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1.09.03
向遠
宣教士蘇輔道,本名叫提姆• 斯坦福(Tim Stafford),美國人。他83歲了,卻講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委身於美國的華人教會。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他年輕時在臺灣宣教了26年!
把人生最好年華都獻給宣教禾場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第一次見到蘇輔道,是在美國南卡州的哥倫比亞華人教會。老者和藹可親,滿面笑容。他簡短地講述了自己的事奉經歷。我聽後相信,他的故事一定可以激勵年輕人!於是,第二次見面時,我就開門見山問道:蘇伯伯,你甘心事奉多年,一定有許多宣教的經驗。我想記錄下來,鼓勵年輕一代。我可以約個時間,採訪你嗎?
蘇輔道溫和回答:當然可以!
於是,我們有了兩個多小時的訪談。
呼召:宣教的種子萌芽
蘇輔道生於美國一個企業家家庭,父母都是敬虔的基督徒。不過,這並不表示他生來就是基督徒。12歲時,他協助母親的朋友教導孩子主日學。他以為自己只是個小助手,沒想到,母親的朋友說:“要不,你下週給孩子上一課吧!”
年少的蘇輔道,雖然讀過聖經,聽了福音,但他的信仰只是停留在知道層面,更不知道如何向他人傳遞。母親的朋友見他作難,就借給他一本福音故事書,供他參考。蘇輔道把這本書帶回家,研讀、預備。
不料,藉著這本書,主光照了他的心,使他一下子從心裡相信了耶穌。
到了高中時期,蘇輔道更加渴慕主,更加追求生命長進。每週一次,他與父親一起,到附近的聖經學校,旁聽學習。學校裡,不時有海外宣教士返校,傳講事奉的見證。這些在一線為主作戰的精兵,在少年蘇輔道的心裡,播下了宣教的種子。
蘇輔道為主擺上的心,到了大學更堅定。為了將來宣教,他刻苦學習,同時修了醫學和神學兩個專業。一天,協同會(差傳機構,始於1890年)的8名宣教士,到學校傳講他們的事奉經歷,同時呼召更多的勇士走向禾場。蘇輔道宣教的異象,因而越來越清晰。
1971年,蘇輔道收到了臺灣宣教團隊的邀請,便與妻子放下手中工作,積極回應神的呼召。神為他開了道路,在極短時間,他就考出了外科醫師執照。1972年4月,蘇輔道帶著一家,前往偏遠的臺灣東部,開始了宣教生涯。這年,他34歲。
挑戰:一樁接著一樁
福音的禾場如戰場,若是憑著血氣,只能在撒但面前一敗塗地。真正的勇士,靠主披荊斬棘。
到了臺灣,蘇輔道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語言。於是,他下定決心學習中文。他笑呵呵地回憶:“那時候不像現在資源這麼豐富。有一個人說願意教我國語(普通話),我很高興!哪知學了好久以後,我才發現這個人的口音很重。”
然而,更大的挑戰是,有些當地百姓並不會說國語。台東山區有多達11種原住居民,交流障礙很大。蘇輔道培養了一個叫“胖先生”的同工。胖先生來自阿美族,蘇輔道就常常給阿美族同胞傳福音。
第二個挑戰是時間。蘇輔道有4個孩子,又經常在醫院值夜班,還要講道,帶領查經小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我不禁好奇地問:“事情這麼多,你是怎麼平衡家庭與事奉的?”蘇輔道微微一笑:“我的辦法就是禱告,讓耶穌來作主!”
他和太太常常一起禱告,分工明確,生活中矛盾很少。禱告是他們爭戰的武器。
蘇輔道作為外科手術醫生,有時會遇到令人焦急的情況。然而蘇輔道的同工或病人回憶說,幾乎沒見過蘇醫生抱怨或者發脾氣,“他總是謙卑柔和!”
主的使者,還要甘於清貧。蘇輔道的父親是企業家,家中生活條件很好。到了貧窮的台東,作了福音的使者,蘇輔道靠奉獻度日。“有時候,收入會不穩定。但是,主總是好的!”
憑著信心,帶著主的愛,他與妻子在台東基督教醫院,默默耕耘了26個春秋。自1994年始,他成為台東基督教醫院第二任院長。那時的病人,不像現在都有醫保,很多病人拿不出醫療費,給醫院經營帶來了壓力。然而蘇輔道始終堅持:救人最要緊!
談到事奉中的挑戰,蘇輔道推薦年輕人讀C.S.路易斯(魯益士)的《魔鬼家書》(又名《地獄來鴻》)。他說,服事一定會有困難,在困難中當彼此代禱,擊退魔鬼的試探和攻擊。
收割:偷不走的喜樂
我問蘇輔道,你作為海外宣教士,從34歲到60歲,人生最好的時間給了臺灣山區。你最大的喜樂是什麼?
蘇輔道給我講了幾個奇妙的福音見證。然後,他很滿足地說:“你知道嗎?我們醫院的樓有12層,我上、下樓奔波時,經常高興地唱詩。有些喜樂是偷不走的!”
見證一,我早就信了
作為外科醫生,蘇輔道有個習慣:每次進手術室前,無論病人信不信主,他都為他們禱告。
一次,他遇到一個阿美族病人,得了子宮癌,病情很嚴重。病人的孩子很小,整個家庭陷入絕望。
手術前,她已經昏迷,沒有任何反應。蘇輔道照例為她禱告,求主不但治她的病,還要救她的靈魂。
術後過了幾天,她身體漸漸恢復過來。蘇醫生查房時,就問她:“你要不要信耶穌啊?”她回答:“我早就信了呀!”
蘇輔道不禁驚訝:“你什麼時候信的?”
女人說:“手術前你禱告的時候!我當時說不出話,可心裡是清楚的,聽到就信了!”
後來這位姊妹四處為主作見證。
見證二,無心插柳柳成蔭
有一次查房,蘇輔道很有感動,給一個病人傳福音,講了很多。第二天,他繼續“纏”著這位病人,問他:“你願信耶穌嗎?”遺憾的是,這位病人對他的熱心無感。
不料,同病房躺著的另一位病人,卻接過話:“蘇醫生,我願意信耶穌!”
看到蘇輔道一臉詫異。那位病人連忙補充:“其實,你昨天給他講的,我在一邊都聽到了。我想信耶穌!”
就這樣,聽者有意,主奇妙的工作,人不能測透。
見證三,主還要救我的命
有一個生意人,被機器纏住了腿,整條腿粉碎性骨折。大家都覺得他要截肢了。然而蘇輔道看到,他的腳下,還有一絲鮮紅的顏色,於是就禱告,求主保住那條腿。
經過了七八次艱難的手術,歷經一年,病人終於可以重新站立了。蘇醫生很欣慰,問他:“要不要信耶穌?”他回答:“我信!因為主救了我的腿!祂還要救我的命!”
見證四,有果效的安慰
蘇輔道有一位同工,叫蘇媽媽,70多歲了,很想給病人傳福音。可是,面對癌症病人,她不知說些什麼,傳福音屢次碰壁。
一年後,蘇媽媽不幸也患了胃癌。她再給病人傳福音,帶了一個又一個的人信主。
她臨終的最後一週,病臥在床上,上百人聽她講述神的奇妙工作!
蘇媽媽的事奉,應驗了聖經上的話:“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
26年的宣教光陰,對蘇輔道來說,雖苦尤甜。他以行醫傳道治病救人,效法耶穌捨己,以忠心事奉回應神的呼召。
晚年:思念和叮嚀
1998年,蘇輔道60歲,完成了臺灣的宣教使命,退休返回美國。他在阿拉莫斯市一家醫院繼續服事,那裡的病人多是山區的農民和墨西哥移民。
兩年前,蘇輔道的妻子安息主懷。
“她在天上等著我呢!”他指向湛藍的天空,平靜又略帶思念地說。
他的4個孩子受父母影響,個個火熱服事主。談到此,蘇輔道臉上洋溢著笑容,充滿感恩地說:“感謝神祝福我的孩子!我以前為兒女禱告,現在主要為孫輩禱告。”
在採訪快要結束時,我問他:“請問你有什麼話對年輕的信徒說?”
蘇輔道似乎已經準備好答案,他說:“第一,要跟主耶穌有很好的關係,明白祂不但是你的救主,也是你生命的主。第二,關於呼召,如果還不完全清楚神叫你做什麼,你為什麼不禱告考慮做海外宣教士?世界上還有太多人沒聽過福音。第三,求聖靈帶領你,不用自己的觀念傳福音。傳福音時,帶著神的愛。第四,也就是最後,服事總會遇到困難。而我們的盼望是永遠的,不是暫時的。”
蘇輔道拿起聖經,向筆者讀了《腓立比書》1章20-21節,這是他喜愛的經文:“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這經文,或許正是這位忠僕一生謙卑事奉的寫照!
作者來自上海,哥倫比亞國際大學道碩專業研究生畢業,全職牧者,現居美國南卡哥倫比亞。
Leave a Reply