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著了小組,就得著教會(小剛)2020.07.29

本文原刊於《舉目》95期及官網2020.07.29

小剛

 

我是班排長出身的牧師,從前就不怕與人打交道,喜歡走草根路線,現在則是五百夫長教會的主領牧師。如果說,帶領教會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我想對你說一句所謂的“行”話:你若能得著小組和小組長,那你就得著了教會!(詳見《一方水土》,舉目93期。)

 

成也小組,敗也小組

2015年,我回到20年前的母會做牧師,碰到第一個頭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碩大的、團契型的小組打散,如何把蝸居在教會圍牆裡的小組趕入社區。但我很快就踢到鐵板——已經抱成團的人,你就是打死他們都不肯分離。(就如同3年前我在會員大會上提出3年植堂計劃,會後我收到了18個小組和小組長們整整6大張紙的反饋,絕大多數的意見想法都是觀望的、懷疑的、負面的。)

植堂之前,先植小組。我求神給我、也給教會一個印證,如果到時那個地方連小組都植不出來,那還植什麼堂?我和太太拿著“福音燒餅”,差不多探訪了30來個家庭,只問弟兄姐妹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有一天這裡要有新的小組,你願意出來嗎?所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口軟,沒有一個人不被我這位牧師的熱情和師母的燒餅所感動的(詳見《師母淚》,舉目88期。)。記得那年登高一呼,荒涼之地竟然冒出了5個新的小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如今教會出去了30個家庭,就在那裡植了新的堂會。我現在回頭看那場戰役,有點像耶利哥城牆倒塌,真的好爽!

教會的事情從來都不是案頭作業,人只要被聖靈感動,什麼事情都好辦了,問題是面對當下的阻力你怎麼辦?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一個“分析師”,只知道沙盤推演,三下五除二,然後歸納總結,再做出合乎邏輯的、平衡的結論,這種帶領的方法很安全、很實際、也很有道理。但往往難以突破像城牆一樣厚實的現狀。作為牧者,你我敢不敢作一個“牽引師”,先抬頭看清神的心意、認準神的命定,然後不斷把人與神之間的落差拉扯起來呢?不要唯會眾的慾望是從,老像一個救火員,而是要有領導導向,學會作困難的、前瞻性的決定。

成也小組,敗也小組。植堂就像手中的麵團被活生生地撕拉去了一坨,它需要重新再揉進去,才能形成一個新的圓。今年我們連續植了兩個分堂,個個都是順產的“健康寶寶”,這與整個植堂預備期間所有新、老小組的平穩過渡,以及組長們心裡的支持、贊同有關。

 

小組進補,百尺竿頭

女人生了孩子要“坐月子”,教會也是一樣,連著拓荒、植堂,母堂會失血。如何“進補”,特別是對教會整個同工團隊和那些鼎力支持植堂之後風雨飄搖的小組進一步支持,我在主面前禱告尋求,得到清清楚楚的帶領。

今年的教會主題是“進入應許,得地為業”,那第一塊地就是我們的“心地”。教會設立了“中央廚房”,給予最佳的配置,每日定時向全會眾分送“靈修套餐”。基督徒也包括牧師,最大的挑戰不是別的,而是每日的靈修。如果靈修不能定時、定點、定量成為生活的習慣,靈修基本是一句屬靈的口號,是嚇唬別人的。靈修是孤獨的,如果你嚐不到本身的甜頭,那麼或虎頭蛇尾、或打漁撒網會是常態。

我們從今年元旦開始,由教育執事領軍組織團隊,按每週5天,每天1篇詩篇,帶領進入敬拜;1章經文,誦讀默想聖經;1則靈修小品,幫助學習應用。再配上每日金句和應用性的導讀提問。這樣每個小組的靈修員在清晨6點左右將午夜拿到的靈修套餐,按時送上自己小組的微信平台,並和組長同工聯手在小組群裡一起分享靈修後的心得。我要求所有的弟兄姐妹在群裡不作潛水員,哪怕你靈修之後跟著他人的分享說一聲阿們也好。誰知當疫情洶湧而至,教會被迫退到線上崇拜,這份每日的靈修套餐就成為了教會生活中,與神、與人彼此相交的一個相當大的祝福。我在主面前祈求,願這一年教會有1/3的人能基本養成靈修的習慣,從根本上翻轉教會的屬靈光景。

如今,在我這位牧師的帶頭下,小組長以上的同工也都跟進學著用自己的話來寫靈修小品,所以已經有人在對我說,以後教會1年可以出1本靈修集了。其實教會和人一樣,身體養壯了,做什麼事都不難了。

 

三駕馬車,異象先導

教會增長在於小組增長,教會外展在於小組外展。聖靈賜給教會的異象是,“讓所有來到印城的華人都聽到福音”。我們教會是印州最大的華人教會,近50年的歷史,問題是教會不能只成為一個地標性的建築,她應該是一張流動的深入到每一個社區的血脈!我已經差不多講了3年了,就像一個囉嗦的老爸已經對兒女講了一百遍了,但常常還要繼續接著講一百零一遍!

我的眼前有一幅美麗的圖畫:印城華人教會居中,東南西北在半小時車程之外有4個分堂。而今已經有了西面、南面兩個分堂,未來的三五年東面和北面也會接著植堂。這是一場戰役,最後的成敗就看教會小組整體的實力。為何這樣說,因為未來5個堂點,每個堂點按10個小組計算,那就有50個小組。如果50個小組都進入社區,那麼來到印城的華人,在半徑20英哩之內,無論在哪裡,不出半小時就可以找到教會,不出一刻鐘就可以找到小組。

我們已經開始佈局,準備用1年的時間讓每個小組配備“三駕馬車”,即組長、副組長和核心同工,以便未來隨時可以分殖新的小組。每個小組都要根據教會的異象,說出自己外展的方向,小組不能只是一個抱團取暖的聚會形態,她應該是一個有吸引力、且不斷成長的生命團契。它要盡一切可能進入社區,打開家門呼朋引伴,為主去多得一個人、多得一家人。想一想一個小組一年只要在主面前認領一個人、或一家人,教會的前景就無可限量!這兩年就因著這個夢,教會已經實實在在地加增了百多人!

 

牧師時間,事半功倍

沒想到這次疫情是“歪打正著”,讓作為牧師的我有足夠的時間在線上面對面與每一位小組長談天說地。我以最快的速度開設了“牧師時間”,每天中午1小時,其中半小時開放給所有的弟兄姐妹,與他們聊天,為他們代禱。另一半的時間是專門留給小組長們的,一天一位,就像人口普查,除了聆聽他們的家常之外,就是抓緊機會教育,傳遞教會的異象,分享我從上頭的領受和感動。這是為人開小灶,要比那大鍋菜整天的培訓還要好。

我知道有什麼樣的組長,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小組,如果願意多一點投資在他們的身上,無疑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果效。教會未來將要設置兩個平行的組織架構:一個是執事會,執事們管“事”,來落實教會的異象和每年的教會主題;另一塊則是牧師、區長/區牧、組長,管“人”——來牧養每一位弟兄姐妹,經緯交織相輔相成。所以我未雨綢繆已經開始提醒組長們,要漸漸地從事工型轉向牧養型。挑戰當然大,但這是一條可行的路。

小組長若要成為小牧者,就需從門徒訓練著手,這些年神為我們教會預備了3個很好的已經可以自身繁衍的門訓實習課程,我認為它們是“三足鼎立”,缺一不可,所以就鼓勵每一個組長以上的同工積極參與學習。一是EE個人生活佈道,為期3個月,真槍實彈10次出隊,以致每個小組都有預備,隨時可以領人歸主;二是MER婚姻培訓,讓人在婚姻中迎見耶穌,小組跟進群體見證;三是Kairos宣教課程或TEE基督生平課程,通過學習這個課程,學員們國度的眼界已經被打開,越來越多的弟兄姐妹開始滿腔熱情,踏入海外跨文化宣教的實踐。

憑心而論,這幾年在我們教會,作牧師難,作小組長好像也難,唯有大家都在夢中,才會有一份夢裡的甘甜。(詳見《做夢吧!》,舉目90期。)記得約翰·衛斯理說過一個名言:全世界是我的牧區,我們不敢這樣說,但至少教會當下所輻射的地區,應該是我們的牧區。

 

作者為印城教會主領牧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