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初長成(閻穎)2019.03.20

本文原刊於《舉目》90期和官網2019.3.20

閻穎

 

去年復活節那天,我們一家四口在旅途之中,於是全家在旅館房間紀念耶穌的復活。復活節主日一大早,兒子和女兒各自準備了敬拜歌曲,先生帶領全家讀經禱告。當我聽到兒子和女兒發自肺腑的禱告時,心裡非常感動,淚水禁不住模糊了我的視線。

我的兒子今年26歲,女兒17歲,他們的信仰之路曲折且布滿荊棘。但他們今天依然走在神的路上,這是神恩典的明證。

全家蒙恩

1999年的冬天,剛滿9歲的兒子隨著我和先生一起,去聽一位韓國牧師的講道。那時,我們一家還是慕道友。當我和先生還在思考掙扎時,牧師的呼召已經開始了。坐在我們身邊的兒子對我們說,“你們不上去嗎?我要上去了!”兒子從我們面前擠過去,走上了臺。那天,他接受了神的呼召,成了我們家的第一位基督徒。我們為他的勇敢果斷而高興,也為自己的猶豫不決而忐忑。

牧師送了我們一本他自己寫的書,並親筆題了詞:“May God use this family powerfully” (願神大大地使用這個家庭)。這本書成了我們家的珍貴歷史文物,被保存下來。2000年的感恩節,我們全家4口人,一起在芝加哥的特會上受了洗,成了一個完整的基督徒家庭。

2003年,先生接到麻州大學的聘書,我們舉家東遷,來到了波士頓西邊的安城小鎮。安城教會地處5所大學之間,教會的主要成員只有十幾個家庭,卻服事著周圍眾多的華裔留學生,是一個傳福音的戰略要地,因此,教會非常需要穩定的基督徒家庭支持。就這樣,我們被熱情地迎入了這個屬靈的新家。不久,先生就成了建堂委員會的委員;先生對傳福音非常有負擔,他忠心服事,樂在其中;兒子和女兒也都在教會的青少年、兒童團契中快樂地成長。

 

青春期,兒子與神漸行漸遠

一轉眼兒子上了高中,進入了青春期。我在百忙中,漸漸發現兒子有一些不好的苗頭,我們開始有一種不祥之感。

麻州的文化環境非常自由,與我們相鄰的小鎮是一個LGBT的大本營(編註: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戀恋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每年的LGBT大遊行無奇不有;此外,在麻州,大麻合法化,男女同廁之類的事情都走在了全美國的前列;而在中學裡,毒品氾濫、一夜情司空見慣,性觀念自由,孩子們自傷的、患憂鬱症的比比皆是……在這樣一個文化環境中,想讓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出淤泥而不染,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在我和先生馬不停蹄地工作、服事、家務的繁忙之中,兒子悄無聲息地滑坡了。他雖然是學生會主席、運動健將,卻跟隨了社會的大潮,與神漸行漸遠,誤入了歧途。那時,我完全搞不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更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我和先生只能跪在神的面前迫切禱告,求神的光照和帶領。

經過幾個月的禱告,我辭去了喜愛的、高薪的研究工作,從職場回到家中,竭盡全力地想幫助孩子回到神的面前。教會的弟兄姐妹們也都為我們大力禱告,付出了極大的愛與幫助。

2007年的感恩節,我帶著兒子去到芝加哥的受洗特會,希望在那裡他可以再次經歷神的大能,回轉歸向神。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之間的一段艱難對話。

“你還相信這世界上有神嗎?”我輕聲問。

“我現在已經不相信有神了。要是有神,為什麼我感覺不到呢?”兒子回避著我的目光。

他的話像刀子一樣扎在我的心上。我啞口無言,無以應對。“難道我們以前不是經歷了神的大能才信主的嗎?為什麼現在我們卻很少有這樣的經歷了呢?”我也捫心自問。我的心如刀絞,搜腸刮肚卻找不出答案來。我只能心中禱告,求神的大能再次降臨到兒子身上。

特會的講員講道以後,有個人服事的時間,專門為有需要的人單獨禱告。兒子不肯去,我只好替兒子去排隊,排到了以後再把兒子找來。因為兒子不希望我在場,我只好跟牧師簡單交代了幾句就離開了。

後來兒子告訴我,牧師的禱告對他很有幫助。牧師讓他把自己的過失都寫在了一張紙條上,並帶著他向神認罪悔改,然後再把紙條燒掉。牧師為他禱告以後,他感覺輕松多了。我實在是感謝神的憐憫,我彷彿是那個患血漏的女人,在絕望中憑著信心摸到了耶穌的衣繸,我彷彿聽見耶穌說:“女兒,你的信心救了他”。

我也禱告懇求神的寬恕,因為我把孩子帶進了一個對錯不分、藏污納垢的社會大染缸,讓他生活在誘惑叢生的險境之中卻不知情;我也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與情感需要。我和先生每天都為孩子迫切禱告,求神的帶領。

兒子回轉

從那以後,兒子似乎就有了轉變。神沒有放棄他,他的身邊總有一些人關心扶持他。他進入大學的第一天,就有幸結識了基督徒朋友。在他禮拜天睡懶覺時,朋友就去敲他的門,邀請他一起去教會。等他畢業參加工作後,繁忙的工作占據了他的大部分時間。但是他仍不斷地思考,去不同的教會和團契中嘗試,探索、尋找著信仰與生命的意義。

在當今這個活在當下、自我中心的文化大潮中,對於這些已經離開了父母獨立生活的年輕人,信仰的成長是如此困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和先生每天晨禱時,只有堅持不懈地為他禱告,祈求神的帶領和看顧。

終於有一天,我驚訝地發現,兒子旅行時,把我們送他的一本聖經帶在了身邊,並且早晨起床後開始讀經靈修。我們也開始更多交流屬靈上的事情,他也向我們推薦一些他所喜愛的屬靈書籍。我們一起禱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越來越深入。

2018年的元旦,我們全家人一起制定新年目標,在華爾街工作的兒子與先生一起制定了雙目標:兒子參加教會團契,先生開始鍛鍊身體。父子倆彼此鼓勵,相互扶持。後來感謝神,兒子終於在紐約固定參加一間教會,並且開始帶領小組查經了。神是何等的信實,祂所成就的超出我們所求所想!

 

在家教育

女兒的成長環境與兒子截然不同。從女兒9歲起,我們開始了在家教學。我們一起度過了5年很美的時光:每天早晨,我們以禱告讀經開始新的一天,上午她在寬鬆的氣氛中學習,下午參加許多課外活動,在小提琴、跳舞和游泳等活動中,她不僅發展了才藝,而且結交了很多的朋友。在家教學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屬靈品格,生活的自律及建立了親密的親子關係。

在家教育讓女兒的童年得以生活在一個安全、健康、寬鬆的文化環境中,她的信仰被栽植,好奇心與探索能力也得到了發展。2015年,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鹿野高中。從此以後,她的生活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女兒經歷神

鹿野高中是一所競爭激烈的私立高中,在全美排前十名之內。可是該校的文化環境卻相當自由,與基督教文化有很大的差距。

女兒進去的第一年功課很好,可在社交與價值觀念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學習的壓力和環境的影響,她對禮拜五青少年團契漸漸失去了興趣。我們一起的禱告,她也變得不冷不熱了。我心裡明白,這是青春期的正常反應。除非她能親自經歷神,否則這種不冷不熱的信仰在大學就很可能會流失。我和先生懇切地禱告,求神親自帶領她的信仰。

2017年的夏天,我帶女兒去加州參加特會,特會後是為期一個禮拜的聖靈學校。當時,我心裡非常糾結。女兒16歲,正處青春期。把她帶到特會還勉強,因為有專門給青少年預備的英文講道,她也可以結交新的朋友。而聖靈學校是專為成人準備的中文課程,沒有英文翻譯,也沒有其他的青少年參加。我向神禱告,求神賜給女兒耐心和愛心陪我一個禮拜。

果真,我和女兒度過了奇妙的一個禮拜。女兒並沒有像往常那樣,一聽中文講道就睡覺(她出生在美國,中文不太理想)。她坐在我身邊,大部分時間都在認真聽,而且還會和我討論所講的內容。更令人驚奇的是,她對每堂課後的個人服事極感興趣。每次都簽名排隊,坐在那兒耐心地等候被人禱告。每次我也坐在那兒,陪女兒一起等待,以至於禱告團隊的人都認得我們母女了。可他們一點沒有婉言拒絕的意思,每次服事都很認真。

上帝用奇妙的方式來服事女兒。雖然這些為我們禱告的人,完全不認識我們,但是每次禱告後,他們對我們所講的話卻相當的一致。這讓女兒非常驚訝和興奮,因此她不厭其煩地請人為她禱告。

從加州回來以後,女兒的信仰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她的禱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有一次,她的一個朋友生病了,她放棄了她的體育訓練,堅持留下來和我們一起禱告。她的禱告很有力量,聽得我都流淚了。

 

巨大的挑戰,巨大的使命

回首往事,來美30年的生活,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中,兒女已經長大成人。神囑託我們,教導兒女當走的路,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參《箴》22:6)。而在當下這個追求自我、是非標準混亂的時代,要完成這個使命,讓兒女們過一個討神喜悅的敬虔生活,挑戰卻是越來越大。離開了神的幫助,沒人能做到。

主啊,求你讓我們作父母的不洩氣,不輕忽我們的使命,讓我們先和你建立親密的關係,每天都穿上屬靈的軍裝,為兒女不住禱告,切切守候,把他們都帶到你的面前,一生走在你的心意中!

作者現居美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