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走一萬步,才是健康(劉同蘇)2018.06.25

劉同蘇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8.06.25

 

外出講道,其間與當地牧者同工一道出去吃飯。不知如何,席間的話題一轉彎,從食物上了運動的道。細想也是必然,攝取食物,就是為了補充運動消耗的能量。不過,這一關係於當下有點本末倒置的意味。人類有口味,這原本使人超越了進食的純物質控制,讓吃飯也有了美感的享受。可是,人的罪性卻將口味的超越翻轉為屈服於肉體欲望的更深滑墜;因為沉溺於美味,人甚至無視饑飽的肉體調節了。

席間的運動話題不是如何尋求食物以補充能量的不足,而是如何運動以消耗多余到“太”的攝取能量;其實,倒無需各位細述“太多”的自我狀況,那多余的能量都明顯地物化在他們身體的中段了。一談運動,話太投機了,說著說著各自都亮出了傢伙,計步器、電子手表的計步功能、手機的計步設置。真是技術統治的時代,肉體運動全被定量化了。可惜的是,那健康標準都定量化地貼在身上了,怎麽肚子都沒見小啊?

據說,“一天一萬步”的健身底線,是一家制造電子儀器的日本公司為了推銷而生造出來的。不過,其後各種各樣的科學家們也相繼實驗了人類活動,證明那家日本公司的話還真不是虛假廣告,各色數據都在一天一萬到一萬三千步的幅度之內。科學已經數據化地證明清楚了,技術手段已經定量地將那指數落實在個人身上了,健康的效果好像卻不那麽明顯,倒是電器公司受益不少,連IT公司都沾光賣了不少“健康”軟件。

道理也簡單,健康不是想出來的,無論你怎麽明白健康的道理和方法,那本身並不能在你裡面生發出健康來。健康不是一個抽象的理念;健康具有實體性,健康只會發生在具象肉身的實體運動中。另外,健康也具有主體性。外在手段的便利並不能造就你的健康;健康只坐落在你主動的健身運動裡面。健身器材不會使你動起來,得你自己動,健身運動才會對你有效。

健身的標準不是掛在你手上了嗎?健身的器械不是放在你家的起居室或地下室了嗎?怎麽沒能使肚子上的脂肪消去一毫米呢?因為只要作為主體的我不動,那些外在的健身手段就毫無健身的效力。健康是一種主體運動的實在狀態;只要自己(主體)的肉身(實體)沒有動起來,健康是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靈命健康的道理也是一樣。一要自己動起來,而且還不能僅僅裡面動個念頭,或者情緒上嗨一下,得真刀真槍地以肉身動起來。聖子都得在肉身中,才將靈命的健康狀態(即“道”)彰顯出來,怎麽咱們轉轉腦筋、動動嘴皮子,靈命就會健康呢?既然耶穌為我們啟示了又真又活的靈命健康典範,也許回到這靈命健康的原點,可以領悟一些靈命健康的規律。

首先是實體性。道是有實體(肉身)的;凡沒有實體的,都不是生命之道。再清楚的理念也不可能驅動肉身。無論多傻的人,也明白搶銀行犯法,這一點不能阻止罪犯們前赴後繼地直奔著銀行下手。實體只能被實體驅動,所以,生命之道是以肉身來到我們面前的,並且將自己的身體(教會)留在世間,讓真理具有實體性的支柱與根基。

“理念可以驅動實體”不過是理性主義的神話,甚至連這一主義硬派為鼻祖的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都明白實體的真正動因是實體,更不用說“道成肉身”所啟示的靈性生命原則了。實體的榜樣,並且是群體的實體榜樣所構成的環境(教會),是靈命生成與健康的客觀條件。

一個人去健身房,通常不是因為那裡的器械更多更好,而是周圍動著的軀體浪潮也蕩漾起自己的肉身行動。若要堅持跑步,所有的健康指南加在一起,也不如身邊來個跑友,更別說是一大群會連拉帶推的摯友了。當然,不管怎麽外力推動,最終讓自己肉身動起來還是自己。我的肉身動了嗎?我的實在生活置身於基督身體的運動中了嗎?只有先投入實在的運動,才有談健康的可能。

此外(不是其次)是主體性。外在推動的只是物理運動,自己動起來的才是主體運動。然而,那使動的自我是什麽?理性主義認為理性是自我的本質,所以,我思,故我在;基督信仰卻相信自我的本質是靈性,因此,我信,故我在。自我的終極性預設了其無限的特質,而不到無限上帝那裡,誰能自己獲得無限性(即永生)呢?理性不能無限(康德於本體論,波普爾於認識論,都證明過此命題),又怎能給予自我以終極性呢?自我的終極性行動取決於靈性。

運動意味著放棄原有狀態。純粹的肉身運動只需要放棄自我的某個方面,而靈命運動卻必須放棄舊有的自我本身。在耶穌的啟示裡面,絕對的主體運動就是十字架與復活。當耶穌以十字架而全然捨己的時候,無限天父就以聖靈的形式從聖子裡面顯現了絕對主體的力量,於是,以無限自我所發動的實在動力已經驅動了身體的復活。

道理就能把人說上十字架嗎?必須是聖靈的內住才發動了自我可以全然捨己的實在運動。其實,道成肉身已經預設了主體生命驅動的原則。具象的個體生命之所以可能改變另一個具象個體生命,恰在於聖靈。自我既然是終極性的,非終極性的理性怎麽可能成為自我(不是自我的某個方面)之間交流的渠道呢?

教會的本質不是理性的,而是靈性的,所以,教會的首要功能不是說理,而是靈性的鼓動。主體的動因永遠是靈性的;聖靈的內住是一個人作為主體行為的根本。這不是說,教會不需要教導聖經真理了,而是說,聖靈的恩典才使我們領受字句裡面的上帝之呼吸(參《提後》3:16)。字句提供了客觀性,而聖靈才保證了主體性。這就是為什麽宗教學學者可以清晰地分析聖經的每一字句,卻不會讓他們活出聖經的真義。就像幾乎每一個人在理念上都清楚運動對健康的的意義,但僅憑這一點並沒使幾個人動起來。

附帶的是真實性。理性真理僅對物具有客觀真實性,卻無法保證對主體的真實。主體因為其終極性而可能對理性真理實施回避或歪曲。例如,每天一萬步是有質量要求的,一般說來,需要一分鐘走130步的步速。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將計步器整天帶在身上,於是,從沙發到飯桌的閑庭信步,辦公桌之間的隨意溜達,都計入計步器,結果,萬步只是一個定量的數字而非有質量的主體活動。只有“萬步”內在地展開在主體的行走中,“萬步”才是健康。若“萬步”是對外在尺度的應對,則沒有主體份量的“萬步”就不一定達到健康的效力。

主住在裡面,真理方具有主體的真實。我們可以從裡面選擇例外或條件來規避外在的有限理念,卻到哪裡躲避住在裡面的無限聖靈呢?餐桌上有一位同工分享說,他設了手機計步功能以後,發現每天只走了二千步,於是,就把那功能關閉了,這樣,萬步健康的真理就隔絕在他以外了。看來,要驅動主體生命,就得有一個與主體生命同一的真理,這就是交融並支配主體生命的聖靈。

 

作者現在美國北加州牧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