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11.27
黃奕明
經文: “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腓》4:1-3)
感恩節快到了,我們總喜歡在歲末數算主恩,華人基督徒崇尚功成不居的謙虛美德,他們喜歡說歸榮耀給神,這當然應該。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吝於讚美別人,還會說什麼“不想讓你驕傲”的奇怪話,有時候連“謝謝你”的基本禮貌都忘了。或者我們總在別人要離開了,才想起他們的好,在惜別會上依依不捨,或是在追思禮拜上歌功頌德。
陳之藩在他的散文《謝天》裡寫道,“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註1)他可能還是誤解了,以為基督徒感謝的上帝不過是一種理想的投射罷了!筆者以為,需要感謝的人還是要去表達謝意,不能只是感謝神——要知道他們是神安排在我們生命中的天使。
當保羅說:“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時,這句話似乎總結了前面一章的內容,他說他在天上的獎賞與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有關,他們就是他喜樂的來源、他冠冕上的寶石。在這裡他流露出非常個人的情緒,也點名了幾位教會中的同工,其中有兩位姊妹:友阿爹和循都基——保羅顯然和她們很熟,對她們的不和很難過,在此極力勸她們要在主裡同心,也就是說,作風要像個基督徒。
初代教會中女性的角色是很特殊的,或許她們可以為教會提供物質的資助,如呂底亞從前所作的,保羅不僅僅是直接勸她們,他還要求一位匿名的信徒幫他勸和,他稱這位無名氏為“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
我們都要學習與同工真實地同負一軛。就像拉馬車的駿馬或是拉雪撬的馴鹿,必須練習同步。同工性格中有外向的,有內向的,有人心直口快,有人沉默寡言,難免會造成誤會。溝通很重要,溝通就是要讓每一位都有機會表達,不能讓少數人喋喋不休。有耐性的溝通者,可能是個無名英雄,他不會煽風點火,反而是幫助同工們達成共識。
保羅提到的第四位弟兄是革利免,有人認為他是羅馬的革利免,就是曾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教父,但這種聯想也許是猜測。因為這名字在第一世紀相當普遍。其餘未提名的幫助者,都被尊稱爲“我的同工”。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可是神的的生命册上,卻都登錄得一清二楚;無論舊約或新約時期,凡向神盡忠的選民,名字都被記在其上。
弟兄姊妹們,我們的名字是不是已經記錄在生命冊上呢?我們願不願意成為真實同負一軛的同工呢?我們有沒有向那些真實幫助我們的同工說一聲謝謝?
禱告:主啊!謝謝你把這些真實幫助我的同工放在我的生命中,每一張臉孔、每一個名字,都是如此珍貴。他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求你幫助我懂得感恩、報恩與施恩,在這感恩的季節,對他們說一聲謝謝。也讓我成為別人生命中真實同負一軛的同工。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註:陳之藩,“謝天”摘錄自《在春風裡》,《陳之藩文集2》台北:天下文化,2006. https://www.bookzone.com.tw/event/lc040/booklist.asp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