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每件“瑣事”的同在——心靈悅讀室的對話:《每日生活禮讃》(黄雅蓓)2021.04.3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1.04.30

黄雅蓓

 

疫情期間,我們3位愛讀書的姊妹,以此為契機,開始了每月的讀書會。

我們一同探索和尋找生命足跡,獲取持守真理和美善的勇氣。理性的推演和感情的交流,綴織成串串的恩典祝福。

我們閱讀了《每日生活禮贊——日常生活的屬靈操練》( Liturgy of the Ordinary:Sacred Practices in Everyday Life)一書,愛上了這樣的思考:“上帝塑造我們成為新造的人,而塑造之處正是今天的微小時刻。”

該書作者:黛詩·沃倫(Tish Harrison Warren)。

出版社:美國福音證主協會。

該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2018年度好書獎。

中文版附錄中,周學信博士為讀者說明了“禮儀、典禮、儀式”在基督教信仰中的源流與意義。

該書並有許多精彩評點和金句:

“生命不是由一連串風光事蹟或優雅的餘興節目所組成。我們生命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柴米油鹽和必要之事上,我們得靠著擺脫生活中微小的不便之處,去擷取那小小的幸福。”(強森博士)

“日復一日的生活足以讓人沮喪,但也可成為我們救贖的核心……我們渴望人生滿有意義、夢想實現、身心痊癒甚至欣喜若狂;但人性的吊詭之處是……我們必須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找尋祝福。”(諾里斯)

“為了愛上帝,我們就該不厭其煩地處理日常瑣事,因祂看重的,並非我們的成就有多偉大,而是我們展現的愛心有多深刻。”(勞倫斯弟兄)

這啟發我們3位姐妹思考:我們知道每天起床、折被子、刷牙、梳洗、找鑰匙、夫妻爭吵這些瑣事的屬靈意義嗎?微小、無關緊要的日常生活,上帝會認為饒富深意嗎?

於是,我們對此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叩動心扉

雅蓓:這本書最觸動你們心扉的是什麼呢?

海燕:《每日生活禮贊》的作者黛詩很細膩。她從每日清醒開始,直至每夜入睡,都體會並實踐基督教的各種禮儀。

生活日復一日,我們很容易讓時光毫無感覺地流逝。本書提醒我們,如何用毫不起眼的日復一日,以生命敬拜、稱頌我們的上帝。

信主多年了,我仍然會被“神聖”和“世俗”二者拉扯——這兩者似乎無法相容。常聽基督徒形容主日崇拜為“充電”,即在神聖的敬拜中被聖靈洗淨、充滿,然後再進入世俗消耗殆盡!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本書鼓勵基督徒把日常生活活出神聖的敬拜與讚美。因此,我們不是只在主日崇拜的時候充電,也不僅是每日讀經靈修充電(雖然這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是每時每刻都當如此。本書強調的,就是這些被我們忽略了的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在這些時間裡,我們有沒有活出神兒女的榮耀?

作者帶領我們,自每天的起床洗漱、進入新一天的開始,思考我們如何受洗進入神家、重新開始的新生命。神無條件地愛和接納了我們,並塑造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每日起床,我們都要提醒自己有新造的生命。這生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工作,也不為贏得任何的獎賞。

雖然我身為基督徒多年,這道理早已了然於心。然而在每日的瑣碎生活中,在為兒女操心、為工作煩心的日子裡,我卻常常忘記。

皓玲: 作者以聖公會背景的女性、母親的角度,從一天起床、折被子、刷牙梳冼,引申談到“我是誰”的身分確認,讓人非常有代入感。身為基督徒,每個早晨醒來,如同來到主耶穌面前受冼。我們與基督連結,也得到上帝的認可。我們有著恩典的記號。這個身分是祂所賦予我們的屬天的身分。這個身分,比起我們所有的身分都更為寶貴,更加深刻和真實。

作者引用的狄勒德的話,讓我很有同感:“我們如何渡過每一天,自然也就如何渡過這一生。”我很喜歡她分享自己每個清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記得自己的受洗,記得自己是蒙恩與蒙愛的主的兒女。她會向主大聲宣告:“我披戴基督,並且上帝愛我!”我想,這也是作者對每一個神的兒女的提醒吧!

 

二、對你說話

雅蓓:這本書有哪些內容,像是特別在對你說話?

海燕:第4章,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遇見的小事,幫助我們思考基督徒所蒙的赦免。作者細細道來的自白,都像對我的描述:

“當日子美好、陽光明媚,一切按計劃而行,我看起來像是個還不錯的人。可是一旦出了什麼小差錯,攪亂原本計劃,真實的自我就暴露無遺。我的破碎露了餡。我也看到自己迫切需要恩典……好人並不需要耶穌,祂是為失喪和破碎之人而來。”

作者繼續說:“我需要培養自己,練習在憂傷、煩躁和憤怒的微小時刻遇見基督、面對祂的受死和復活——這是破碎和救贖的偉大故事……這些微小時刻揭露我的失落和破碎。我要培養承認自我身分真相的習性,而非急於為自己辨解或脫罪。在破碎和失落中,我也要培養願意讓上帝愛我的習性,再次信靠祂的憐憫,以及接受祂饒恕我和赦免我的恩典。”

每一章後面的討論問題和建議練習,都可以用來反思及操練。比如第4章建議我們,要“留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順遂事情的反應。禱告或記下這些時刻如何揭露你內心的恐懼和偶像”。

當我如此留意時,我發現,生活中的我把事事順心當成自己的目標。我害怕麻煩,擔心失去,喜歡掌控。當事情不如意時,先常常有情緒的反應,像是抱怨、生氣、指責(包括指責他人和自己)、失望,甚至絕望。

情緒之後,則是理性分析,力圖靠自己的努力和資源去解決問題。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我才會想到請主幫助,才會認罪及禱告。

我總有錯誤的期望:期望東西永遠不會壞掉,孩子們都聽話、懂事,丈夫永遠是好脾氣,身邊的人都接納我……這些錯誤期望成為我的偶像。我把每天的生活、心情都建立在這些錯誤之上。難怪當期望變成失望時,我破碎的生命就會湧出不討神喜悅的情緒來。

皓玲:在現今這個慾望龐大、充滿娛樂和戲劇化的文化中,我們需要培養安靜的心態,需要《每日生活禮贊》這樣的書來不斷豐富我們的信仰生命。

我很喜歡作者舉的一個例子:有一次,一位學生向教授抱怨,奥古斯丁的《懺悔錄》實在太無聊了。這位教授回答說:“錯了,這本書不無聊,是你無聊。”安靜、重複和平凡的屬靈生命,以及操練,或許看似簡單,但卻能讓基督徒的生命延續不斷。我們不可能跳過無聊的日常,得到精彩絕倫的信仰。因為,上帝對我們生命的改變和更新,是通過基督徒的每天信仰生活來展現的。

鋪床折被、冼碗刷盤、為別人禱告、讀經、安靜……上帝就是通過這些微小時刻,改變我們的生命。這些與主同行同在的時刻,也是彰顯基督的生命、讓祂在我們裡面生根發芽的時刻。這也是祂將我們從世界拯救出來,贖回我們的時刻。

 

三、具體行動

雅蓓:這本書激勵你採取什麼具體的行動?

海燕:作者在第7章指出,基督徒是奉差遣的上帝的門徒。因此,“對基督徒而言,不是說傳福音、禱告或聚集崇拜這些屬靈活動才是真實或重要的責任,日常工作就比較低等;也不是說我們每天瑣碎的工作事項才是我們真實的工作,而屬靈生活和主日崇拜只是額外添加的,好像靈修和道德教導只是日常生活中生硬、實用的尷尬插曲”。

我很享受與神同在的美好,願意過屬靈的生活,但總感覺生活、工作的瑣事拖拉了我跟隨主的腳步。我被作者提醒:那些等待我回復的郵件、該洗的衣服、亂七八糟的有待收拾的屋子、需要問候的弟兄姐妹朋友、每日三餐的預備,這些微小的任務,都是神培養我的機會。祂差遣我進入這些微小的任務,進入不被人看見的小事,活出神的祝福。

人容易陷入兩種極端。一種極端是:把生命投入到工作中,成為工作狂。另一種極端,卻容易被人視為屬靈,那就是:逃離世俗,躲在自己的默想靈修中。作者寫道:“我需要第3種生活方式——既非忙碌緊張,亦非逃離工作,而是被祝福和差遣所塑造的工作方式。”

皓玲:這是一本平凡的書,卻又很不平凡。讀過它,便更知道上帝是美善的。

作者在第3章提到:要瞭解我們的身體是敬拜之處。那麼,我們當如何用屬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接納自己,明白我們的形像樣式是上帝喜悅的樣式?

我們的身體是敬拜的器皿。如果我們忽視自己,或盯著自己的臉龐數算缺陷,那就是輕視神聖的處所、敬拜的器皿。

什麼是真正的美?教會就是美的先驅角色,是創造一切美善的上帝最好的明證。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時刻,都訓練我們養成敬拜和分辨的習慣。上帝正是通過這些美好時刻,讓我們專注、欣賞並接受上帝所給予的一切。

最近學到一個新的名詞“美的庫存”,即收集生命中的點滴美好。正如從提款機裡取款,如果我們沒有存款,是提不出的。美也是需要庫存的。我們的主是全然美善的造物主,祂給予我們無數享受美好的時刻,——音樂、繪畫、詩歌、大自然……當我們擁有足夠美好的庫存,那麼才能在人生的昏暗渺茫時刻,走過人生的低谷。

主基督就在我們當中,在天父所創造的天地中,祂要我們專心仰望祂。

我願用米沃什的詩《再一天》來共勉:

雖然美很脆弱美卻很堅韌

當人停止相信善惡的存在時

只有美才能召喚他們拯救他們。

如此他們才依然能分辨何為真實何為謬誤。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