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會公開化 ——一個高校生的回應(思勤)

思勤

本文原刊於《舉目》36期

         2008年11月21日至22日,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與北京普世社會科學研究所聯合舉辦關於家庭教會的專題研討會,會議主題為“基督教與社會和諧研討會──中國家庭教會問題專題討論”。這是首次由中國官方舉辦的家庭教會研討會。

        近幾年,家庭教會在中國的急遽發展,不僅造成社會與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中國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官方的職能部門(例如宗教局,公安部,新華社)開始著手調查這一現象。許多民間機構,也出現了研究熱潮。上述研討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召開。

       許多弟兄姊妹關心這次會議對家庭教會的影響。以筆者看來,這次會議並未討論相關的法律與法規,對家庭教會的公開化未必有實質性的影響,但卻可能是家庭教會公開化的一個小小起點。

      這個小小起點,也是通過了不少醞釀才達到的。從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08年4月,發表了于建嶸教授的《基督教的發展與中國社會穩定──與兩位“基督教家庭教 會”培訓師的對話》一文 ,到10月8日,北大英杰交流中心舉辦了“中國宗教與社會高峰論壇暨第五屆宗教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再到此次專題討論會,中國家庭教會大有公開化的趨 勢。

       雖然,我們應該審慎地估計家庭教會公開化的速度,不能過分樂觀,但我們對此絕不能漠不關心。若不警醒,恐怕浪潮到臨,便“隨流失去”(《來》2:1)。本文即針對家庭教會公開化面臨的問題,以及我們當如何回應,提出個人的回應。

提防世俗力量和思潮

       首先,我們應該提防世俗化的力量和現代思潮。

       有一個弟兄半開玩笑地跟我說,要拆毀一個教會,不是壓迫這個教會,而是給這個教會錢,使其富有,因為安定和富足往往成為教會發展的障礙。當公開化實現時,教會在這點上必定面臨那惡者的攻擊。教會歷史上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早期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後的世俗化,就是一例。

        還有現代各種學術思潮的挑戰,如近年火熱的新儒學、歷史上不斷為害教會的自由神學,以及後現代主義思潮等。我們對這些有充分的認識嗎?多年來,我們著重個人 的宗教經歷、福音廣傳、教會增長,而忽略神學思想的發展、護教與對文化的批判與重建(註1),而今,我們該如何回應這些思潮?尤其是,我們如何系統性地進 行批判?我們如何能夠站立得穩,並且發出強有力的回應?又如何避免用宗教術語表達人文主義?如何建設本土化神學?……這些,都是值得教會和基督教學術界深 思的地方。

        我們的回應必須主動!不要等到出現屬靈破口,才來補缺。

完善教會制度和体制

        第二,教會制度和体制亟需完善。

        中國家庭教會現今的發展規模,遠遠超過了三自教會。這裡不談三自教會的体制問題,我們單看家庭教會的歷史發展,經歷了地下傳教、團隊式家庭教會、新興地方教會三個發展階段(註2)。而近年來,由城市白領和知識分子為主体的新型城市教會,成為家庭教會發展的領銜標兵。

       新型城市教會的特點是:注重神學基礎,有成文的教會信約或教義,神學立場鮮明;在教會体制上,有成文的章程,形成牧師─長老─同工─會友的体制,而且對教會正式會友,有成文的教會紀律約束,明確表達著教會的價值觀。

        不難看到,新型城市教會之所以成為現今教會公開化的領銜力量,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其体制。所以,家庭教會公開化,對許多習慣小群聚會的家庭教會,在体制上的發展,提出了挑戰。因為体制的完善,有助教會承受上帝更大的賜福。

預備好承受復興

       第三,教會要有承受復興的預備。

       公開化會給教會帶來增長,但教會也要有能力承受上帝如此的賜福。就像當年以色列民,能力不足以承受迦南地時,上帝就在曠野磨練他們。從這個角度看來,中國家庭教會應為上個世紀所受的壓迫感恩,同時,現在要準備隨時聽從上帝的引領,剛強、勇敢地上去奪取耶利哥城。

        所以,教會需要在各個方面預備,從牧養到治理,從培訓到事工,準備好承受應許。
筆者還要特別提出一點,就是教會應在宣教上預備。家庭教會的弟兄姊妹不缺傳福音的熱情,但對於差會的建立、植堂、牧養,以至跨文化宣教(例如對少數民族宣教,甚至跨國差派),仍需多多學習。

結語

       以上是對於家庭教會公開化所面臨挑戰,提出的幾點粗淺思考。其實每一點都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討論,需要仰望主釘痕手的帶領。

註:
1. 林慈信,《認識時代:現在是什麼時刻?》 http://rightpathpg.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html
2. 于建嶸,《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向何處去?》,《領導者》雜誌2008年總第24期。

本文作者來自廣州,目前就讀於北京高校。
編按:本文選自作者博客(原文鏈結: http://lukelam.ccblog.net/archives/2008/32172.html ),感謝作者惠允轉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