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感恩節,讓我們停下來,與人連接(董家驊)2020.11.24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2020.11.24

董家驊

 

去年感恩節的前一天,我開車在一個路口等紅燈時,注意到一位流浪漢在乞討。我搖下窗口,拿出1塊錢美金給他,他小聲說了聲 “謝謝!”我微笑地對他說:“感恩節快樂!”他突然很開心地回答我:“謝謝你,願上帝祝福你。”

這令我覺得,透過短短的交談,與眼前的這位陌生人有一種很特別的連結。

繼續開車的路上,我不禁在想:他是怎麼流落在街頭的?他的家人呢?感恩節前一天,世上有人為他的存在而感恩嗎?為何當我給他錢時,他臉上沒有任何反應,但是當我祝他感恩節快樂時,他反而開心地回應?

沉浸在這些問題時,另一個想法在拉扯著我。我記得前不久讀到一篇文章,探討幾位精英人士在路上,遇到一位乞討者和一位熱狗販賣舖,此時他們口袋中只有10 塊美金,他們會怎麼做?這篇文章從經濟的角度來探討各種可能的行動,實在精彩。

當我在回想這篇文章時,我發現自己完全進入了思維以經濟為主導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中,以理性的分析和最終的效益作為最高的指導原則,乞討者只是整個情況的一個變數,而他本身的世界和處境則被忽略了。

加拿大的文化評論家麥蔻絲(F. S. Michaels)觀察到,人類進入21世紀後,主宰人們生活的主要價值觀是“經濟”。在經濟掛帥的宏大敘事中,每個人都是“理性、自利且具企業家精神的個人……試圖滿足自己的無窮慾望,而這些慾望的內容毫無限制。”(

在這樣的文化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們以投資的角度來衡量生活中的大小決定,他們強調效率和成效,同時認為自己的選項不被限制,永遠可以自由地進出市場。

如此,人與人的基本關係是競爭——這些價值觀和行動準則,不僅在無形中滲入我們的生活,也滲入我們的信仰。

因此,感恩節家人相聚的溫馨時光,變成了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的瘋狂血拼。過去,需要徹夜通宵排隊搶購的困境,如今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各樣網站上的特別折扣(例:Cyber Monday),不但延長黑色星期五的購買潮,同時購物成了感恩節整週的定調。

去年感恩節,上帝透過一個路邊的流浪漢提醒我一件事:停下來,慢一點,學習與身邊的人同在且連結。

也許,我們的聚餐次數可以少一點,但聚餐時間可以長一點,好讓我們有時間能好好相處;也許,我們花在購物上的時間和金錢可以少一點,但花在彼此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多一點,好讓我們的相處能夠深入一點……

也許,我們該停止只用經濟思維來過生活,開始欣賞生活中其他真實、善良和美麗的事物。

《箴言》很早就提醒人類,經濟思維不應成為我們終極的追求:“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箴》22:28)

土地,是當時人最主要的生產資本,也是祖先所傳承給下一代的主要產業。這段聖經至少在4方面提醒活在當代的我們,該如何在標榜感恩的季節中慶祝:

第一,為慾望劃界限。

基督徒慶祝感恩節之餘,也要學習如何為自己的慾望劃界限,不使慾望超過適當的界線,以致生命失去方向,或犧牲身邊之人的福祉。

第二,正確看待恩賜。

感恩節的意義也是為著上帝已經賜給我們的使命和資源而感謝,好好使用、發揮。不要心存爭競比較,以致失去焦點、心存貪婪;或總是坐這山望那山,最後一事無成。

第三,尊重每個人的價值。

感恩節同時也和關係有關。在這個季節,我們學習尊重每個人的價值,以及他人生存和追求基本生活品質的權利,不奪取他人謀生的有形或無形資本。

第四,感謝對未來有盼望。

最後,基督徒的感恩節更是因對未來懷抱著盼望而感恩,知道我們現今的世界還沒進入終點,它正朝著上帝終末的國度前進。我們帶著盼望,對未來敞開之餘,也學習尊重上帝透過歷史啟示給一代一代留下的傳統。

 

註:麥蔻絲,《單一文化的陷阱》(MonoCulture: How One Story is Changing Everything),黃煜文譯(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2015),41。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6.11.24,http://behold.oc.org/?p=31767,原文標題為《超越經濟掛帥的感恩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