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爪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8.06.12
古時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
在我來美國快6年的時間裡,曾分別在3個教會中聚會和服事過。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church jumper”(編註:指在不同教會間跳來跳去的人),而是6年間,我平均每兩年搬一次家。每一次的分離都是不舍,每一次獨自來到新的地方,都要面臨重新建立和適應新關係的挑戰。
我的第一個教會,是一個由3個中國家庭無私的奉獻支撐著,以學生為主的小教會,我的屬靈生命正是在這3個家庭的愛中孕育發芽的。於是,當我搬到P城後,我很快地就投入了一個當地教會,希望能擁有一個同樣充滿愛的屬靈家庭。
可是,那曾經深深吸引我的“愛”,卻沒有在這個教會中如預期般得延續……
在冷淡教會中的一次融冰
在P城的第一年,有好些時候,我都覺得處境艱難,例如:我曾在同一週內,遭遇兩次車禍!如果在以前的教會,大家知道後一定會想各種辦法幫助、安慰我。可是,在這新教會中,當我驚慌失措並向團契的幾個組長談起所遭遇之事後,卻沒有一個人問我是否需要幫助,問我事情進展如何……
或許是我錯誤的會意,但在這個教會至少半年的我,卻沒有感受到一點關心,反而是一種似乎大家都不想招惹麻煩的冷漠……
我會用“冷淡”(lukewarm)——“友善而疏遠”來形容我們之間的關係。每週的聚會,我們都有破冰、查經、閑聊,但彼此之間的了解卻少得可憐……即使分享代禱事項,大家依然嚴防死守,從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情緒。
在那種“冷淡”的氛圍之下,好像任何情感的流露都是“不合時宜”的。如果那個時候我才剛剛接受主,如果我不曾經歷那種被基督的愛包圍的感動,我也許會離開這個地方。比之第一個教會,這個教會雖大了很多,體制也更嚴謹有序,但那個曾經吸引我、感動我的“愛”,卻消失了……
《哥林多後書》12章9節,神對在困境中的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很長一段時間,我靠著每天早上的讀經,撐起在人前的笑容,卻又在獨自一人時苦苦掙扎。終於有一天,我寫了一封郵件給牧師,告訴他我的憂慮、害怕、困惑和無助。
我收到了牧師長長的回信。信中提到《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承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這份久違的來自於神的愛,點燃了我快冷卻的心。
雖然有很多次,我都想逃離那個冷淡的團體,但神好像就想讓我在那個“不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學習忍耐,學習不再單單做愛的接受者,也要成為愛的給予者……如果知道冷淡的肢體關係不是神的心意,那就讓自己先“熱”起來——勇敢地、主動地去了解、去關心、去愛別人;同時,也主動敞開心扉讓別人來了解自己。
在事情都一一處理完,我情緒逐漸平穩後的某天,我終於選擇成為一個“弱者”——我把自己的屬靈爭戰和從牧師得到的幫助,坦白無畏地分享給了大家,我讓大家知道,那段時間並不是如表面看上去那麽“好”。而神是如何通過牧師的話語在我生命中做工的。
沒想到,過去,我們曾玩了無數次破冰的遊戲,自那之後,我們才真正地開始了“融冰”的階段。
之前,我曾以為,教會中的距離感是源於文化或身份的差別。直到我和組裡的一些姐妹有了比較深入的溝通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不只是我察覺到了這種“冷淡”——大家都感受到了“愛”的匱乏。
有時候,聽到一些人離開教會或團契的理由是“缺乏歸屬感”,我會不禁感到困惑:這些在團體中感受不到愛的人,為什麽不能共同建立起“愛”的關係呢?被傷害到了一個點後,大家就都選擇了默默離開;似乎只要找到一個充滿“愛”的地方,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神是愛的來源,而我們每一個愛神的人,則是承受祂愛的器皿。愛的吸引力法則是以神為中心,當我們成為愛的載體的時候,當我們被祂的愛而非人的愛吸引的時候,那些渴望被愛的人,自然也會從我們身上看到神的作為。如此行,我們雖然有時會辛苦,會軟弱,卻必然能從神那裡重新得力。
寫到這,我仿佛能夠了解一點點那些默默在教會中付出關愛的長輩們,他們是如何持守了幾十年之久,在一次次人來人去之後,依然能對新人舊人投入充沛的感情——因他們單單仰望神。
對牧者一點微小的期待
我認為,一個教會的牧者,對整個教會的肢體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其教導要能激發會眾的思考和警醒。所以,牧者的教導除了在內容上要合神的心意,也要如一面鏡子,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問題和教會中的問題。
在這方面,P教會的牧師做得特別好——在主日講臺上,他很多次提到我們要主動跨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建立關係。他的教導在我靈性低沉之時,給我指明了方向。雖然難行,但並非不能。
可是在他多年正確的教導下,依然有人感到教會中關係的冷淡,讓人感覺無奈!所謂知易行難,到底要如何讓在教會中已經建立穩定關係的“前輩”們,願意踏出自己的舒適區,來與新來的朋友建立關係呢?
如果我們只是選擇用自己舒適的方式,和熟悉的人相處,我們如何讓那些信心尚未堅固的人,感受到來自於神的愛?我們如何能吸引新的朋友留下來,與我們一起同工?這些對教會的成長和延續,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挑戰!
一些教會走向老齡化且最終衰落,是十分可惜的。防微杜漸,遠比亡羊補牢更重要,也更容易吧!
作者現居美國,在科技公司任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