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一門課”——談宣教與深度生命教育(陳金獅)2019.10.12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9.10.12

陳金獅

曾擔任臺灣教育部長的曾志朗說,21世紀最重要的一門課就是生命教育。馬來西亞銷路最大的華文報《星洲日報》,在論及“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一門課”時,引用了臺灣教育界的一段話:“從幼稚園一路到碩士、博士,學校硬塞各種專業知識,生怕學生學不到東西,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這是讓大家都能圖個溫飽的‘生存教育’。不過,人生要跑向何方、要怎麼跑,學校卻沒有教這套攸關一生幸福的‘生命教育’……”

報導又說:“引領學生探索人生最核心的課題,並達到知行合一,就是生命教育……‘三問’則是生命教育的核心:1.我為什麼活著?2.我該怎樣活著?3.我如何活出該活出的生命?”

筆者多年思考福音與生命教育課題,認為所謂的“生命教育”,與“人文關懷”緊密相關,是關注人類身、心、靈各層面的實存狀況與需要的一種整全教育。而上述的3個核心提問,指向人的“實存與終極性”(existential and ultimate),直問人生存的目標、價值與意義,“人之所以為人、並且是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到底生來,或說造來作什麼?活著又為什麼?如何才得以體現其終極性目標、價值與意義?”此可謂深度的生命教育問題。

一、兩個層面

生命的目標、價值與意義,有兩個層面:

第一,社會性層面。這指的是人給自己的社會定位,如大學進何科系?畢業後從事何種行業?計劃成為怎樣的專業人、社會人?這個層面,許多人都有——畢竟從小學起,就要寫作文“我的志向”。

第二,終極性層面。人作為萬物之靈,無論社會定位是總統、老師,還是商人、勞工,等等,生命是否都有其必須體現的目標、價值與意義?這涉及更深的精神與靈性層面。

其實,體現生命本身終極性層面的目標與價值,遠比體現社會性層面的更為重要。可惜一般人都忽略了,甚至忽略了基本的“生命教育”(EQ情商、人際關係、社會關懷與道德素養等)!

、什麼關係?

基督福音、宣教使命,跟生命教育及相關的終極性人文關懷,有何關係?

基督福音的核心,恰恰就回應了“深度生命教育”應當尋求的終極性人文關懷課題,即:“人到底生來(或說造來)作什麼?活著又是為什麼?如何才得以體現生命終極性的目標、價值與意義?”

宣教則是藉著每個基督門徒的所說、所做、所是,把福音所涵蓋的生命之道,加以體現、彰顯與傳遞,使世人跟基督門徒一樣,得以體現生命的終極性目標、價值與意義。

有人說,宣教是上帝的“脈搏/心跳”,是天父對人類的首要關注,也是基督教會當承擔的首要任務。為什麼這樣說?原因是,宣教跟上帝創造人類,在人類身上所定的永恆、榮耀計劃,也就是作人終極性的目標、價值與意義,有直接關聯。

、為何創造?

上帝為什麼要創造人類?人有什麼價值與意義?

按照聖經《路加福音》3章38節:“以挪士是塞特的兒子,塞特是亞當的兒子,亞當是上帝的兒子。”亞當是上帝造的第一個人,是全人類的代表。他乃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擁有上帝的靈氣,且被稱為是“上帝的兒子”。

可見,上帝創造人類,乃是要人類成為祂聖潔、尊榮、屬靈、永生的兒女,與祂神聖的生命與性情有份,彰顯祂的形象與榮美。祂要人成為祂家(國)中的一分子。《創世記》3章22節顯明,如果亞當、夏娃按照上帝的心意,不去偷吃禁果,而是摘取生命樹的果子來吃,他們將會成為不朽,並且永遠與上帝同在、同工、同榮,掌管宇宙萬物。而且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將如此!

《啟示錄》21-22章的新天新地的畫面,特別是22章5節講到蒙恩人將與神同作王、直到永永遠遠的榮耀,即讓人一窺天父上帝給人類的終極性願景。

可惜人類不體會天父心意,反而自以為義,違背上帝,因而墮落成為不敬、不肖之浪子,走向黑暗與滅亡,如《創世記》第3章所記。到這末世,在上帝面前,人類可說是越離越遠,越變越壞!

、彰顯恩情

救恩歷史彰顯了上帝對人充滿愛的救贖恩情。

儘管人類悖逆,然而上帝仍然愛世人。《創世記》3章9節“亞當,你在哪裡?”的呼喚,可說是救恩史上第一個宣教呼聲。上帝可說是第一位“宣教士”。

舊約時代,上帝使用亞伯拉罕、摩西、眾祭司與先知,造就並透過祂的選民以色列人,在萬國萬民中彰顯祂的救恩。選民雖有失敗,然而大體上還是為上帝給全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預備了救世的平臺,鋪平了道路。

新約時代,更顯明了上帝的救贖恩情:“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祂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提前》2:4-6)

上帝的獨子耶穌基督,在兩千年前道成肉身,神成為人,來到人世間作宣教士,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太》9:35-38)

“困苦流離”,是因為沒有好牧者帶領他們實現生命終極性的目標、價值與意義。“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更豐盛生命的基本要素,乃在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與價值、歸屬與歸宿。

《路加福音》15章的3個比喻,都反映了天父上帝對失喪者的願望:

1,失羊——“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

2,失銀幣——“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路》15:10)

3,浪子歸家——“……‘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路》15:24)

主耶穌呼籲世人浪子回頭,藉著祂恢復與天父上帝密切的關係,滿足天父在人身上的心意。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目標與價值,以及永恆的歸屬與歸宿。

五、如何恢復?

如何才能浪子回頭,恢復神人之間的親子關係?

世人必須“重生”,才能達此目的。《約翰福音》3章3-5節:“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

“從水和聖靈生”中的“水”指什麼,它與從聖靈生有何關係?

這裡的“水”,應當與當時代的兩大“水禮”有關,即施洗約翰的施洗,和基督門徒的施洗。兩者都帶有同樣含義,即:向上帝悔改,並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受洗歸入基督。水也代表罪得赦免、潔淨。《以西結書》36章24-28節所闡述的,乃舊約中重生之道。

在《使徒行傳》2章38節,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悔改而歸信基督者,必罪得赦免,領受聖靈而獲得重生,恢復與天父之間的生命聯繫。“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1:12)

“從神生”、“從聖靈生”,與“重生”乃是同義詞。

未得重生者,與神的國、神的家、甚至於神本身,都無緣無分,活在世上最多做個塵土人、經濟人、社會人、政治人、文化人、道德人、宗教人、專業人或科技人,卻不是神旨意中的屬靈人、基督人、永恆人、榮耀人,不是上帝聖潔、尊貴、榮耀、永生的兒女。這樣的人,無論看起來是怎樣的成功、偉大,仍未實現作人終極性的目標、價值與意義,也未找到生命的終極性歸屬與歸宿。

、核心內涵

重生生命有兩個層面的要素:

  1. 生命本質層面——“重生”與“成長”。

按照天父在人身上所定的永恆、榮耀計劃,獲得重生只能算是入門。需要像新生的嬰孩一樣日漸成長,靈命不住地更新、成長。

靈命更新成長的目標,乃是越來越認識基督,越來越像基督。扎根於基督的信、望、愛與忠,彰顯祂的真、善、美與聖。猶如《以弗所書》4章11-13節所說:“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 生活見證層面——“榮神”與“益人”。

一個重生成長的生命,必然會在生活與事奉上榮神益人。

榮神——“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

益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4)“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10:33)

藉著基督的福音得以“重生成長、榮神益人”,恢復與天父上帝之間的親子關係,及靈命聯繫,這就是人類所當實現的實存與終極性目標、價值與意義。缺乏這願景與指標的生命教育,是膚淺的、貧瘠的!而這也正是基督“生命之道”的核心內涵與價值。

、最大需要

現今人類的最大需要,乃是藉著基督與福音,恢復與天父上帝的親子關係,得以在宇宙與永恆中安身立命,扎根於上帝,扎根於永恆,體現“重生成長、榮神益人”的人生終極性目標、價值與意義。

若達不到這生命終極性的目標、價值與意義,將會有更多人醉生夢死,迷失、沉淪;將會有更多人犯罪作惡,損人害己;將會有更多人被各種形式的宗教與迷信捆綁(包括宗教恐怖主義),走向滅亡;世界將面對更大規模的情欲亂象、文化與宗教衝突、天災人禍、各種社會動盪……

人若不能找到這終極性目標與價值,那麼,無論這人擁有何等的社會身分、地位、名望,從上帝與永恆的角度看來,他仍是處於黑暗與失落中的人!

、豪情願景

中華文化的人文教育,似乎也有個終極性的豪情願景,震撼人心!

北宋大儒張載的4句名言謂: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豪情壯語,至今仍在中華歷史長廊中迴響!

華夏文化網對此“橫渠四句”的解讀是:“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然而,容許筆者從福音的角度加以詮釋:

“為天地立心”:確定上帝“愛的心意”,即天父上帝對祂所創造的宇宙萬物,特別是人類的“聖愛”。

“為生民立命”:確定人生終極性的目標、價值與意義,即“重生成長、榮神益人”(福音性的生命宣言)。

“為往聖繼絕學”:傳承自古以來中外聖人哲士諸多揣摩、卻未曾真正掌握、關乎人類與宇宙終極性的目標與價值的大智慧。這大智慧已藉著福音彰顯出來(從福音角度看,它確曾是“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真正的太平,古代未曾有,現在也沒有。唯待基督再來,才有萬世之太平!其實,當基督榮耀再來,不單“為萬世開太平”,更要實現真正的神人和好、天人合一,正如《以弗所书》1章10 節所宣告的:“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感謝上帝,基督門徒可坦然宣告:基督的福音,即是天父所定、在宇宙間祂“心之所在”,人類“命之所歸”,使人得以在天地間真正“安身立命”的“絕學”,是遠遠超過古今中外任何統治者、宗教家、智者、哲士所能理解的終極性智慧。

、最大委身

傳福音領人歸主,不是宗教競爭、爭地盤、搶人,乃是終極性人文關懷的深度生命教育與靈魂工程,是“聖戰”——使人脫離死亡,在福音中得以體現生命的終極性目標、價值、意義與歸屬。

終極性人生目標與價值的失落、扭曲、混淆、誤導,是整個人類的關鍵問題。福音則是此問題的唯一答案。傳福音遠勝過作大君王、大總統、大科學家、大企業家、大醫生、大學者……

讓我們為傳承這“生命之道”作出最大委身!讓我們成為“福音人、屬靈人、基督人”,成為活生生的“樣本”,活出“重生成長、榮神益人”的人生目標與價值觀。

這是天地之間最神聖的使命,值得你我全然擺上!

作者為前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院長,退休後專注於宗教研究與寫作。現為美國聖荷西基督工人神學院訪問學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