排座次,那麼我們可以看到,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穌的第一個特質是恩典!耶穌說:“道成了肉身……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耶穌痛斥法利賽人,並非法利賽人不懂真理,不傳講真理,而是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真理,所以就不需要恩典。耶穌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1-32)祂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9:41)
恩典會逐漸淪落為多愁善感——假如沒有真理的話!獨行的“恩典”,會讓人感覺良好,卻拒絕承認和面對罪。然而若沒有恩典,真理勢必會變質,變得嚴酷、苛刻,大聲訓斥卻讓人什麼也聽不到,也聽不進。
耶穌基督的愛,既是對罪透徹無比的剖析和挑戰,又是對罪人無條件的犧牲與委身。正因為此,我們才有機會、有力量,面對自己罪惡的本相,並且悔改。我們才能牢牢抓住天父的憐憫和恩典不放手,並安歇其中。由此可見,神的恩典和真理不可分開。
“平庸”也是罪
許多教會人士呼籲不要“濫用恩典”。筆者無意討論“濫用”的神學定義和實務操作的底限,只是請讀者考慮:單從上帝為什麼給人恩典,我們便可知道,其實恩典包括不給我們應得的(罪有應得的),和給我們不應得的 (Not giving us what we deserve and giving us what we don’t deserve)。
很多基督徒非常擔心,一旦多講恩典,恩典就有可能被濫用。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我們不用環顧四周,只要稍微誠實地反省自己,就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自己在祈求恩典的同時,也已做好繼續犯罪的打算了。
恩典的濫用,包括人用恩典做了什麼,以及人沒有用恩典做什麼。現今一般人對許多基督徒的印象,除了是“佔領道德高地、揮舞道德大棒的偽君子”以外,還是“一群認為自己擁有去天堂的機票、每天消極地等待去天堂班機之人。不思進取,甘於平庸,對社會沒有貢獻,封閉在基督教的‘象牙塔’中。”
第一個印象,源自基督徒不願意承認自己需要恩典,並且高高在上審判他人。第二個印象,則源於基督徒對恩典的另外一個極大扭曲。前者讓人害怕基督教,後者讓人輕視基督教。恩典成了偽君子的遮羞布和懶惰者的討飯碗。
戰戰兢兢怕“濫用”恩典,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什麼也不做!這也許可以讓人避免犯罪,然而套用一句老話:沒有罪是平庸的,但是平庸卻是罪(No sin is mediocre, but mediocrity is definitely a sin)。今天無數的“平庸“基督徒,給人的總體感覺,不就是閉門造車、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嗎?
因不懂恩典
而今基督徒給人的感覺不是充滿激情、積極進取和追求卓越,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怕犯錯。為什麼怕犯錯?因為不懂恩典、怕“濫用恩典”。然而真正的進步,是在犯錯中產生的。只有當恩典足以消除人的懼怕時,人才敢於犯錯。
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恩典——多到可能被“濫用”,人就沒有成長的可能。因為人看不到外在的機會和內在的潛力,只擔憂自身的不足與匱乏。人因而不是活在喜樂和盼望中,而是活在愁苦和恐懼裡。
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恩典,多到可能被“濫用”,人就會懼怕。短時間內,懼怕也許可以刺激人完成很多事情,然而最終卻會導致叛逆和反抗。這難道不是很多基督徒家中孩子的寫照嗎?這難道不是很多教會年輕人的現狀嗎?無數基督徒父母和教會牧者,不正因此既頭痛又困惑嗎?
凱樂( Timothy Keller) 牧師說:“教會首先是罪人的醫院,而非聖人的紀念館(The church is primarily a hospital for sinners, not a museum for saints)”。教會首先是醫院,罪人首先是病人。無法想像在手術臺上,醫生會對病人說:“如果你不答應改掉壞習慣、改變放蕩的生活,我就不給你動手術!”也難以想像,護士會在病房中對病人說“手術已經結束,你必須馬上痊癒!不然我拒絕給你換藥和輸液(打點滴)”這種邏輯不通的話!
基督徒和教會太渴望用真理去“征服”罪人、“扭轉”對方的罪,卻忽略了他們是急需恩典醫治和救助的病人,也似乎忘記了,醫治常常是一個漫長,甚至是一生之久的過程。這樣的忽略,往往導致“傷亡慘重”。縱觀人類歷史,放眼當今世界,如此的悲劇比比皆是,不斷上演。
假如要犯錯
不過,我們難道就因此放縱罪惡,聽之任之嗎?絕對不能!只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叫醒裝睡的人,也無法幫助拒絕改變的人。無論柔聲細語,抑或聲色俱厲,都不行。我們竭盡所能,只是為了讓人看到我們自己生命中所經歷到的基督的醫治和恩典,並且藉著不斷給與他人愛和恩典來彰顯基督的品質,好讓他人產生羡慕與渴望,並願意效法和跟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將人帶到恩典的源頭——基督耶穌面前,讓他們與恩典的主建立個人關係。
既然是恩典,就有被濫用的可能!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最好的定義,就是忘恩負義的兩腳生物。”上帝比我們更清楚這一點。祂也深知罪對人的影響。因為,祂是我們的創造者和救贖者。然而,祂還是預備和賜下了恩典,並沒有因為人類的濫用和日積月累的罪孽而收回。上帝的愛正彰顯於此!
我們自身不產生恩典,我們只是傳遞基督恩典的管道;我們自己並沒有愛,我們只是承載基督的愛的器皿。如果人犯錯在所難免,那麼筆者寧可錯在“濫用恩典”,因為我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人類可預見的未來,恩典才是整個時代、社會和人類最需要的。讓基督去決定祂的恩典是否被“濫用”了吧!我們的責任是活出基督的馨香,讓人羡慕以至跟隨和效法基督!
作者為大陸家庭教會牧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