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21.07.05
黃奕明
當代的信徒最大的挑戰就是委身。當我們邀請一個信徒出來事奉時,他常會推三阻四,找很多藉口拒絕。
其實我開始參與事奉時,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我曾覺得,服事並不是我的第一優先事項,我還有自己的學業、娛樂、感情等要考慮,所以那時我幾乎是很勉強才接受了邀請。等到我稍有服事經驗,發現自己的不足,就對更重的服事邀請猶豫不決。此時,我已知道需要調整自己的優先次序,但仍舊戰戰兢兢。
在教會服事上,推託是常有的事,尤其在比較重要的責任上,有人會說:“名分不重要,我只要做事就好。”——其實不是不看重名分,而是不想負責任。
如此害怕委身的心態,在今日社會中十分普遍。表現親子教育中,我們常看到一個孩子的推三阻四,其實是受了父母個性的影響,所以當他們長大成人進入社會時,猶豫不決的性格就成了成長的一個阻礙。此外,在夫妻、教會同工、職場同事之間的關係中,我們其實都害怕委身。這是今日社會的困境。
當然,害怕委身、猶豫不決不僅僅是當下人們的問題。聖經中,摩西也是這樣一個人。
摩西的藉口:他們必不信我
“摩西回答說:‘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是什麼?’他說:‘是杖。’耶和華說:‘丟在地上。’他一丟下去,就變作蛇;摩西便跑開。耶和華對摩西說:‘伸出手來,拿住它的尾巴,它必在你手中仍變為杖。如此好叫他們信耶和華他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是向你顯現了。’耶和華又對他說:‘把手放在懷裡。’他就把手放在懷裡,及至抽出來,不料,手長了大痲瘋,有雪那樣白。耶和華說:‘再把手放在懷裡。’他就再把手放在懷裡,及至從懷裡抽出來,不料,手已經復原,與周身的肉一樣;又說:‘倘或他們不聽你的話,也不信頭一個神蹟,他們必信第二個神蹟。這兩個神蹟若都不信,也不聽你的話,你就從河裡取些水,倒在旱地上,你從河裡取的水必在旱地上變作血。’”(《出》4:1-9)
在這一段經文中,我們看到摩西找的藉口似乎很在理:是啊,空口無憑,流亡了40年之後,突然出現在族人面前,摩西要如何取信於他們呢?
對於摩西的藉口,耶和華給了他3個證據:第一,是他手中的杖。杖變作蛇並不是一般的把戲,而是權柄的記號。抓蛇尾,蛇又變成杖,更是一個重要的象徵,表明摩西將帶領百姓推翻埃及法老對他們的統治。第二,是摩西的手長了大痲瘋又能復原,表明醫治的能力也是出於神(後來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行了這個神蹟)。第三,是使水變作血(這是接下來埃及遭遇的第一災,因為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源泉,擊打尼羅河的神蹟必定使法老信服)。
但問題是摩西不但沒有自信,也不信他所見到的是神蹟。怎麼知道摩西不信呢?請看:
摩西的猶豫:我是拙口笨舌的
“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出》4:10-12)
摩西繼續找其他的藉口——他可能是口吃,也可能是拙於言詞,但是絕對不是愚笨或思路不清晰,這點我們可以從摩西五經的文學修辭,或《申命記》“摩西之歌”的藝術性看出來。他在埃及王宮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他的知識水平一定在一般人之上,即使放羊40年可能讓他的說話能力有點變弱,但此時他竟完全沒有自信了。
不過至少他開始信對他說話的是誰,“主啊”這一稱呼,表明他態度上的改變,後世的以色列人就沿用“主啊”來稱呼耶和華。耶和華的名字是“我是自有永有的”(YHWH),YHWH四個子音是唸不出來的,以色列人就將“主”(Adonai)的母音放進去,這是中文音譯“耶和華”(Jehovah)的由來。
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神是造物主,當然有辦法讓拙口笨舌的人變為口齒伶俐、辯才無礙。
我們也知道,口才是可以訓練的。電影“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中國譯《國王的演講》)描述了現任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治療口吃的故事,喬治六世從小有嚴重的口吃,應付演說時有無力感,遂尋找語言治療師來治療自己。經過治療,最終在二次大戰爆發兩天後,他向英國人發表了對納粹德國宣戰的一次著名戰時演說,其聲調鏗鏘有力,鼓舞了全國軍民。
圖片(電影“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我學習講道的過程,也克服了很多障礙。由於小時候參加演講比賽時曾忘稿,所以對於上台講話,我會很緊張,害怕出錯丟臉。此外,我說話還有很多不自覺的口頭禪,這些都是靠後來苦練得以克服。
總之,我們的口才是神所賜的。若不是耶和華賜人口才,指教我們所當說的話,再會演講,也不過是耍嘴皮子罷了!
有了神的保證,摩西還能找藉口嗎?
摩西的推託: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
“摩西說:‘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耶和華向摩西發怒說:‘不是有你的哥哥利未人亞倫嗎?我知道他是能言的;……你要以他當作口,他要以你當作神。你手裡要拿這杖,好行神蹟。’”(《出》4:13-17)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摩西給臉不要臉,他還在推託。“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這下耶和華向摩西發怒了!怎麼有人這麼不識抬舉呢?摩西的意思是“你另請高明吧,別找我。”耶和華的恩慈大過我們所求所想,祂竟然應允摩西,讓他的哥哥亞倫做摩西的代言人!
今天的教會中,如果有同工拒絕服事的邀請,牧師大概不敢發怒,只會陪著笑臉說:“你再好好禱吿看看?”——多少時候,我們把事奉神當作是做義工?我樂意做才做。但其實服事是神對我們的呼召,就像保衛國家的徵集令;作主門徒是要付代價的,主耶穌要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
勝過人一切軟弱的神能
從摩西的故事裡,我們看到,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對於摩西的害怕委身、猶豫不決,神的恩典是夠用的。
1.沒有藉口
第一段經文中的三個神蹟,不僅僅是給摩西,也是給以色列人做證據。在我們的生命中,神其實行了許多神蹟。
“變杖為蛇”象徵著神的權柄對埃及的審判,埃及是這個罪惡世界的象徵。我信主以前,對於這個罪惡的世界沒有抵抗力,說謊、說黃色笑話、抽菸、喝酒、打麻將等等,我都習以為常。這個世界的價值觀,主宰了我的天然生命,“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種自我中心的思想,就像一條毒蛇,盤據我們的心靈,但主將我們從這個罪惡世界的權勢下釋放出來。
大痲瘋得潔淨的神蹟,象徵著神醫治的大能,這是實實在在發生在許多人的生命中。有人癌症得醫治,車禍後奇蹟式復原,憂鬱症痊癒……神能醫治我們的身、心、靈,使我們作新造的人。
使水變作血,是審判埃及的十災之起頭,象徵著我們去拯救罪奴時所帶的權柄,這不是魔術,而是表明神的權能。許多時候我們畏懼一些靈界的勢力,特別是帶領親人歸主,我們會有很深的無力感,但是這個神蹟告訴我們,不是倚靠自己,而是倚靠聖靈的大能,宣告基督的得勝!我們不能,神能!禱告正是我們手中的權杖,是擊打仇敵魔鬼的利器,我們再也沒有藉口不去禱告,因為這是神給信徒的特權。
2.不再猶豫
多少時候,我們也像摩西一樣猶豫不決。“我是拙口笨舌的”,可能是因為沒有自信,或是覺得缺乏恩賜。
還記得我高中時,第一次參加詩班,結果感冒了,所以高音唱不上去,就被安排在男低音聲部,結果也唱不下去。到了要獻詩的時候,指揮就偷偷告訴我,你張嘴就好,不要出聲音。當時,我的自尊心大受打擊,就下定決心學習聲樂,這才發現自己真的五音不全。
但是感謝主,“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我後來在班際獨唱比賽得到第二名,進大學還成為詩班的指揮。試想,如果因為指揮的一番話,我終身不再開口唱歌,損失的是我自己。
弟兄姊妹,不要藐視神的呼召,當一份服事的邀請向你發出,你要相信,這背後一定也帶著應許,即那位造我們的主,要把一切夠用的恩賜加給我們,無論是口才、歌喉、還是服事的技巧等,我們不過是器皿,供神所用罷了。沒有人是準備好了才能用的,大多數人是邊做邊學。就如徵集令是召我們入伍,先成為戰士,再接受磨練。
今天很多人以為要有口才和接受一定的神學訓練,才能傳福音,錯!要勇敢傳福音,才會得著口才。你可以把自己的見證寫下來,找機會與人分享你的生命故事,這就是在操練傳福音的恩賜了。當然,如果神已經呼召你全職事奉,無論是前往遠方宣教,或是進入神學院受裝備,不要再猶豫,因為祂必賜你所需的一切。
3.不能推託
“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這樣講話真叫人生氣,對吧?但其實也照明我們裡面的真相,我們服事,其實沒有那麼甘心樂意。
我們當然不可能對所有的邀請來者不拒,但是一旦知道這邀請是出於神的呼召,就要勇敢委身。摩西的委身也是反反覆覆,但是神的呼召卻是堅定不移的,並且祂還加碼保證:“不是有你的哥哥利未人亞倫嗎?他要替你對百姓說話;你要以他當作口,他要以你當作神。”這裡也讓我們看到,領袖的位份不是自取的,我們不是單獨事奉、單打獨鬥,神必興起同工與我們配搭。
有人說摩西的一生有3個階段:40歲以前是“我能”——我是埃及王子,在埃及王宮接受了教育,我是天生的領袖;40歲以後是“我不能”——流亡米甸,我只是個曠野的牧羊人;80歲以後是“神能”——我不再倚靠自己,單單倚靠神。
摩西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不管你樂不樂意,當呼召臨到,你逃也逃不掉!我的一生,逃避過很多次神的呼召;即使願意,也是反反覆覆;又曾覺得自己完全不配,“主啊,你還是另請高明吧”;還有很多次,我想回去重操舊業,覺得當個受人敬重的指揮,好過當個受氣的傳道人。
在事奉的過程中,起起伏伏,當然也有覺得灰心、挫折的時候,但最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不要看環境,因為環境只會越來越艱難;不要看自己的軟弱,因為越看越氣餒;要轉眼看神,祂的應許與保證,陪伴我們度過每一天;祂已經將我們手中的杖,變成支取能力的工具,好行神蹟!
寫到最後,我想起威廉波頓的名言:“No Reserves(毫無保留)、No Retreats(永不回頭)、No Regrets(絶不後悔)。”這位耶魯大學的高材生,在啟程前往中國宣教的途中,病死他鄉,在埃及不幸感染了脊髓腦膜炎,1個月內就去世了,去世時只有25歲。
(圖片威廉波頓)
“出師未捷身先死”,一般人看來,這是一椿悲劇,是一個莫大的遺憾。然而威廉波頓留下了100萬美金的遺產,並全數奉獻出來,其中25萬美金捐給以向中國西部傳福音為宗旨的中國內地會,內地會用這筆捐款在中國的甘肅省蘭州成立了一所以服務穆斯林為主的醫院,名為博德恩福音醫院,後來成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威廉波頓的死也激勵了許多基督徒前往中國宣教,為他沒有遺憾的人生畫下完美的句點。(註)
我也要以這三句話作為本文之結尾:“No Excuse(沒有藉口)、No Hesitate(不再猶豫)、No Evade(不能推託)”——不是我們配得上這神聖的呼召,而是神沒有嫌棄我們,並且賜下夠用的恩典,將我們手中的杖作為行神蹟的工具,在所去之地,使罪奴得釋放。
註:參考網站http://blog.udn.com/fisherke/16740393。
編按:本文是“神杖传奇”系列之(2),第一篇《神杖傳奇(1):懷才不遇?生不逢時?不能東山再起?》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専欄2021.5.3,https://behold.oc.org/?p=4829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