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將神國度中的許多“璞玉”,雕琢成為宣教工場上的貴重“寶玉”的工作。
本文原刊於舉目96期及官網2020.08.31
李陳明義
第一次擔任“兒童夏令營”導師
第一次參加“兒童夏令營”擔任導師,是在1968年的暑假。那時由美國來的宣教士馬綠漪教士(Miss Louise Marqueling)邀我去少年野營會幫忙,那是一個9-12歲年齡階段的兒童營會。我陪伴5位小朋友,經過五天四夜的營會,和他們一起聽聖經故事,學習救恩的真理,講生活故事,舉辦趣味的競賽活動和個人談道……
令我想不到的是,這個年齡的孩童,竟能明白救恩的真理。他們在講員及輔導老師的講解、陪談下,清楚表示要接受耶穌為救主。在感恩見證會上,孩子們有的含著歡欣的淚水,有的臉上笑得像盛開的花朵,甚至有奇異的光彩——他們接受救恩的前後,簡直判若兩人!他們內裡的生命,經歷了奇妙的改變。
這個營會讓我眼界大開。
台灣“少年野營會”
於是,帶領孩童歸主的負擔深入我心,並不斷地激勵著我,也深深地激勵著其他弟兄姊妹。直到如今,50多年了,每年暑假都有一批曾經參加過兒童福音營的弟兄姊妹,會將自己寶貴的假期預留出來,主動地參與這個帶領孩童歸主的事奉。
1971年暑假後,馬教士需要離開台灣,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照顧年老的父母親,她要把這個棒子交下去;當時才20幾歲的我們,並沒有差會或教會機構的支持,每一位都是義務參與。如此義務的服事,持續到現在。
1986年,我們全家去到香港,臺灣的少年野營會(當時的名稱)繼續由金培華姊妹作主要的聯絡人,每年7月第3和第4個星期,各舉辦一個時間跨度為5天4夜的兒童福音營。
孩童們來到營會前的一天半,是所有參加服事的老師及行政義工的訓練會。透過一起分享每個人的得救見證,我們一起禱告預備,會長會詳細講解營會的每個環節、輔導老師需注意的事項、奇妙書的演劇排練、培靈等,預備迎接每一位孩童們的到來。
我也帶著我的兩個兒子回來參加營會。直到孩子12歲之後,我們需要在香港適應宣教的生活,承接不同的工作需要,才不再參加台灣的營會。
香港“神是愛”兒童夏令營
1998年,我開始比較有把握使用粵語在香港開展兒童福音事工,同時也確定香港沒有機構舉辦類似的兒童福音營。於是在這一年的暑假,我帶著幾位弟兄姊妹前往臺灣“神是愛”兒童夏令營觀摩、體驗、學習。回港後我們一起討論,大家達成共識,開始籌辦香港的“神是愛”兒童夏令營。
第一年香港的“神是愛”兒童夏令營,由我們家的大兒子Daniel擔任營長。因為他從小學三年級的暑假開始,直到中學一年級,每年暑假他都參加兒童福音夏令營,他對兒童營整個的運作有親身體驗。第二年的兒童夏令營,則由我們家的小兒子Aaron擔任營長。值得感恩的是,在帶領了許多兒童重生得救之後,我的兒子們也經歷了生命的更新。此外,在參加兒童營的孩子們中,有好多位長大後也回來擔任導師及會長,參與事奉。
一晃,這個兒童福音夏令營已在香港舉辦逾21年。
少年成長營
2003年復活節時,正當SARS肆虐,我們開始了“少年成長營”。因為我們深知,在兒童營信主的孩童,除了帶回家閱讀的《讀經列車》(這一系列讀經書籍由金培華姊妹編寫,方舟機構出版,共6冊,目的是培養孩子們每天讀一節聖經,打好信仰的根基,作者註)之外,還需要在靈命上有好的裝備,並擴展宣教的視野。但現實是他們缺乏進一步的帶領。這就是催促我們籌辦“少年宣教成長營”的緣由。
從1999年起,金培華姊妹與同工們籌辦臺灣首屆的“少年宣教成長營”。這營會在每一年寒假舉行,參與者為中學生。在這個營會中,同工們帶領少年人讀聖經,背誦聖經,查考聖經人物,讀宣教士的傳記;請回國述職的宣教士來分享;玩遊戲,一起出外傳福音等。營會旨在培育少年人跟隨耶穌的腳蹤行,預備他們宣教的眼光和宣教的心志,推動宣教教育。
香港從2003年的復活節假期開始,也開始舉辦“少年宣教成長營”,我們邀請不同差會的中西方宣教士,來與青少年面對面交談,推動宣教教育,陶造青少年的靈命,擴展宣教視野。
到如今,17年以來,通過這個營會,我們培育了一些少年及青年導師,有兩位已經進入神學院就讀,有1位已經加入宣教士的家庭,今年9月後,另有兩位將進入神學院就讀。這是一項將神國度中的許多“璞玉”,雕琢成為宣教工場上的貴重“寶玉”的工作,我們親自經歷了上帝奇妙的作為。
青少年跨文化體驗
2005年暑假,我們開始帶著青少年作跨文化體驗,比如去泰北金三角地帶的戒毒所作見證,在少數民族的孤兒院服事等。有一位少年參與體驗後對宣教士說:我體驗到宣教士很辛勞,我回去之後,會努力讀書,將來賺錢以支持宣教士。後來,她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在宣教工場實習了1年後,得到全額的奬學金,去英國牛津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目前她一邊在教書,一邊關心宣教士的家庭。
2007年記念馬禮遜來華200年,我們帶著青少年前往澳門,到馬禮遜的墓地去緬懷這位宣教士。他是第一位來華宣教士,面對艱巨的任務,他信靠父神。我們也帶著青少年們去探望戴德生的曾孫——戴紹曾牧師,聆聽他的勉勵、他青少年時代的故事。深願那感動馬禮遜和戴德生獻身宣教的靈,深深地感動青少年們的心,激勵他們立志一生為主而活。
最有價值的投資
參與青少年服事這麼多年,我認為,華人教會、弟兄姐妹至少有兩件事情是需要努力的:
一、教會與父母,不要小看孩子年輕,要把握機會,帶領孩子認識主耶穌,並悔改接受耶穌為救主;此外,要培育孩童有美好的品德。
二、父母要明白,兒女是屬於神的,神有權使用他們。因此,父母要與神同工,培育兒女,以使他們一生讓主使用,這才是對兒女最有價值的投資。
作者曾為台灣校園福音團契及香港國際關懷社同工,現已退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